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2024年1月18日在临清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甄 锋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聊城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落实“三提三敢”要求,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1],全市经济发展持续呈现回升向好态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市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省对外开放强县、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县、首批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县等多项荣誉称号。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95亿元,同比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同比增长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6.6%。(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韧性持续增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实施制造业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开展“助企远航”行动,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省质量标杆企业2家、市级新兴支柱企业2家,中色正锐(山东)入选省制造业领航企业;入选省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4项,凯美瑞轴承入选“好品山东”品牌名单。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持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举办第八届临清·中国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及轴承产业发展高层论坛、省轴承产业集群融链固链对接会议,我市中小轴承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综合评价前10强,古典家具特色产业集群获评聊城市特色产业集群,烟店镇、新华路街道入选聊城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10强镇。服务业蓄势向好。持续加强服务业载体建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获批省级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4个、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6个,获评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个、服务业创新中心1个、服务业专业人才1个,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54家。扎实推进文旅兴市,成功举办戏剧文化美食节、中国大运河(临清)非遗美食文化节,创成省红色文化特色村1个、景区化村庄3个,宛园获评省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景区、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魏湾镇李圈村被命名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年预计接待游客570万人次,带动收入51.83亿元。深入推进港产城“三区融合”,举办第二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鲁西国际陆港扩能升级启动仪式,开通“鲁疆号”,增开“临清号”图定班列。出台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十条措施,发放惠民助企消费券220万元,持续开展电子商务三库建设工作[2],9个镇级电商产业园投入使用,烟店镇被认定为省级轴承电商产业带,戴湾镇硕卓生物科技公司被认定为省级电商供应链基地,全年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7亿元,同比增长8%。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做强产业发展引擎,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培育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商标工作站1家,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家、工业设计中心8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家、技术创新中心3家,获批市级人才引领型企业试点1个。着力丰富创新载体,大力激发创新要素活力,邦弘中创矿用智能装备制造及机器人关节活齿减速器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名单,获批省技术创新项目9个、省智能制造车间2个、省智能制造场景1个、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引进外国专家8人,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6.7亿元。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服务实现全覆盖。开通5G基站970个,入选市级5G产业试点示范项目3个,城区、镇驻地、开发区和重点园区基本实现5G信号全覆盖。建成全国首个轴承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省DCMM[3]贯标试点企业1家,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5个、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33家、“晨星工厂”试点园区2家,获评聊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及数字化车间2家,“工备云”数智工厂方案、中轴网数字化车间全栈式管理系统被评为省级“数字赋能”优秀产品。我市获评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县。(二)加力提速项目建设,发展动能加速集聚。项目招引成效显著。打好招落一体“组合拳”,绘制轴承、纺织、电子信息等制造业产业链图谱,建立临清市“顶格”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库,签约哈轴(山东)高端轴承生产基地、德能玉米深加工及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数字化工厂等招大引强项目15个,引进过亿元招商引资项目42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8亿元,实际使用外资总额4198万美元。成功举办聊城(上海)轴承产业推介会。项目争取成绩突出。找准上级政策与临清工作的结合点,盯紧跟进、加强谋划,入选省市级重点项目33个、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6个、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2个、省基础设施“七网”[4]重点项目9个、省新型储能入库项目1个、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重点推介项目2个、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签约项目1个、省民间资本推介项目3个,列入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三年行动重点项目清单事项5个。项目推进有力有序。“量身定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三张清单一张表”[5],创新性推出了重点项目推进五方责任机制,建立项目推进工作台账、项目销号情况月调度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工作。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30个,较上年增加23个,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我市荣获市级重点项目奖励资金1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奖励资金300万元。谋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点项目230个,总投资1073.2亿元。项目保障不断夯实。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科学制定2023年预支指标投放项目用地计划,统筹解决土地指标1582.3亩。强化资金要素保障,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3.9亿元,增长9.08%(剔除减税降费一次性转移支付因素)。发行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6.7亿元,支持了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项目、雄商高铁(临清段)等12个项目建设;发放政策性金融贷款3亿元,新增授信5.7亿元,支持了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提升工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心等4个项目建设。开展“金融面对面”工程40余场、现场签约10.5亿元。(三)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发展不断进阶。城市更新稳步推进。龙华街片区征收工作圆满完成,三和路南首路域环境提升有序推进。25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惠及群众2042户。8条“断头路”实现贯通,施工总长3.9公里,配建雨污分流管网9.2公里。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混接点改造517处,实现城区主次干道合流制管网清零。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有序推进。烟店镇获批创建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县域次中心试点镇。城市管理持续优化。全力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建立“物业经理接待日”制度,完成209个小区物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67个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停车棚建设。建设口袋公园6处,改造公厕50处,安装智能交通信号灯64处。借助数字城管平台开展全员随手拍活动,发现问题55879件,立案率95.8%,结案率99.2%。开展护学活动、“僵尸车”长期霸占公共停车位整治等城警联动专项活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雄商高铁临清段、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全线加快建设,济临高速临清段破土动工,S248临观线卫运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6]行动,狠抓扬尘源、移动源、面源、工业源管控治理,开展“散乱污”企业(作坊)百日攻坚战行动,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分别同比改善2.7%、4.3%。油坊桥、邱屯、石槽三个国控断面均达到优良水体标准,城南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保持100%,完成16个村庄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我市中小轴承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四)统筹抓好五大振兴,乡村发展宜居宜业。产业振兴不断夯实。新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成功创建“吨半粮”[7]示范区4.3万亩。全市粮食总产达到72.3万吨,同比增长1.5%。认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乡土名品村11个,入选聊城市级示范合作社和示范农场18家,唐园镇、青年路街道获批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金郝庄镇衔接推进区获评省级先进衔接推进区,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君博食品入选2023中国品牌日·山东创新力品牌名单。举办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人才振兴持续赋能。构筑县域产才融合发展高地,与3位院士实现深度合作。培育高素质农民235人、电商人才1.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达到1.8万人。鼓励晋升职业农民职称,入选齐鲁乡村之星5人、聊城乡村之星7人。开展“乡村好青年”选树工程,分别评选县级、镇级好青年23人、232人,推荐聊城市级好青年4人。远大农机负责人孙柏荣入选国家第二届劳务品牌代言人。文化振兴接续发力。开展文明实践所和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工作,临清市被确定为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全省第二批“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单位,魏湾镇镇中联合村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完成“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663场、公益电影放映5400余场,举办广场舞、合唱等公益性培训300余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生态振兴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和美乡村5个,建成聊城市级和美乡村13个。新建农村公路400公里。537个村庄实现“生活垃圾不落地”。走出了坑塘治理和渔业产业互促共进的新路子,举办山东省发展坑塘渔业助力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组织振兴持续发力。深化“三资”清管用专项整治,收回占用资源1103.1亩,规范经济合同2598份。16名挂职金融副书记和联络组组长争取资金支持3416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的达到66.3%。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实体化运行,市镇两级矛调中心化解矛盾纠纷2460件。创新实施“两长七员一站”治理机制,开展志愿服务368次,解决民生实事267件。(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加速释放。营商环境领域持续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重点项目“清快办”、企业全生命周期“清联办”、公共资源交易“清易办”等政务品牌,1478个服务事项实现“免证办”。积极打造“五办”服务模式[8]。提供帮办代办服务5000余人次,上门服务35余次,全程网办率达99.8%。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体系,市场主体达到86921户,同比增长4.2%。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以“改革攻坚提升年”为抓手,大力实施“五争一创”[9]活动,高标准举办改革擂台赛,形成国家级改革成果46项、省级202项。有序开展财政金融改革,中洲集团、文商旅被评为AA等级,“金融管家”服务轴承产业集群实现全覆盖。扎实推进人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业就心安”计划,探索建立乡村振兴合作社16家,举办临清市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加快推进医药卫生改革,市医院在全国率先建设“胸痛救助站”和县域“中心药房”,3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获全国通报表扬,临清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连续两年获聊城市评价第1名。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开通省第一批跨关区多式联运一单制进口转关业务、首次海铁联运出口转关货物全整列发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累计完成海关监管业务1188单、出口额5342万美元。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新增2处海外仓及展示中心,与哈萨克斯坦4个县缔结友好合作关系。全年预计实现进出口总额52.3亿元,同比增长0.3%。(六)切实加强民生保障,民生福祉稳步提升。民生投入不断增加。全年民生支出3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1%。其中,教育支出11.2亿元,同比增长2.7%;林水支出6亿元,同比增长2.4%。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高校专场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32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5亿元。乡村公益性岗位上岗5933个,城镇新增就业599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34人。兜底保障扩面提标。居民医保个人筹资标准和财政补贴实现“双提升”,分别达到360元、640元。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833.4万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金2643.6万元、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748.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936万元。我市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持续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实施化解大班额项目2个、建设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1个、改扩建幼儿园1所,新增学位5040个、床位2948个、餐位1300个,烟店镇获批创建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扎实推进全民健身工程,体育健身器材城区、村级覆盖率分别达到98%、100%。我市日间照料中心达到19处、农村幸福院达到47处,建成幸福食堂6处。建立了完善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统筹制度,通过全省“县域医保管理服务一体化典型”“揭榜挂帅”项目验收。市医院获批全国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联系单位,市中医院通过二甲医院复审,我市获评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社会秩序安定有序。消除一大批“三类作业”[10]隐患、有效整治“九小场所”[11]占用疏散通道、违规用电用气等问题;1281家餐饮单位达到“清洁厨房”标准,我市被确定为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用监管建设试点县。织密“众防”“细防”“智防”新三防网络,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严格落实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开展整治“重复检查、多头执法、随意处罚”攻坚行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水平持续提升。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业态发育不足,投资结构不够优化,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改善,民生领域还有短板弱项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按照各级会议精神,做好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战略,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清实践新篇章。按照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积极进取的原则,坚持与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与经济增速恢复常态相衔接,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导向,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一)经济总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外贸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促稳提质。(二)创新活力目标。研发投入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智能化技改投资、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三)生态改善目标。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四)民生保障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800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为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24年重点做好以下七方面的工作:(一)聚焦提质量、增效益,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开展工业技改专项行动,引导企业以节能降耗扩大产能等为着力点,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力争滚动实施技改项目12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13%以上。以数字平台建设为引领,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2个、智能制造场景2个,5G基站达到1200个,实现“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全域覆盖。继续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动轴承产业集群优结构、提品牌、育龙头,制定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打响“中国轴承之乡”区域品牌;支持纺织产业、古典家具等特色产业强内功、研新品、促提升,加快集群式发展步伐;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高地。加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持续实施港产城一体化攻坚行动,全面推动鲁西国际陆港扩能升级,争创交通强国“绿色低碳多式联运交通枢纽”试点工程。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发展,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建设为引领,实施中洲历史文化街区、文创产业园(国棉厂)基础设施配套、城区运河环境提升等一批精品文旅项目,依托老赵庄镇打造花菇特色小镇,支持魏湾镇申报省旅游精品名镇、中华海棠园AAA级景区。深入实施“康养临清”战略,推进“两院一体”“医疗嵌入”“协议首诊”等医养模式,打造“康养来临”养老特色品牌。完善积压商品房和闲置车位处置长效机制,通过搭建“房产超市”集中展示、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于回迁安置、鼓励引导房企适度促销等方式,促进房地产市场加快回暖。(二)聚焦促消费、扩投资,加速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组织汽车展览展销、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月等专场促销活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积极申报省级现代流通强县、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丰富宛园、东宛园、清平星火等景区业态,加快提升运河文化旅游景区环境和旅游设施,活化利用贡砖、肘捶、驾鼓等非遗资源,办好海棠花节系列、临清贡砖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持续打造消费“热点”“爆点”。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常态化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完善省市县重点项目、中央投资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等储备项目库,加强动态管理,力争确定2024年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30个以上,总投资700亿元以上。提速项目进度。发挥重点项目“清快办”全程帮办代办作用,推进哈轴(山东)高端轴承生产基地、德能玉米深加工及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数字化工厂等产业类项目快速落地,推动雄商高铁临清段、济临高速、德上高速连接线等交通类项目加快建设,争取S248临观线卫运河特大桥及连接线尽早开工;力争全年引进过亿元项目45个以上,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强化要素保障。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民生类项目征地报批工作,强化城市更新类项目土地收储工作,全力保障重点项目用地;建立扩大贷款规模支持重点领域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开展金融“面对面”工程,做好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债等资金争取工作,全力拓宽项目融资渠道。(三)聚焦保安全、促发展,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临清模式。抓好粮食保供。围绕“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谋划建设“吨半粮”产能区9.9万亩,建设16个1500亩以上的大田托管示范点,确保农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打造示范样板。坚持连片规划、连片共建、连片发展,积极创建省级、聊城市级示范区,新增2—3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区。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改“撒芝麻盐”为“打组合拳”,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推动产业提质。坚持把三产融合作为产业振兴“主抓手”,围绕蔬菜、菌菇、肉鸡、牛羊养殖加工、现代渔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精心做好“接二连三”文章,加快种养加一体化,重点培育壮大桑黄、肉鸡2个全产业链产业。抓好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乡土产业名品村示范创建,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实施好衔接资金项目。加快乡村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力争新增省级美丽乡村5个、聊城市级美丽乡村10个。继续提升农村公路品质,放大“乐道临风”品牌效应,打造“鲁风运河”旅游风景道33公里,服务提升旅游道路60公里。创新治理手段,用好“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三级网格邻里中心,推广积分制、清单制、“信用+”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加快美德信用体系建设。(四)聚焦高品质、精管理,扎实推进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临清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快高铁片区、港产城发展区及重点城市片区的控规编制、国棉厂保护规划,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完成烟店、潘庄、唐园、康庄、金郝庄、尚店等重点镇的国土空间规划批复,稳步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报批工作。编制2024年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省市县重点项目、乡村振兴项目、民生项目等用地需求,助力各镇驻地更新与改造提升。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推进“断头路”打通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抓好三和路南首、解放路路域环境提升,加快永北、教育局、塔湖西3个片区棚改安置房建设进度,推进铁东、更道街、龙华街3个片区安置房开工建设。谋划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宝塔湿地建设等城市防涝项目,分批、分重点对城区小街巷、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物业服务综合评价,继续推广“智慧物业”APP,着力推进社区治理党代表工作室“迭代升级”,不断擦亮“红色物业”党建品牌。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实现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50%以上城区住宅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城警联动”“冬病夏治”等攻坚行动,深入解决城市交通秩序、供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五)聚焦强韧性、增活力,大力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流程再造改革,打造“智能化统一制证中心”,推出远程踏勘等一批数智化“一件事”服务场景,创新项目、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环境。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运行,破解村庄融合和集体增收的难题;推广“小田并大田”经验模式,破解农户承包地细碎化和粮食增产潜力有限的难题。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打造“中心药房”试点临清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启动基层医疗机构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深化“行政执法监督+”模式,通过“四个面对面”监督、案卷评查等监督方式,加大对执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力争新增“人才飞地”2家。实施“创新培优”工程,健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力争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以上。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谋划申建综合保税区,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在我市集聚。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提升临清知名度。(六)聚焦惠民生、增福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加快推进开发区人力资源产业园、曲中周双创产业园建设,组织举办临清市第二届创业大赛、“运河名匠”职业技能竞赛,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800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00人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低于1亿元。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办学硬件水平,加快老赵庄镇中心小学综合楼、实验小学柳坟校区二期工程、临清市实验幼儿园项目建设,推动临清市公共实训中心、聚和兴城九年一贯制学校、临清市第二中学教学楼项目尽快落地。深化强校扩优、强镇筑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项行动”,持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形成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推进“6S”管理试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提升改造及医用设备购置,努力形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面落实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重点任务,推进名中医药专家基层工作站建设,加快中医药创新发展。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常态化开展元旦、春节、农民丰收节、二十四节气等节庆活动,重点打造消夏文化艺术节、“运河梨园情”全国京剧票友交流展演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社区村居文化服务中心设施,推动文化资源不断向基层延伸。提升社会保障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和托育相关产业,巩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县成果,持续推进幸福食堂建设,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落实职工医保省级统筹,进一步推进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争创山东省双拥模范城。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抓好普查普法、社会治理、平安聊城建设、消防等工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七)聚焦防风险、守底线,持续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守牢生态环境底线。贯彻落实“四水四定”[12]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双碳”[13]工作,编制全市碳达峰工作方案、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先行建设城区公共充电桩试点5处,加快推进我市陆上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强化科技治污、精准治污,坚持污染源清单化管控,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加强马颊河、卫运河、南水北调输水干渠等重点流域执法监管,做到排污口排查全域覆盖和新增排污口动态清零,实施长顺渠水质改善提升等水环境整治项目,保障全域水质稳定达标;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加快聊城龙宇环保科技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迁建项目建设,实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做好金融风险防控。按照“控总量,压存量、防增量”的原则,重点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尽最大努力做到“清仓见底”;通过丰富抵质押物实现担保置换、债务重组拆圈解链、担保企业代偿部分贷款免除担保责任等多种方式,推动市场化法治化破圈断链工作落地实施;继续加大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力度,加强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宣传,做好金融领域犯罪活动的打击工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切实维护我市金融安全与稳定。坚守粮食能源安全底线。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推动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地落实,统筹抓好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确保我市粮食稳产增产、储备安全、供应稳定。督促电煤企业签订煤炭供应中长合同,科学编制迎峰度夏、度冬有序用电方案,精准施策抓好天然气保供工作,加强隐患排查与整改,确保能源供应安全稳定。稳住安全生产基本盘。严格落实“八抓”20项举措,持续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镇街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强化源头管控,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危险作业、外包施工等重点环节和灵活用工人员等重点人群继续深化“三类作业”专项整治,做好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工贸、危化、燃气、火灾风险、“九小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排查整治,持续加大“四位一体”模拟调查力度,进一步解决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难的问题。各位代表,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和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聊城市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积极听取人民政协意见建议,踔厉奋发、笃行实干,为推进临清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附件临清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 案) 指标名称2023年完成2024年计划生产总值增幅6.6%(预计)5.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6.6%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1%(预计)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预计)8%外贸进出口增幅0.3%(预计)促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4198万美元促稳提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6.5%(预计)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96人5800人用 语 说 明 1、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指制造业提质升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更新、文旅兴市暨古城保护改造、城区老旧企业处置、城区治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减四增”10个三年攻坚行动。2、电子商务三库建设:指主播达人库、网货产品库、电商企业库3个数据库建设。3、DCMM:是《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 36073-2018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ata Management Capability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简称DCMM。DCMM是我国在数据管理领域正式发布的国家标准,旨在帮助企业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和评价自身数据管理能力,持续完善数据管理组织、程序和制度,充分发挥数据在促进企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面的价值。4、省基础设施“七网”: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和农村基础设施网。5、重点项目“三张清单一张表”: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间表。6、新一轮“四减四增”: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深入调整能源结构、深入调整运输结构、深入调整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7、吨半粮:指一亩地小麦、玉米两季产量之和在1500公斤以上(含1500公斤)。8、“五办”服务模式:服务事项帮代办、预约服务上门办、审批事项极简办、网上申报智能办、集成服务全链办。9、五争一创:改革创新经验争取得到上级督查激励、领导批示肯定、现场会推广、正式发文推广和争取改革试点,创改革品牌。10、三类作业:有限空间作业、预防高处坠落、违规电气焊和违规施工。11、九小场所:指餐饮、购物、住宿、公共娱乐、休闲健身、医疗、教学、生产加工、易燃易爆危险品销售储存等场所。12、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13、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 发文时间:2024-01-25
  • 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2年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谋划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1],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94.5亿元,同比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及调库因素同口径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183元,同比增长5.8%。(一)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14.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有序推进,预计粮食总产超过90万吨,实现二十连丰;瓜菜菌产量87.9万吨,同比增长7.25%;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11.92万头、1.64万头、12.63万头、536.23万只,同比增长0.11%、2.15%、0.20%、23.99%。润林牧业成为聊城唯一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临清桑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君博牌牛肉入选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我市被评为黄河流域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试点县、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省高素质农民“师傅带徒”试点县、省乡村坑塘渔业发展首批试点县。工业经济稳进提质。扎实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实施制造业提质升级三年攻坚行动,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预计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推动工业企业梯次升级,全力培育优质企业,新增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8家、瞪羚企业3家、单项冠军企业4家。临清市中小轴承产业集群被评为工信部2022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冶纸业银河被省发改委列为2022年第一批总部企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强市建设,新建5G基站371处,新增上云企业199家、上云设备1983台,中国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云轴联正式上线,轴承产业数字转型公共实训基地被评为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加大技改投资力度,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预计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1.5亿元,同比增长35%。服务业稳中蓄势。出台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编制服务业“十四五”发展规划,预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45.2亿元,同比增长3.8%。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我市成功创建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齐鲁(临清)研究基地,宛园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魏湾镇李圈村清平星火红色教育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举办“2022惠享山东消费年”暨“临清家电消费节”“临清美食推介年”“临清十一聚惠节”等系列活动,聚焦汽车、家电、餐饮等领域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加快复苏。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长0.7%。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预计全市网络零售额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40%。(二)高效推进项目建设,蓄势赋能持续加力。项目招引成效显著。组建志合产业投资公司和产业招商专班,实施投资项目“市级领导主谈+专班服务合力推进”招落一体化工作机制,出台加强“双招双引”政策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项目对接、跟踪服务等活动。预计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9个,计划投资总额179.97亿元;到位招商引资内资42亿元,同比增长13.5%;实际利用外资314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7%。项目争取成果丰硕。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9个、聊城市级重点项目24个;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4个,发行金额14.63亿元;6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贴息贷款项目、38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总行审核;争取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3.71亿元;吸纳创业投资2.94亿元,列聊城市第1位。烟店镇成为聊城唯一成功创建山东省军民融合特色基地。项目推进蹄疾步稳。制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手续推进一览表,采用终端引领、属地推进的原则,引领项目手续推进。对每个项目建立“三张清单一张表”[2],实行清单管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限时办结,创新建立项目审批“承诺+容缺”“清快办”机制。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07个,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风火轮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中力商用车车桥总成、邦弘中创矿用智能装备制造及机器人关节活齿减速器等一批项目全部或部分投产。开展“项目谋划百日攻坚行动”,筑牢高质量发展项目支撑,上报2023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100个。要素保障有力有效。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思路,全年累计使用新增土地指标共计3776.01亩,土地供应3587.37亩,征地报批3776亩,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召开“金融面对面”工程对接会30场、现场签约35.23亿元,为省、聊城市级重点项目单位成功授信11.28亿元。(三)持续推进建管并举,城镇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更新更加有力。完成了“三区三线”[3]划定工作,编制《临清市城市更新规划设计方案》,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分区,推动城市多维度全方位更新。实施永北、教育局、铁东、塔湖西、更道街等5个片区征收工作,完成征收签约4088户,腾空土地1600余亩;建成元仓小区、永青小区等回迁小区6个,完成热电厂家属院、杏林嘉园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8个;打通润秀路、政和路、政通路等“断头路”7条;建设雨污分流管网58.2公里;城区增绿补绿1.3万平方米,建成并开放“口袋公园”6处、林荫停车场1处;稳步推进三和路、新华路等示范路改造提升和6万吨自来水改造项目。推进城区集中供暖建设,新建大型换热站1座,小型换热站19座,二网改造小区44个,新增供热面积123.64万平方米。我市成功入选国家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县、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打造“智慧城管”数字平台,全年受理案件42835件,立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99.5%、98.9%。组建共享营业厅,整合供电、通讯、燃气、通信等9家专营单位,实现水电暖气“一站式”服务。在城区设置多处便民市场、流动摊点疏导区,实现“疏堵结合、便民利民”。改造升级城区主干道两侧水冲式公厕20座、改造升级拆除小街巷公厕30座,规划建设垃圾中转站5处。建立物业服务“红黄黑牌”制度,红旗驿站达到193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雄商高铁临清东站、德上高速临清高速连接线项目开工建设;济临高速临清段项目完成立项及初设批复;临清至濮阳高速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S248临观线卫运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省政府同意以BOT模式实施建设。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建设“四好”农村路400公里,新增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用户4.36万户,完成272个“垃圾不落地”试点村建设,对12.9万户农村户厕进行了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清理坑塘1546处、残垣断壁和空闲宅基1406处,建成美丽庭院37153户,开展了8条国省道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开放深度推进。流程再造更加高效。强化企业开办“4012”品牌[4]效应,开展轴承等特色产业全生命周期事项“跨省通办”,建立“六位一体”的“不见面”审批机制[5],推出“老年服务”“量身定制”“联动服务”等精准服务模式,设置24小时“不打烊”自助办理区。深化施工许可“一件事”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环评告知承诺制”和“打捆环评”审批模式,成立全省首个综合性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站。扩大“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办证”“建成即使用”应用范围,市场主体达到8.34万户,同比增加5828户。加强无证明城市建设,汇聚上报电子证照数据80类15万余条,发放电子证照32304个。推动行政审批机构精简、效能改革,动态调整全市权责清单事项650余项。科技创新加力提效。省级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员达到50家,涵盖了“产学研金服用”等多种创新要素。烟店智造小镇轴承产业园入选“2022年度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企业入围“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建立“百家企业培育库”,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7家。积极构筑创新平台,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6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56家。引进硕士研究生188名、大专以上毕业生4281名,自主培养的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实现“零”的突破。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水平,有效注册商标10090件,新增发明专利41件,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财政金融改革稳步推进。优化调整国有资本布局,重组文商旅公司、安竣建设、兴运投资、经开实业等4家市级国有企业,高质量完成在线监管系统建设、一级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全覆盖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任务;成立“涉税服务行业协会”,精准打击涉税违法行为;360家企业纳入金融结对辅导,打造烟店、开发区两支“金融管家”服务队;智慧金融平台实现信贷投放27.79亿元。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实现60个一级预算部门全覆盖。法治环境改革有序进行。实现合法性审查县乡村全覆盖,建立行政复议应诉提醒制度,构建“法治建设智囊团”;推进“省市县乡四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重点执法领域“面对面”专项监督;探索“法治驿站”,打造服务企业的实体阵地,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实体化运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实施市县乡三级帮扶机制、外贸企业每周走访日机制,组织汇丰贸易、金光机械等企业参加聊城海外市场线上对接会、巴基斯坦国际工业展览会等外贸活动100余场次。预计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60.4亿元,同比增长6.2%。实施“港产城”一体化发展三年攻坚行动,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鲁西国际陆港“冀鲁豫”协同发展论坛,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启动。举办山东特色产业带跨境电商培育行动走进聊城现场会活动,成信经贸、新腾威获批省重点培育的跨境电子商务主体及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三和集团被认定为全省重点培育的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预计跨境电商出口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1560%。(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三感”[6]明显提升。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全市民生支出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2.6%,其中,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44亿元,全力保障了防控物资等需求;投入教育支出11亿元,同比增长28.37%。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施公益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举办“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首届创业大赛,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25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亿元,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4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29人、困难人员再就业718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134%、179%。退役士兵、军转干部安置率、满意率均达100%。兜底保障更有力度。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753元、56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29元、648元 ;城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129元、735元提高到1242元、846元。4个街道办事处实现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城市日间照料中心两个全覆盖。建成医保工作站128家,在聊城市率先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化解大班额、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建设,建设校舍32813平方米、塑胶跑道21530平方米,增加学位2280个、餐位500个,招聘教师338人。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865场,放映公益电影5240场,建成农家书屋107个,开展乡村阅读活动2553场,推进清真寺大殿壁画、先锋大桥等乡土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入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7家卫生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市人民医院被定为全省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试点。优化医保服务,省内跨市“临时外出就医人员”住院、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就医费用实现直接联网结算,完成二级定点医院5个门诊慢特病治疗费用跨省联网结算工作。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完成了1个市级、16个镇级、107个村级全国示范型服务中心(站)建设,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五有全覆盖”。(六)强化底线思维,各类风险防范化解有力。抗击疫情齐心聚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设置固定核酸采样点82处,建设了可容纳床位400张的方舱式集中隔离点,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到达94.08%。面对三年来形势最严峻、处置最复杂的本土疫情,全市干部群众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经受住了疫情多点多链多源的严峻冲击,全市累计设置临时集中隔离点15处,配发防护服、KN95口罩、被褥、折叠床、洗漱用品等物资144374件。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在燃气、特种设备、电力等7个行业领域开展“四位一体”模拟调查[7],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驻点监督,安全生产事故率、死亡率分别下降10%、16%。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健全常态化金融风险预警防控体系,建立银行、部门及镇街风险预警反馈机制,完善风险研判、处置专家队伍建设,推进银河纸业债务二次重组,制定重点担保圈企业风险化解方案,重点做好临清农商行后续风险处置。污染防治成效明显。持续实施减排、抑尘、治车、控秸等行动,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臭氧污染管控,全市PM2.5、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分别同比改善2.1%、4.9%,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9天。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彭楼灌区干渠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实施打好碧水保卫战2022年行动计划,县级集中式水源地城南水库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卫运河油坊桥等三个国控断面均达到三类水标准,优良水体比例100%。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全面完成54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社会治理更加有效。突出维稳安保底线,持续开展治安起底式大清查行动,扎实推进严打整治行动,实现了“六个不发生”“四个不出事”任务目标。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新增长点贡献不足,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不强,环境质量改善面临压力大,营商环境有待改善,民生领域存在欠账,统筹发展和安全还有不少风险隐患等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全力打造冀鲁豫交界的智造强市、文旅强市、农业强市“三个强市”,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三个高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清篇章。按照稳定预期、提振信心、积极进取的原则,坚持与市“十四五”规划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与经济增速恢复常态相衔接,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导向,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一)经济总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以上,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以上。(二)创新活力目标。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智能化技改投资、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三)生态改善目标。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四)民生保障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00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以上。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为实现上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23年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实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加快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万亩以上。做强桑黄产业,加快桑黄二期项目建设,加大“临清桑黄”品牌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打造直营店、加盟店等自有销售体系。做大肉鸡产业,依托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华路街道,打造江北最大的“817肉鸡”养殖、加工、分拣基地,加快好友食品高端食品产业链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康大肉联厂区(康庄镇)改造、好友肉鸡孵化场建设等项目,实现由鸡蛋到“宫保鸡丁”的全产业链发展。做好牛羊加工产业,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镇——尚店镇,打造集牧草种植、牛羊养殖、屠宰加工、粪污资源化处理、牛羊及肉品交易、冷藏及冷链运输于一体的牛羊加工产业集聚区。均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谋划德能金玉米20万吨淀粉糖项目、100万吨淀粉生产线扩建项目及华鑫面粉2000吨小麦仓储建设项目。支持“瑞仁食品”建立“全流程溯源、全过程监管”的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的产业体系,加快推动魏湾丁马甲鱼产业复苏,谋划“一镇一试点”盘活闲置坑塘发展渔业生产项目。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继续实施制造业提质升级攻坚行动,实行“345”工作法[8],全力抓好6条重点产业链[9]和8家骨干企业[10],推动主导产业向“园区化、数字化、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持续开展助企远航行动,实施工业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分级分类建立优质企业培育库,加快壮大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规模,新增省级以上高成长企业30家,适时举办临清·中国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设备展会。谋划实施新一轮企业智能化技改行动,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技改供需对接全覆盖,力争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聊城下达的企业上云、设备上云任务,加快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新改建5G基站150个,力争打造多个“5G+工业互联网”等应用示范场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港产城一体化攻坚行动,加快推进山东港口鲁西国际陆港综合产业项目建设,以“临清内陆港”为支点,推动海关功能运行,拓展场站作业能力,规划建设陆港产业大厦、杂粮交易市场,打造面向沿黄流域的物流发展新高地。实施文旅兴市暨古城保护改造攻坚行动,推动《临清市文化和旅游项目规划》落实落地,开展钞关甬道及片区环境整治改造工程,推进重要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选址建设临清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廉洁文化教育展馆,加快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齐鲁(临清)研究基地建设,持续打造“山东手造 临清尚礼”文创品牌。强化服务业载体培育,做好规上服务业企业培育、储备和纳统工作,积极申报聊城市服务业“三百”工程。(二)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落实《临清市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持续开展农村电商人才培训、“镇长直播带货”等活动,推进市镇两级“1+16”电商产业园建设,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促进产品销售,挖掘发展新潜力。持续提升传统消费,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消费促进系列活动,依托契税消费券、节假日活动等有利契机,鼓励三联家电、金鼎、鑫达、裕达等商贸流通企业,围绕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持续开展优惠促销活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创建景区化村庄、乡村旅游重点村。优化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推进交房即办证服务常态化,推进租赁补贴提标扩面,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以省“十强产业”[11]、市“九大”产业集群[12]和基础设施“七网”项目等为着力点,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建立全领域重点项目储备库体系。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发展公司+产业专班”专职专责,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纺织服装及新兴产业等,加快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落地过亿元项目25个以上,实现到位资金46亿元以上。抢抓上级政策机遇,聚焦我市重点产业,初步确定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21个,申报省级重点项目50个,聊城市级重点项目41个。狠抓项目督导服务,实行清单制管理,强化领导干部帮包,健全周调度、月通报、季观摩评比、年终考核和不定期现场督导工作机制,全力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促进外贸固稳提质。鼓励三和集团以全省重点培育的贸易双循环试点企业为契机,扩大出口品类,创新吉布提自贸区聊城展销中心等市场开拓方式,积极开拓RCEP[13]、东非等新市场。促进海亮奥博特、陆海集团聊城公司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引导三和集团、成信经贸等更多传统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深化与山东港口国际贸易集团、金控公司合作,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优化外贸企业融资服务。发挥鲁西国际陆港引擎作用,进一步吸引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等各类企业落户我市。依托海关监管场站优势,积极创建保税物流中心。(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建设宜居宜业城市。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编制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稳步推进临清市中心城区、临清市经济开发区、烟店镇等区域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及镇驻地更新改造提升。做好烟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申报工作。扎实推进城市更新。继续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启动实施8个片区征收改造,推进永北、教育局等3个片区共3020套安置房开工建设,改造老旧小区25个,打通“断头路”8条。消除雨污管网混接点500处,实现城区主次干道雨污合流制管网清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雄商高铁、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全线建设,推动济南至临清高速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进临清至濮阳、临清至邯郸高速公路项目,加快推进S248临观线卫运河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卫运河堤防(临清段)综合治理工程,完成400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历史文化街区首开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路域环境、坑塘沟渠、残垣断壁、弱电线路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推行“垃圾不落地”模式,确保垃圾全部入桶、日产日清。统筹发挥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以及路域治理、镇域提升、小挂钩等项目作用,完善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四)聚焦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实施“全生命周期科技型企业培育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暨科技型中小企业“百家企业培育库”,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30家。加大研发投入支撑,狠抓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企所得税等惠企政策落实,引导中小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力争全年研发投入增长超过15%。强化技术攻关,推进轴承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组织轴承企业与济南大学、洛阳轴承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对接,解决企业技术工艺、质量、检测等共性技术难题。加强知识产权培育与保护,持续实施规上制造业“专利清零”行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推动建立跨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准营服务水平,全流程为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许可证套餐导办服务,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深化工程建设领域改革,依托市工程建设审批系统,设置更多工程“一件事”服务场景,实现项目审批全过程信息共享、全流程全环节在线办理。进一步促进异地办事便利化,提高“市域通办”标准化程度,扩大点对点跨域通办范围,持续完善不见面、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大力提升“非接触式”办税水平,力争全口径“非接触式”办税业务量达到90%以上。深入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实现证照与电子证照同步制发,全面推进“免证办事”。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企业改革,继续推进产业链链长制,实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认真落实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金融领域改革,实施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暨无感授信工作,构建“无感授信、有感反馈、线上服务、便捷用信”的农村新型信贷模式,探索筹建“临清金融超市”,提升普惠及小微企业融资的便捷性及可得性。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探索深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坚持党建引领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改革经验,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不断优化法治环境改革,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指数体系”,开展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及网剑行动活动,打造链索式法治文化阵地,开创运河法治文化特色品牌。(五)持续服务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狠抓就业创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抓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0万元以上。推动教育优质发展。构建“1144”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14],大力推进城区北部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第一中学扩建项目等化解大班额项目,实施魏湾镇中学2700m2宿舍楼、羡林小学484m2餐厅等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烟店镇实验幼儿园等学前教育项目,加快补齐教育资源短板。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以医共体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医防融合、“三高共管、六病同防”以及基层卫生健康综合示范区建设,全力打造农村地区30分钟重点疾病救治服务圈。全面推广传染病多点触发预警信息平台,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扩展延伸医保服务,打造线下多领域、线上全天候、城乡无差别的15分钟医保基层政务服务圈。健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扩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文化共享工程,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设施,打造 “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公益电影放映”、“艺梦”公益培训、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活动。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以创建山东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持续打响临清“救助来临·清楚办理”救助品牌,加强各类社会救助政策与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衔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政策和救助制度体系。(六)坚持防范化解风险,全力守牢安全底线。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底线。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每日研判、问题整改落实闭环及约谈问责机制,落实落细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等各项管控措施,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继续推进城南水库保护区划分调整和城北水库保护区划定工作,加快推进宝塔湿地、碧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水环境治理项目,保障马颊河、卫运河及南水北调输水干渠等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完成6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打好净土保卫战。坚决守住金融风险。进一步健全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力争到2023年底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以下。确保重点机构和重点企业风险可控。加大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力度,加强防范非法集资知识宣传,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坚决守住政府性债务风险底线。加强政府债务源头管控,严禁在不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的情况下新上政府投资项目。强化新增政府债务监测,确保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不断强化底线思维、忧患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确保企业主体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五到位”。 聚焦道路交通、住建、燃气、消防、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模拟“四位一体”调查、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清单管控重大安全生产问题。强化源头管控,严格落实安全设施“三同时”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推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本质安全体系。各位代表,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省、聊城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铆足干劲、勇毅前行,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附件临清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 案)指标名称2022年完成2023年计划生产总值增幅4.5%(预计)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7%(剔除留抵退税及调库因素)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0%(预计)1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7%(预计)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0.7%(预计)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幅6.2%(预计)8%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5.8%6%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97人5000人以上用 语 说 明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十大行动:指制造业提质升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更新、文旅兴市暨古城保护改造、城区老旧企业处置、城区治堵、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减四增”10个三年攻坚行动。重点项目三张清单一张表: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间表。三区三线:“三区”是指的是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三线”是指的是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企业开办“4012”品牌:零材料、零成本、零见面、零距离、一个环节办理、2小时办结。“六位一体”的“不见面”审批机制:以智能办、网上办、就近办、线上勘、远程帮、证照邮“六位一体”的“不见面”审批机制。人民群众“三感”: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全生产“四位一体”模拟调查:坚持把隐患当事故,从安全生产、干部作风、廉政建设、涉黑涉恶等方面模拟开展“四位一体”隐患调查处理,全面倒查生产安全情况、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情况、项目建设情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345”工作法:“3”指3个赋能,即科技赋能、数字赋能、服务赋能;“4”指4个导向,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需求导向;“5”是指抓住5项重点,即抓住重点指标、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课题、重点工作。6条重点产业链:指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食品医药、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加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6条重点产业链。8家骨干企业: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山东海亮奥博特铜业有限公司、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临清市恒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大唐临清热电有限公司、临清秋华纺织有限公司“十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聊城市“九大产业集群”:指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传统产业集群。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是2012年由东盟发起,历时八年,由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协定。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1144”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以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以建设群众满意、更加公平、优质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突出文化底蕴深厚、内涵发展持续、办学风格突出、课程体系科学的四个维度,以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五育并举、三方育人为教育工作的四个抓手,不断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推进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文时间:2023-01-12
  • 临清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临清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2年1月28日在临清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伟大实践的交汇之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成果,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十项重点推进工作机制[1],全面落实“4+1”重点任务[2]部署,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9.27亿元,同比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3亿元,同比增长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5693元,同比增长9.7%;城镇新增就业51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7%以内,圆满完成聊城下达任务。(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质效实现新提升。编制轴承、纺织、农机三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临清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2021年工作要点》《临清市新旧动能转换行动方案(2021-2022年)》,组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把园区作为承接项目、集聚产业的重要平台载体,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带动现有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我市建成园区达到7个,面积85.2万平方米;在建园区5个,面积76.7万平方米,均为两层或三层标准化厂房。智创未来轴承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松林家具产业园,引领轴承、电机、家具等特色产业实现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精密滚动轴承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3]“雁阵形”集群;聊城市智能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集群获批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驱动有力增强。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扎实推进,洛轴所轴承研究院组建了省轴承制造业创新中心,我市与济南大学、山钢股份共建了山东临清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家,承担省重点研发项目3个,实现有需求的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长1倍。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入选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5家。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新增注册商标1284件、发明专利授权29件。8家企业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3项、行业标准1项。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对613家工业企业进行亩产效益评价,实行差别化价格、用地、信贷等政策,倒逼企业集约发展。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两高、铸造、锻造、轮胎项目核查。对年耗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36家企业制定了“一企一策”节能改造方案,加快淘汰低效落后设备。(二)坚持内外联动发展,双循环通道更加畅通。有效投资不断扩大。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做好“争、引、建”三篇文章,全力抓项目、促投资。累计争取专项债券、乡村振兴等各类资金40亿元,18个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1个项目列入聊城市级实施类重点项目,确定临清市级重点项目74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印发《临清市“双招双引”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投资发展公司+产业专班”的招商工作机制,全市签约省外国内过亿元项目42个,计划投资额144.97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93亿元。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印发《临清市支持服务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开展“2021惠金秋购临清”“2021聊城市汽车下乡巡展月活动启动仪式暨临清烟店金秋汽车展”等多种形式促销活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5.66亿元,同比增长16.1%。出台《临清市关于做好农村电商培育行动的工作方案》,举办农村电商人才培训、“村村有主播”、临清电商大讲堂(线上)等系列活动,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7.35亿元,同比增长29.7%。“淘宝镇”“淘宝村”分别达到2个、17个,数量继续双双领跑聊城,烟店镇成为聊城市第1个“淘宝村集群”。宛园景区获批国家4A级景区。外贸外资稳定增长。欧亚班列顺利重启,新腾威、成信经贸等跨境电商海外仓规模不断扩大,一站式关税贷平台带动出口作用明显,为鸿基集团等20家重点外贸企业争取了重污染天气停限产豁免待遇。预计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55亿元,同比增长26.4%。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家,实际到账外资总额为 1422.6 万美元,山东嘉来顿机械科技、山东恒力源精密机械制造等外资企业先后落户我市。(三)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城市功能品质持续优化。城市更新持续推进。投入1.55亿元新改建城区道路9条,建设雨污分流管网10.3公里。实施塔湖综合整治工程,城区水系全面贯通。对城区集中供热管网进行提升改造,新增供热面积703万平方米,实现全市集中供暖全覆盖。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5个,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投入运行。规划古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运河老街项目,桃园历史文化街区被确定为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项目完成初步设计审批,新建卫运河大桥项目启动可研,配合开展了雄商高铁临清段项目、济南至临清高速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深化。实施“红色物业”建设三年攻坚行动,15个城市社区全部成立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与2500余家沿街门店、企事业单位、小区物业等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15条城区道路实施“街长制”,制定了农村公路路长制三级管理体系。设置城区应季瓜果销售便民疏导点30处,建设城区居民公厕15处,南部新区垃圾中转站主体完工。规划编制有序推进。临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初步规划成果,2个镇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59个村庄完成“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审查委员会累计审查规划设计方案74个。(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全面提速。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分别同比改善8.5%、17.5%、10.1%,优良天数达236天。市控以上河流断面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城南水库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要求,完成234个河排污口溯源调查工作。4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刘垓子40MW、康庄35MW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分布式光伏容量达到34.02万千瓦,我市获批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圆满完成煤炭消费压减任务目标,实施清洁取暖改造3万户。生态空间不断扩展。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及治裸补绿3.89万余平方米,完成国家森林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上图411.51亩。印发了《临清市推行“林田长制”一体化保护实施方案》,构建“1+4+5+N”工作新模式[4],设立县乡村三级林田长600名,巡田完成率达到90%以上。临清市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农业保供能力稳步提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夏粮、秋粮总产量分别达到35.2万吨、45.9万吨,较上年分别增加0.4万吨、1.7万吨。1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成功入选山东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工作走在聊城市前列。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增全国农村创业园区(基地)3个、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三品一标”[5]认证9个,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1名。培育省级乡土名品村17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5个、聊城市级农业产业园3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32家、2058家、319家,德能金玉米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我市被评为中国桑黄之都、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乡村清洁百日攻坚行动”等,全市543个村庄共清理生活垃圾11.65万吨,清理村内坑塘1526个,清理沟渠950.8公里,投工投劳23万余人次。202家规模养殖场、1212家专业户全部配建了粪污收集设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干部帮包、驻村帮扶等制度,建立防止致贫返贫动态预警监测台账,全面落实脱贫人口门诊“两免两减半”、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新增省级乡村振兴(脱贫帮扶)龙头企业2家,投入1.29亿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40个,发放雨露计划补贴122万元,投入384万元为帮扶对象购买特惠保险。(六)实施改革攻坚行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流程再造改革全面发力。深化企业开办“4012”品牌[6],实现“一业一证”改革全行业覆盖,简易注销“全程网办、零材料、零成本、零见面、零距离”,公共资源进场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房地产开发项目验收时限由1个多月压缩至3个工作日。在聊城市率先推出“企业迁移一件事”“施工许可一件事”,工业地产类项目首个审批流程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推出“打捆环评”工作方案。梳理异地通办事项 249 项、全市通办事项500项。企业科教改革成效明显。制定产业链链长制方案,实施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计划。青港物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全面启动,君博食品运河黑牛产业化经营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立项。全省创新券工作现场推进会、山东省“百园技改”启动仪式在我市举办。资源环境改革多点突破。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建立临清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完成聊城市交易中心第一单集体土地经营权交易,我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探索集体土地入市的有效路径,清理、盘活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加强重污染天气差异化管控,全面推行使用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信息服务平台。财税金融改革深入推进。调整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明确17项基本公共服务分级保障责任。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互联网+政府采购,对5个试点部门开展整体绩效管理重点评价。推行“一户一策”税收监管和服务新方式,分别为123户规模以上企业提供税费解决方案,为11000余户纳税人推送“一清单四台帐”[7],指导帮助企业应对税收风险、享受税收优惠。农行临清市支行实现聊城市农行系统内首个供应链融资破题。法治环境改革有序进行。制定临清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实施方案,成立行政复议、咨询、调解三个委员会,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长期保持100%。实现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党委机构政府工作部门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全覆盖。探索辖区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两所共建”服务新模式,在大辛庄街道试点推行“三化三为”基层治理新模式[8]。我市列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创建名单。人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任务,市直事业单位由改革前的180个精简为128个。健全“一站式”服务平台,跟进落实高端人才和人才平台生活补贴、项目资助、科研奖励、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提升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50.69万剂次,全市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社会保障不断夯实。民生支出达到3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3.3%。全年累计减税降费1.6亿元,降低工伤保险费用199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207万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412人次,新增青年见习基地11处。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市医院获评“全国50佳百姓放心示范医院”“聊城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示范单位”,17家医疗卫生机构获评“聊城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为4248名新生儿开展免费筛查、3.4万余人提供妇幼保健“六项免费”项目服务。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684元、511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53元、565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由每人每月1026元、664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129元、735元。民生短板加快补齐。新增事业编教师666名、备案制幼儿教师88名;实施2个化解大班额、3个薄弱学校改造提升、5所幼儿园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600余场,放映公益电影5232场,组织“艺梦工程”线上线下公益培训40余场。临清驾鼓列入国家级第五批非遗项目,临清龙灯、田庄吹腔、清真八大碗制作技艺列入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市文化馆获评全国文化馆一级馆。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现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推动金融辅导员制度提质扩面,开展“金融面对面”工程,建立了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聊城幼儿师范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应急供水工程项目建成通水。社会治理持续提升。深入打击“盗、抢、骗”、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推进社区治理警务共同体、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圆满完成庆祝建党100周年、国庆安保、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各项重大安保维稳任务。组织2万人在漳卫河巡堤查险,加强应急保障,确保万无一失。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等,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专项整治,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8.6%、40%,全市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及重大产品等安全事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正处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要关口,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轴承、纺织等优势行业产业链水平不高,服务业载体发育不足,农业产业规模化集聚化程度不高,科技创新活力不强,金融、环保等领域风险防控压力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亟待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仍存在短板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当前,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势头较好,但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导向,安排2022年主要目标如下:(一)经济总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聊城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二)创新活力目标。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智能化技改投资、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三)生态改善目标。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四)民生保障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聊城下达任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聊城平均水平。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的发展定位,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突出“1331”工作目标[9],聚焦聚力“4+1”重点任务部署,落实十项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打造冀鲁豫交界的智造强市、文旅强市、农业强市“三个强市”,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三个高地”,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临清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一)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提质增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突破。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4.3万亩,确保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高于2021年水平。稳定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产能,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桑黄+羊肚菌”的“双菌轮作”模式,打造鲁西北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设施畜牧产业集群化发展,用好“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的招牌,发挥乳泰、君博、润林、好友养殖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畜牧业产业园、肉鸡产业园、生猪养殖屠宰特色产业带。力争创建农业产业强镇2家、聊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省级乡土名品村5个,新增聊城市级龙头企业3家以上。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实施轴承、纺织、农机三个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落实我市《关于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方案》,运用“亩均效益”等综合评价手段,倒逼企业转型,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建立链长通过链主抓链条的工作传导机制,围绕轴承、纺织、电机、电子信息、食品医药、造纸六大产业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实施 “链主” 企业领航行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壮大产业集群,实现园区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技改行动,新增制造业技改入库项目20个以上,全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引导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完善临清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逐家问诊、逐家辅导,力争新增聊城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项目建设,以中洲古城为核心,挖掘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临清文化品牌影响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线型遗产廊道。加快市镇两级电商产业园建设,完善镇村两级寄递物流体系,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发挥恒发卫生用品、乳泰奶业等优秀电商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力争网络销售额增幅、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均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海关监管场站,推进临清内陆港扩能升级。落实《临清市支持服务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建立服务业升规纳统企业动态储备库,推动新增“四上”企业入库数量质量稳步提升。(二)聚焦有效投入,狠抓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后劲。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树牢“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生命线理念,研究制定“双招双引”推进政策,组建产业投资发展公司,围绕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发挥好临清籍在外人才的优势,实现“乘法招商、批量招商”的放大效应。抓实重点项目建设。筛选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列入省级重点项目27个,争取列入聊城市级重点项目25个以上。严格落实临清市重大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工作方案,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进、开工推进和竣工管理,实施重点项目“周调度、月通报、季调整、半年观摩、年终考核”的督导奖惩机制、重点项目工作日制度,定期调度形成重点项目三单一表[10],坚持一线工作法,保障重点项目推进速度和质量,抢抓春季施工的有利时机,全力推进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办好重点项目观摩等活动。加强项目要素保障。用地方面。严格落实“指标跟着项目走”的配置机制,为列入省、聊城市级重点项目积极争取新增指标,推进我市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探索工业用地新型供地方式,加大“标准地”供应力度,推进我市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力争开发区交付园区面积不低于100万平方米。资金方面。加强银企对接,持续开展“金融工作日”“金融面对面”活动,进一步推广“山东省融资网络服务平台”“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编制临清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手册,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信贷投放力度;把握中央、山东省、聊城市投资重点,聚焦基础设施“七网”项目[11],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乡村振兴等各类政策资金支持。(三)聚焦品质提升,持续完善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空间布局。高质量编制临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制定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计划实施临清市中心城区、临清市经济开发区、烟店轴承商贸示范小镇、康庄镇、松林镇等区域土地成片开发,启动各镇驻地更新改造提升。推进城市片区综合性开发,以“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为出发点,探索城市片区式出让土地、开发建设,实施永青路北首片区、烟厂片区、教育局东片区等9片区城市更新工作,打通城区部分“断头路”。优化公路路网建设,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完善功能配套。加大古城保护投入,提升改造古城区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实施沿街立面风貌提升,不断完善古城业态。实施老旧住宅小区改造29个,预计改造面积36.84万平方米,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动态“清零”。升级改造城区公厕50座,实施冬季取暖改造4万户,逐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实施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整体改造提升一期工程,有效解决城区积水问题。加强精细化管理。扩大城市管理“混合精准责任制”覆盖范围,加快城市智慧停车场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城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实现城区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以上的城区住宅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快推进农村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模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为重点,建立完善的管护长效机制,开展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强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管,落实落细临清市“林田长”一体化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雄商高铁临清段、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开工建设,推进S248连接线、新建卫运河大桥项目早日启动。(四)聚焦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潜能。纵深推进改革攻坚。推行“15分钟政务服务+迷你政务服务专厅”模式,提升“市域通办”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扩大点对点跨域通办范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加快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完善临清数字城市服务中心功能,开发更多数据创新应用场景,积极申报省级智慧城市试点。持续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建立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长效机制。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摸清全市国有资产家底,大力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创建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完善“互联网+监管”执法监督模式,推进行政复议信息化建设,推动行政机关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动态掌握重点企业成长状况,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巩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成果,持续开展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清零行动,提高企业整体研发能力,推动企业特别是中大型企业向创新型企业转变,力争新增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家以上。提升三和纺织服装研究院、山东省轴承制造业创新中心、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创新能力,鼓励各创新主体积极参与“揭榜挂帅”,助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实现突破。不断提高开放水平。提升利贸通平台数字化外贸服务能力,引导烟店镇、开发区引入综合服务平台或企业。加快新腾威莫桑比克海外仓、成信经贸迪拜海外仓建设步伐。引导恒发、新腾威等更多传统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利用投资促进活动平台和双招双引活动,推进与境外资本的对接。(五)聚焦风险防范化解,坚决守住红线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根基。做好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稳妥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完善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方案,优化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探索建设传染病病例和传染病症状管理的基础数据库。持续加强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加强扬尘源、工业源、移动源管控,做好中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减排清单修订及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好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强化马颊河沿线支流闸坝管理,统筹规划农村污水治理,督促涉水企业做好达标排放,继续推进碧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卫运河宝塔湿地、日处理4万吨生活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实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继续实施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严控夏秋两季秸秆禁烧工作,持续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开展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专项行动,加快推进市场化法治化破圈断链试点工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完善政府举债和偿债能力评估机制,从严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兜牢政府债务风险底线。保障能源供应。加强电网提升改造,提升电网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发电企业电煤储存,全面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项目,确保公共设施、重点用户电力稳定可靠供应。加强长输管道安全保护,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做好民生用能兜底保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极端情况下,电力、煤炭、天然气供应启动预案“压非保民”。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推进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消防、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开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和完善生活救助、抢险救灾、公共卫生等各类物资储备。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六)聚焦民生改善,加快补齐短板,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多种公共就业招聘服务活动,做好山东省青年见习基地项目,推进电商直播等新职业培训,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等各项创业政策,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质量,以医共体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推进临清市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市医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救治病房楼、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培养工程,推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12]综合改革,加快解决大班额、薄弱学校提升、学前教育建设项目进度。优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公益培训、惠民演出,持续开展山东省京剧票友大赛、消夏文化艺术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完成《临清运河钞关片区环境改造整治设计方案》编制,健全非遗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生态保护区“五位一体”非遗保护模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保障低保五保、特困人员、孤寡老人等群体生活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快刘垓子镇、松林镇、金郝庄镇3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实现镇街综合养老机构全覆盖。扩大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覆盖面,实现村(社区)医保工作站全覆盖。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中央、省、聊城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临清而努力奋斗!附件临清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 案)指标名称2021年完成2022年计划生产总值增幅8.3%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 6.2% 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1.7%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高于聊城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6.1%高于聊城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增幅26.4%量稳质升实际使用外资1422.6 万美元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幅9.7% 高于聊城平均水平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23人完成聊城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3.17%完成聊城下达任务  用 语 说 明 十项重点推进工作机制: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民办实事、城市更新、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改革创新、文旅融合、“1+N+3”靶向监督。“4+1”重点任务:制造业强市、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兴市和为民办实事。省“十强”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林田长制“1+4+5+N”工作新模式:1项创新制度+4个延伸维度+5种保障措施+实现N个目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开办“4012”品牌:零材料、零成本、零见面、零距离、一个环节办理、2小时办结。一清单四台帐:税费管理服务清单、税费缴纳台账、税收优惠政策享受台账、发票领用台账、税收风险台账。“三化三为”基层治理新模式:化“完善流程”为“有效办结”、化“休止符”为“延长号”、化“被动调解”为“精准服务”。“1331”工作目标:市领导分管的工作、市直部门单位牵头负责的工作,至少要有一项在聊城市位列第1;列入聊城市考核的指标,至少要有一半进入聊城市前3;不能有任何一项指标落在聊城八县市区后3;市领导分管工作和市直部门单位负责的工作至少要有1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典型经验或创新做法。重点项目三单一表: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间表。基础设施“七网”: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能源保障网、市政公用设施网、现代水网、新型基础设施网、农村基础设施网。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发文时间:2022-02-25
  • 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文末链接意见征集反馈情况临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市直各部门:《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临清市人民政府2021年5月27日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谋划和推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对于我市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的方针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聊城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相关要求编制的,是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定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成就与经验“十三五”以来,临清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富民强市为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困难,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3:36.5:50.5调整为2020年的13.1:33.6:53.3。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8.2亿元,年均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1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5%;进出口总额达到43.5亿元,年均增长5.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21元,年均增长8.1%。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跃升,中心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一城三区”呈现崭新面貌。对城区30条道路和3座桥梁实施综合改造,28条道路实现高标准亮化,累计建设城区道路53.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93.9千米,建成海绵城市6.7平方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6.4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9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15个、清洁取暖改造7.07万户。开展以“洗洗脸、治治乱、管管水、增增绿、亮亮灯、修修路”为主题的城市综合整治行动,改造提升大众公园、体育场、登瀛广场。加大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力度,实施住房租赁补贴“提标扩围”,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完善市政道路、绿化亮化、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老城区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建成文体公园及地下人防工程、永兴街综合管廊,推进新档案馆、方志馆、党史馆、政务服务中心、市职业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教育、文体、医疗等服务设施,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秉承修复与修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修旧如旧,有序修复部分古建筑和古街巷,恢复老街老巷名称,临清历史记忆得到有效传承。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3万亩,粮食总产量连年稳定在14亿斤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极大改善,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9%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6.63%;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1.63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4%。农产品质量品牌明显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76个,农业经营主体授权使用“聊·胜一筹!”品牌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达到166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167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5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93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京东村级服务站109个,培育中国淘宝镇2个,中国淘宝村5个,农村一二三产业交汇融合,农业“新六产”的框架布局基本形成。烟店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尚店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烟店、康庄2个镇荣获“省级特色小镇”,康庄镇被评为2019年“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尚店镇、大辛庄办事处、金郝庄镇荣获“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七改”工程全面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591公里、改造危桥49座,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建成聊城市级清洁村庄205个,聊城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61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的工作思路,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8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十三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17.9万千瓦。大力发展“生态+”,生态农业、生态制造业、生态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建立,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1.8%、13.7%、32%、31%,重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到100%,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荣获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等荣誉。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底线民生逐步向幸福民生转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十三五”期间,625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双一流大学,本科录取率达到53%。建设校舍30.8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3万个、床位1.4万张、教师1483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体系初步建立,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38张,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6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64张。促进就业成效显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6%。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其中培训高技能人才328人次。新增省级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所,新增齐鲁首席技师1人。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69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积极营造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功举办临清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和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城市影院投入使用,数字电视、广播普及城乡。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推进,市民健身广场等基层体育运动设施日益丰富,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生产活力得到新增强。放管服、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职业教育、统战、检察、水利、民政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每年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20个左右,形成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改革经验做法。自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按照上级要求削减行政许可14项,下放(委托)镇街行政权力12项,承接上级行政权力事项277项,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镇村(社区)三级联通,全程网办率达到97%以上,所有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均实现最多跑一次。在聊城市率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600个村居建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市级信息化中心,着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盐业管理、行业协会商会等行政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烟店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外开放成果丰硕。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93亿元,其中出口177亿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75家,总数达到464家。烟店轴承市场成功申报“省级内外贸结合市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临清市纺织基地被商务部正式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临清市被省商务厅等14个部门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市、区)”,山东新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南非博茨瓦纳)被省商务厅等7个部门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青港国际物流临清内陆港项目被评审为2018年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齐鲁号”欧亚班列聊城首发仪式在临清内陆港多式联运中心顺利举行。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方位延长服务链条,全面落实“服务大使”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新增22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账外资4825.29万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医养健康、国际贸易、新能源、房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投资商分别来自香港、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印度、博茨瓦纳、阿联酋、柬埔寨等1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澳凯轴承与美国瑞尔科技公司合资合作,新腾威公司在南非设立农机海外仓,成信经贸有限公司在阿联酋设立金信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境外投资额累计完成6764万美元,新增境外投资企业6家。积极开展产业招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千企大走访等招商活动,五年累计签约合同项目282个,实际到位资金350余亿元。大唐2×350MW热电联产、智创未来轴承众创空间基地、烟店轴承智造小镇等项目成功落地。发展合力得到新凝聚。弘扬“勤勉敬业、敢于担当、马上就办、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创新干,担当作为主动干,在全市上下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讲政治,提站位,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安排在临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学习,树宗旨,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密切了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优作风,提效能,“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效果明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流程再造深入优化,为民为企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18年、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别列聊城市第1名、第2名,打造更优发展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机遇与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积极应对新矛盾新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宏观环境。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强烈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明显,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然突出。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的新变化,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从全省看,随着“八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三大攻坚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了重要机遇。从聊城市看,“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深入实施,九大产业集群日益显现,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氛围浓厚,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有待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任重道远。重大机遇。伴随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市地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核心区,8公里运河河段和临清建筑群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为推动临清市文化旅游融合、加强与沿运河地区合作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随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加快发展和中原经济区逐步崛起,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共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特别是京雄商高铁在临清设立站点、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修建,我市作为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市域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临清市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运河文化保护利用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速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主要挑战。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积极做好应对新的风险挑战准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国内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有效需求不足、投资贸易低迷等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国内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区域经济格局出现明显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未来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各类要素加速向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优势地区集聚,我市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伴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以及居民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更加明显。我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有待培育,企业创新动力不够强劲,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仍有短板,干部思想仍需再解放,体制机制有待再创新。第二章 发展定位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要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一城三区”、制造业强市、农文旅融合、营商环境优化为突破口,推进“创新临清”“富强临清”“协同临清”“活力临清”“田园临清”“均衡临清”“文明临清”“美丽临清”“开放临清”“幸福临清”“平安临清”建设,打造发展活力强劲、运河文化彰显、开放包容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富美临清,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更严要求、更实措施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坚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打造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统筹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强化区域、政策协调配合,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全面协调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 第三节 发展定位“十四五”时期,重点围绕文旅融合、智能制造、区域协调,着力将临清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鲁西冀南“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立足大运河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构、开放融合一体的价值特质,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中洲古城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内涵和综合竞争力,重现“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昔日繁荣,努力将大运河临清段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开放合作新高地、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增长极。鲁西冀南“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及纸制品、木制品制造等产业,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设备,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享誉全国的“中国轴承工业城”和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雄商高铁建设机遇,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雄安新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文化资源、特色产业等优势,与济南、德州等城市进行深度对接,主动参与区域产业体系分工和区域创新合作,提升临清在省会经济圈的战略地位。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与黄河流域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桥头堡”。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对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需求,以制度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全方位改革为主要特征,全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顺应人口转移的大趋势,大力提升城区、镇区的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鼓励先行先试,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节 主要目标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大的跨越,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的突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双循环”合作和竞争的广度、深度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临清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建成法治临清、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文化软实力实现新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中国运河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与全省、聊城市同步实现碳排放达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美丽临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形成发展胜势。到2025年,县域经济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七大新突破”,“一城三区”带动作用充分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稳步前行,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地位进一步彰显,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运河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左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善,形成改革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质量进一步上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6个。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8%左右,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突破。——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备,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位居聊城市前列。——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与省会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加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万元GDP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上级考核目标要求,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治理效能实现新突破。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政府运转更加便民务实高效,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城市韧性显著增强,平安临清、法治临清、诚信临清建设扎实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不断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提高,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健康临清建设扎实推进,人均预期寿命位居聊城市前列。“十四五”时期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20年“十三五”年均增长(%)2025年“十四五”年均增长(%)属性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24.7—6.5左右预期性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4.86.1—7左右预期性“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 16.5 2.6—2左右预期性财政收入增长速度(%)7.11.6—6左右预期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8.7——7.5左右预期性常住人口城镇化率(%)———0.8左右预期性创新驱动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左右预期性研发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2.0—2.50.1预期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争取达到聊城市平均水平预期性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个)2.5—3左右—预期性       绿色生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完成聊城市分解指标约束性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约束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66.2—约束性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约束性森林覆盖率(%)——约束性民生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48.1—7左右预期性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聊城市平均水平预期性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0.5—完成聊城市分解指标约束性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673.77.2预期性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45.72.449.42预期性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不少于4—预期性人均预期寿命(年)78.2—80左右—预期性安全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完成聊城市分解指标约束性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约束性第三章 坚持科技强市 打造创新临清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轴承、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冀鲁交界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头羊”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确保临清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明显增长。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积极遴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入临清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进一步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等普惠性政策,促进企业成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递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第二节 打造创新平台体系紧扣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加强与创新活跃地区联动,通过引进共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的方式,推进创新载体梯度培育,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投入、有设备、有项目、有制度”的标准,鼓励企业自建工程中心、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中试车间、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基地等各类研发机构,引导技术、装备、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集聚。围绕轴承、纺织、有色金属加工、高端装备、医养健康、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布局,培育10家聊城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三和纺织、鲁联机械等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在更大范围上有效覆盖。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统筹布局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鼓励中色奥博特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政府和高校共建模式,“一事一议”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分校或特色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机构等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加强协同创新组织建设。以兴运国有平台运营公司为主导、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为依托,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集聚全省轴承领域创新要素,推动轴承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创新,提升轴承产业核心技术,解决高端轴承制造“卡脖子”问题,努力打造省级轴承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作用,支持三和集团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加快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加工技术研发,提升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关键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孵化服务平台。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厂,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智创未来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中的作用。 专栏1 现有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国家众创空间。智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山东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省专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省造纸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省磁力夹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省高精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省级铜合金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5.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有限公司聊城基础件(轴承)产业研发中心;(2)山东哈临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哈临新型汽车轮毂轴承研发中心。6.院士工作站。智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胡正寰院士工作站。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山东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2)山东润源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3)山东哈临轴承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4)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5)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6)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7)山东腾工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8)山东弘发兴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9)山东恒圆精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0)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1)山东新兴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2)聊城鲁寰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8.省级工程实验室。(1)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矿山轴承技术工程实验室;(2)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奥博特铜合金新材料工程实验室;(3) 聊城康豪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液压润滑油技术工程实验室。9.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恒圆精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活塞环工程研究中心。 第三节 着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人才兴临”行动,集聚各方人才,激发人才活力,发挥好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用,把临清打造成为全省县域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创业热土。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围绕纺织、轴承、有色金属、现代农业、新能源、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产业,积极引进“两院院士”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紧缺人才。多途径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对接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柔性引才、离岸孵化等多种模式,吸引高端人才来临清创业创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引进全日制博士、副教授以上高层次人才,引导领军型技术人才在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贡献力量。积极培养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力培育多层次实用型人才。统筹人才队伍建设资源要素,协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集聚领军型企业家、科技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着重培育企业家精神。定期组织企业家与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充分发挥企业家推动科技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作用。深化“创二代”培育工程,积极推动临清市传统企业“二次创业”、新生代企业家创新立业。定期遴选“临清市产业领军人才”。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业型劳动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金蓝领”培训项目质量,加大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稳步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每两年举行一次“临清首席技师”评选活动,选拔不低于10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影响带动作用大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授予“临清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每两年举办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奖励优秀技能人才。每年选拔16名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本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授予“临清市乡村之星”荣誉称号。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发挥人才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倡树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创新激励制度,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统筹各方资源,以共建、自建或整合现有房源等方式,加快储备一批人才住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快捷有效的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提高人才服务质量,为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优质保障。 第四节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以产业为中心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鼓励发展金融创新服务,健全多元化、全方位、可持续的金融支撑体系。大力培育信息咨询、科技评估、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科学、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一核一带三区多园”的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国内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省内知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鲁西北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区,全面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栏2 “创新临清”建设重点项目1.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安全可控调心滚子轴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2)临清市三和纺织集团时尚服装设计研发项目;(3)临清市乳泰牧业有限公司集成高效快繁与基因组选择技术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项目;(4)聊城市中瑞轴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高铁牵引电机轴承保持器研发项目;(5)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大型矿山装备用长寿命高承载滚子轴承单元研发及产业化项目;(6)山东福马轴承有限公司新型角接触关节轴承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7)山东哈临集团有限公司海洋装备轴承研究项目;(8)山东鲁磁工业科技有限公司震荡型圆形电永磁吸盘研发及产业化项目;(9)山东益矿钻采科技有限公司煤矿智能钻探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10)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日本纯血和牛繁殖高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11)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鲁西黑头羊高效扩繁配套技术研究项目;(12)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桑黄抗癌有效成分提取研究项目。2.创新平台或载体。(1)山东库珀轴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轴承检验监测一站式技术服务中心;(2)山东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3)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纺织产业研究院;(4)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肉牛胚胎工程中心;(5)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运河黑牛”产业研究院;(6)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山东省肉羊育种、繁殖及疾病防控体系综合研究重点实验室。(7)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3.其他重点项目。(1)小微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项目;(2)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秸秆化学机械浆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洛奥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生物科技项目;(4)机械智造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中轴智慧园·双创基地及配套服务建设项目。第四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富强临清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决落实“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现代产业新优势。 第一节 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按照改造提升一批、培植壮大一批、淘汰关停一批的思路,坚持增量带动和存量提升并重,实施制造业强市“四大行动计划”和“七个一批工程”,推进轴承、纺织、有色金属、木制品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70亿元,培育130亿级产业2个,营业收入80亿元以上企业1家,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及纸制品、木制品制造等产业,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享誉全国的“中国轴承工业城”和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装备制造。依托宇捷轴承、博特轴承、中瑞轴承、蓝宇轴承、宇联轴承等企业,发展风力电机轴承、轨道交通轴承、铜保持器、汽车轮毂轴承等优势产品。依托宏鑫机床、弘发兴凯、康豪液压、鲁联机械、昊卓机械等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精密机床、液压件、内燃机配件等产品。依托新兴重工、新能燃气等企业,发展LNG等清洁能源相关装备,横向拓展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与新能源产业形成上下游链条,实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加快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智能制造小镇、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达瑞高端装备产业园、汇鲁动力机械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实现园区提档升级,产业集约化发展。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纺织服装。依托三和纺织、秋华纺织、林城纺织等企业,重点培育精梳紧密纺、高支纱、高档面料等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依托三和纺织、即发针织、馨雅纺织等企业,开发流行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向下游延伸推动临清纺织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充分发挥聊城市三和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作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名片,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45亿元。——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依托中色奥博特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园,支持中色奥博特围绕铜管棒材现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巩固存量市场新品占有率,发展新型压延铜箔等产品。依托鸿基集团,做大做强氟碳、高耐候等高端建材板、绒面彩涂板、网格彩涂板、耐指纹钢板及家电板等产品。鼓励中瑞轴承、鑫源特种钢管、东华轴承钢管等中小企业,提高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35亿元。——食品医药产业。依托德能金玉米、小王子食品、华鑫面粉等企业,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多功能糖、谷朊粉、膨化食品、高档糕点等;依托润林清真食品、君博食品、东盛食品等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做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档次,打造鲁西高端肉食精深加工基地;依托乳泰奶业,壮大原奶生产基地,培育山东奶业名牌。依托恒发卫生用品等,扩大口罩、手套等医用产品产能和种类;依托东阿阿胶(临清)药业有限公司、清源正本生物医药,发展桑黄全产业链项目。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65亿元。——造纸及纸制品。依托中冶纸业银河,建设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园,完善制浆、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发挥自制木浆成本优势,强化“银河瑞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效应,稳定产品质量,提升银河皓月、银河如意、银光等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站作用,开发纯质纸、经典纸、图书专用纸、单透膜原纸、热转移印花原纸、一体机专用纸等特色化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木制品制造。加快发展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依托久林木业、兴榆木业、鲁班木业等企业,发展现代榆木、新中式、明清仿古家具等,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打响老榆木家具品牌,打造鲁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以老榆木为主的实木家具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成信木业、森亚木业等企业。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1亿元。培育壮大新兴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节能环保。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装备技术和服务水平,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能源效率,发展节能装备制造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围绕电机节能高效化、控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电机行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加快引进节能服务公司,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依托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造纸废渣、污泥、粉煤灰、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托临清市至简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培植壮大汽车拆解可回收资源再利用产业。推广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支持中盛(临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轻质建筑材料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加强与洛阳轴承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提高轴承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以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高端轴承,推动轴承产业高端化发展,构建未来竞争新优势。围绕机械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核心工艺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精密机床等产品。——新材料。依托中色奥博特,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开发各类板带产品,加大铜箔、合金箔新品研发,快速实现产业化,替代高端进口产品。依托山东凯美瑞轴承等企业,大力开展新材料涂层轴承研究,开发新材料轴承产品。引导三和纺织、即发针织、馨雅纺织等企业应用新纤维新材料开发流行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生物医药。依托清源正本生物医药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依托洛奥医药健康产业园,加强生物制品、多肽类产品、护肤品、口服制剂、保健品的研发;依托恒发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研发高端生物医用敷料、医用植入型纺织材料、功能型尿裤,进一步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潜力市场。依托玉源乳胶手套,扩大医用产品产能和种类。——新能源。有序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临清市700MW风电项目、大唐临清分散式风电项目、临清市110MW集中式光伏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我市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淘汰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安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依据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的用电、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价格,以及差别化的用地、排放、产能利用、融资、财政扶持等政策,对优先发展支持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依法落实企业重组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加强重点项目规划布局,强化市场供需趋势研判和信息引导,建立工业新增项目评价标准,把好项目入口关,防止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和过剩产能,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行业。 第二节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趋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探索产业变革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培育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市场主体主动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现代物流。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发展。依托青港国际物流,发挥内陆港功能,强化临清市内陆港货运枢纽场站建设,打造京冀鲁豫交界区域性集装箱集散中心。以京雄商高铁临清东站为核心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园区,提升临清市货物中转服务能力。以现有物流设施为基础,建设覆盖市、镇(街)、村三级交通枢纽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做大做强冷链物流,加快发展智慧快递物流,促进邮政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实现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力争将我市建成服务冀鲁豫、辐射全国的鲁西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现代金融。加快推进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扎实推进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优化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入推进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着力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创办或参股各类金融机构,推动企业合法利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推进有实力企业上市进程,在“十四五”时期争取有1家以上企业在主板上市。——电子商务。依托轴承、木制品、卫生用品、农产品等产业基础,打造一批“网货”基地和“网货”品牌,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生产经营、商贸流通和“三农”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保持网络零售额稳定持续增长。推进供应链金融云平台、郑州流通一号店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临清市轴承仓储营销中心建设,持续做强轴承商务服务中心、中国(烟店)轴承产业云平台,打造鲁西最大的跨境电商聚集区。建设松林木制品数字产业园,打造鲁西北最大的以老榆木为主的木制工艺品电商聚集区。加快金郝庄卫生用品电商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卫生用品电商OEM基地。支持八岔路农村电商示范区建设,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农产品(地瓜等)电商“网货”基地。鼓励企业积极融入现有大型电商平台,探索合作建设或自建企业(行业)平台,带动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触网上线,提高企业销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持续提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水平,注重实用型电商人才培养,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临清轴承、纺织、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依托轴承商务服务中心、库珀轴承热处理研发推广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平台,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服务,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服务业新动能。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服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重点发展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以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展、会、节、事一体化发展,促进会展与旅游、商贸、商务、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继续提升“临清·中国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办会水平,积极谋划大运河文化会展活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健康养生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商贸流通。完善城乡商贸网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支持中小商贸、零售、餐饮、批发企业聚集发展,实现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的优势互补和创新合作,提升现代商贸流通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消费需求。古城区以传承、保护和发展古城文化为原则,保持原有商业街的城市肌理,不断完善商业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以运河老街项目为载体、具有老临清韵味的运河美食、特色商业及旅游纪念品经营等产业。老城区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为原则,以大型商业项目的升级换代、重点区域的更新发展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强三和购物广场、银座购物广场、金鼎购物中心等零售企业和经一路特色美食街。新城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就业为原则,打造冀鲁豫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人流聚集地和信息服务中心,重点在城南城东新区发展高档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和特色美食街(城)。借鉴“沙县小吃”模式,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美食文化,推广临清运河什香面、临清烧麦等风味名吃,培育一批名师、名菜、名点、名店,打造“临清味道”特色美食品牌。推动餐饮企业向集约化、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集食品销售、餐饮连锁经营、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提供商。支持中小超市、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加快发展,鼓励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十四五”期间,围绕南部新区阳光财富城商业综合体、老城区新都汇商业综合体、高铁新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培育3家有区域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努力构建大商贸格局,全面提升区域影响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冀鲁交界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健康养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举办的原则,完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服务体系,发展健康养生、健康旅游。以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为契机,依托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幸福院、卫生室、农家书屋等,为农村留守、孤寡、贫困、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关心关爱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医疗病床,为小型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关爱之家”、邻里互助养老点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培育健康养老、老年康复、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重点业态,打造辐射周边的健康医疗服务中心。以南部新区医养健康工程和山东湄公河投资有限公司中医康养项目为基础,依托华美医院、新区医院、青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聊城大学幼儿师范学校、临清市工业学校,全力打造南部医、教、养精品综合服务区。围绕健康促进和健康监测设备、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应急救援、旅游休闲等领域,综合考虑老工业区、回族居民集聚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多人性化、高品质、多功能的健康养生用品。突出运河文化和生态休闲养生文化,重点支持魏家湾运河休闲养生小镇、古沙洲森林公园、临清中华海棠园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房地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思路,实施差异化供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商业综合体建设,发展产业地产、楼宇经济。发展房产租赁市场,规范房产中介服务。开发复合地产,鼓励房地产企业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支持新建小区配建老少居、老人房、养老公寓。——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具有老年生活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产业。实施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和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推动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幼儿保育、法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第三节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发挥数字经济乘数效应,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数字临清、云上临清”。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发展“互联网+”制造新模式。鼓励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对接卡奥斯(COSMOPlat)等优势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实现层级提升、借力发展。支持宇捷轴承、博特轴承、智创未来、三和纺织等企业提升智能制造应用能力,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瑞轴承、蓝宇精密轴承、鸿基集团等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打造新型企业工业互联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国内知名的工业信息化研究机构开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G 等合作,鼓励中型以上重点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平台。大力发展5G产业。推动5G+产业园区(聚集区)建设,在轴承产业园区、家具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聚集区,推动5G、NB-IoT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全方位提升产业园区(聚集区)智能化管服水平。到2025年,打造5G+产业园区(聚集区)场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1个以上。开展5G+工业应用试点示范,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导向,在轴承、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纺织及服装、食品及医药、能源电力等行业企业中开展5G融合应用,支持企业运用5G技术对装备和管理方式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5G工业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基于5G的跨行业跨领域以及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工业制造示范场景,到2025年,培育1家5G产业及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企业。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中的运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发展。实施数据聚能行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建设,对接政法、交警、消防、综合执法、住建、应急管理、环保、交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共享一个数据库,构建数据中心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动态建模等技术,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提供精准数据服务,达到精确、快速、高效管理的目的,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县。发挥密码在数字经济中的保障作用,完善智慧城市密码服务支撑体系,将数字化经济发展与密码安全保障支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并做好密码安全评估工作。 第四节 培育优良产业生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优化和重塑产业结构,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相互竞争、共同繁荣的优良产业生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强化“链”式发展思维和产业生态理念,推行“链长制”,重点打造轴承、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和纸制品、木制品制造等产业链条,逐一绘制“产业生态图谱”。聚焦优势领域,培育产值过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领航型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引进1-2家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着力对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坚持金融工作日工作机制和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科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化解地方法人机构风险,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认真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地方金融领域违法行为的专项排查工作。加强金融普法宣传和社会诚信教育,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规范金融秩序。结合机构改革和全市深化改革要求,继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维护我市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第五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我市基础设施的“卡脖子”问题。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强力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全市及重点应用区域5G规模组网和商用。到2025年,建设5G基站820处以上,实现5G信号深度覆盖和规模商用。推动城市千兆宽带网络接入和“百兆乡村”建设,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发展。强化数字惠民和数字政务建设,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临清时空大数据平台、“爱山东”APP临清分厅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统筹落实系统上云和对接互通工作,推动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数据支撑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的能力。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打造服务临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区域快速交通,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研究临清至濮阳、临清至济南高速公路,推进京雄商高铁临清段、德上高速公路临清连接线、省道248临观线漳卫河大桥、大唐铁路专用线、S323改线工程建设,打造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近期重点推动形成两环八射路网布局,远期形成五环八射路网布局,推进铁、桥、路综合交通体系的立体布局和互联互通,形成老城区与新城区有机连接的快速交通网络,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区与乡镇组团30分钟交通圈。健全“建、管、护、运”长效机制,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改善农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县乡三级及以上道路每年提高1%,农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公交一体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规划研究航空A1类通用机场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扩大航空在空中巡逻、交通巡查、灾难指挥、引导疏散、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空中旅游、农林喷洒、航拍预测绘应用范围,形成临清特色航空亮点。构建现代能源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应用规模,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临清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支持在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加强大型光伏电站建设。有序推进风电开发,推动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完善分散式风电的并网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工业废渣进行生物质能转换,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输电网结构,加强与省、市电网的衔接。到2025年,形成以5座22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19座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110千伏电网双侧电源链式、10千伏电网架空多分段适度联络的标准网架结构,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方针,以建设水资源调配网、防洪调度网、水系生态网“三网融合”的现代化水网为突破口,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城区排水管网升级改造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结构。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稳步推进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临清段综合治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城乡河道水系生态修复等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支流治理、涝片治理、城市防洪等区域治理工程以及坑塘治理、沟河疏浚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流域、区域以及城市防洪除涝水平。实施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改造中小型泵站58座,改造危桥95座。不断创新灌区建设和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灌区投入多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系统化、环境园林化、用水科学化、效益最大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灌溉保证率,创建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节水高效、生态良好的智能化现代化灌区。以实施位山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和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农田集约提升和耕地挖潜改造,逐步完善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农田水利灌溉保障体系,促进农业“稳产、提质、增效”。到2025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万亩。 专栏3 现代产业重点项目1.装备制造产业。(1)临清轴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高端轴承产业园项目;(2)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3)君安—国际轴承产业港项目;(4)临清市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园;(5)济南泉润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液压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6)临清市永捷轴承年产5000万套高端轴承项目;(7)临清市轴承创业创新综合体园区;(8)临清市宇捷集团轴承智能制造园;(9)山东中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汽车、拖车零部件出口产业园项目;(10)临清市至简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中国·临清汽车金融信息港二期项目;(11)山东博涛电机有限公司年产30万台电机产品项目;(12)山东融欧轴承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套高端轴承项目;(13)临清市风火轮轴承有限公司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项目;(14)临清市宇联轴承高端轴承配件智慧加工基地项目。2.纺织服装产业。(1)临清博轩纺织有限公司10万锭全自动赛络紧密纺生产线建设项目;(2)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200台喷气织机技术改造项目;(3)临清秋华纺织有限公司应用喷气织造技术生产品质坯布技术改造项目;(4)临清市祥华织布厂年产300万米包装布项目;(5)临清市永超纺织有限公司年产2800吨棉纱加工改进项目;(6)临清市誉航纺织有限公司年产720吨棉纱加工扩建项目;(7)临清市荣峰纺织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棉纱技术改造项目;(8)聊城玉纤纺织原料有限公司年产2130吨棉纱及捻线项目。3.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1)临清市华泽钢管有限公司钢管生产线改建项目;(2)聊城中瑞轴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轴承保持器产业化项目;(3)聊城中瑞轴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圆柱滚子轴承铜保持架项目。4.食品医药产业。(1)山东洛奥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医药物流健康产业园项目;(2)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及桑产业园项目;(3)山东恒发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扩建日产100万只口罩和年产1亿包湿巾项目;(4)山东康百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高档卫生用品技术改造项目;(5)临清市豪迈面粉有限公司小麦粉生产、深加工扩建项目;(6)聊城鑫浩饲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大豆粉项目;(7)山东聊城曲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妆品储存销售项目。5.造纸及纸制品产业。(1)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2)临清市顺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工业用纸项目。6.木制品制造产业。(1)临清市弘秦装饰板有限公司年产5万平方米新型装饰板项目;(2)临清市坤宇木业有限公司年产细木工板8万立方米、胶合板12万立方米扩建项目;(3)临清市格美家具有限公司年产800套家具项目;(4)临清市鼎元木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建筑模板项目;(5)临清市久林木业有限公司年加工3000套家具项目;(6)山东润宇模板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桥梁模板;(7)临清市成信木业有限公司年产16万立方米混凝土模板胶合板扩建项目。7.新材料。(1)中盛(山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生产项目;(2)中铁集团中铁集团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项目;(3)临清市晟世塑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万立方米绿色环保塑料板项目;(4)山东湄公河投资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高端装备材料、精密液压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8.新能源。(1)临清市700WM风电项目;(2)大唐临清分散式风电项目;(3)临清市110MW集中式光伏项目;(4)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9.数字经济。(1)临清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2)临清鸣鹤精密机械制造智能化项目;(3)华众液压润滑油及液压装备“数字化”分销项目。第五章 融入新发展格局 打造协同临清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着力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第一节 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着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中高端供给,提升临清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施知名品牌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激励和规划引导,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省长质量奖、山东优质品牌、山东知名品牌、山东老字号等,重点推动“临清轴承”“松林家具”“沙土地瓜”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响运河黑牛、临清湖羊、桑黄等农业品牌和三和纺织、银河纸业、中色奥博特、智创未来等企业品牌。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探索推进烟店轴承市场纳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学习浙江义乌、江苏叠石桥家纺城、浙江海宁皮革城等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经验,适时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力打造一站式关税贷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协会、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轴承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推动企业之间形成长期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稳定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构建关联互动、优势互补的出口产业链条,强化临清轴承的品牌效应,吸引外贸货源回流,通过一站式平台实现规模化出口。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产业链堵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有效衔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第二节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推进内外经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借助山东自贸区、上合青岛峰会等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有密切经贸往来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临清内陆港扩能升级,发挥好内引外联作用,把临清打造成为冀鲁交界“海铁联运”重要枢纽城市,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融入节点。 第三节 推动消费扩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趋势,发展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特色消费品牌,打造特色消费载体,传承振兴中华老字号“临清济美”,山东省老字号“卫河酒”“健脑补肾丸”等传统品牌,培育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体验、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区域性消费目的地,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推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促进社区生活服务集聚式发展,鼓励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推动银座商场、金鼎商场、商博瑞商场等传统商业综合体加快创新转型,改造建设高品位步行街,促进商圈建设与繁荣。合理配置居住小区的健身、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积极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完善充电桩规划布局,争取创建充电桩示范小区1-2个。鼓励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电商等流通主体,开辟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全面推进绿色消费,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带头作用,加强绿色消费教育宣传。促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加强商业与旅游、文化、娱乐、健身、会展等产业行业融合,培育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服务消费。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加大家政服务业岗位培训实施力度,开展家政服务人员水平评价工作,加快健康美容、家庭管家等高端生活服务业发展。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开发研学旅行、实践营地、特色课程等教育服务产品。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推进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武术比赛等民间自发组织的体育赛事活动。依托大运河,培育发展沿河消费带,布局发展休闲健身、滨水娱乐、时尚餐饮、温泉度假等设施。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聚焦产业优势,以电商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淘宝镇淘宝村创建为抓手,加快古典家具、休闲食品、妇婴用品、初级农产品、地方特产等传统产业电商化改造,积极发展直播带货,助力消费升级,力争到“十四五”末,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达到4个和10个,为乡村振兴贡献电商力量。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畅通城乡循环,提升城市消费供给水平;积极发展便民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提升服务消费,补齐农村消费短板,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扩大农村大宗商品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布局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中心村融合发展的新型消费网络。突出中心城区消费引领作用,优化商圈、商街、商场、商铺等商业设施规划布局,形成柴市街休闲购物圈、新都汇城市综合体、运河老街特色街区、商博瑞商业区等城市商圈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步行街或特色商业街区,推出一批临清特色消费网红店、打卡地。提升老字号品质消费,发展特色节庆消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连锁超市等社区商业。推动“夜间经济”、24小时便利店建设,丰富夜间经济业态,重点培育柴市街、运河文化广场、文体公园、运河老街、新都汇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县域消费活力。培育发展镇域消费集聚区,培育建设烟店镇、康庄镇、松林镇、八岔路镇4个乡镇商贸中心。升级“快递下乡进村”,建设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丰富农村消费场景,发展创意农业、生态体验、特色民宿、农村康养。到2025年,培育现代商贸集聚区1个,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2个,特色商业街区3个,打响具有鲜明临清特色的新品牌1个和老字号2个。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临清”行动,聚焦网络消费、服务消费、品牌消费和民生领域消费,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治理体系、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建立健全消费者信息保护、数据交易、开发利用等相关制度,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隐私。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试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鼓励金融消费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提升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升投资精准化水平,以有效投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等领域短板。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强的重大转型项目,分领域建设项目储备库。围绕制造业强市,聚焦轴承、纺织、有色金属等制造业产业,每年筛选储备新建项目、技改项目80个以上。聚焦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等现代高效农业,每年筛选储备重点项目30个以上。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领域的项目储备。狠抓项目落地,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和聊城市项目盘子。突出抓好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立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全面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进能耗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保障清单,定期调度环评办理情况,确保环评审批全流程提速。畅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和合作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投入机制,推广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依法依规开展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达效。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第六章 全面深化改革 打造活力临清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临清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扩大有效制度供给,打造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 第一节 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立更高标准的现代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使市场准入更加畅通、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强产权激励。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企业、核心主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机制,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加强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协商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第二节 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破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体办法,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引导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治理要素交易平台,健全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第三节 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压减一般竞争性领域支出,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统一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用系统化思维规范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通过将规则嵌入系统,强化制度执行力。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管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完善绩效管理链条,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作用,到2023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认真落实上级关于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努力提升县域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水平。深化农商行和村镇银行机构改革,引导地方金融组织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第四节 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基本规范,实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新政务服务大厅,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好”改革,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迭代升级。实现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12345”市民热线、“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践行初心使命“八个一”等工作机制,推进“三遍访”常态化。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第五节 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探索其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具体办法。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选择一批产业园区或功能区,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第七章 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田园临清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临清力量。第一节 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着力调优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励机制,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关键技术和现代化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带动全市粮食生产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实现绿色粮食可持续发展。实施“粮安工程”,建成与全市粮食收储规模和保障供应相匹配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持在60.0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4亿斤以上。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巩固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持续推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补贴政策,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发展,为聊城市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奠定基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牧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工程,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发挥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临清市华鑫面粉有限公司扩大小麦精深加工规模,支持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推进玉米精深加工,实现粮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粮经饲多元种植结构,支持在金郝庄镇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在尚店镇、魏湾镇、戴湾镇、康庄镇、老赵庄镇、青年办事处、大辛庄办事处等镇街发展青贮玉米种植。稳定蔬菜种植面积,适当调减效益差的小拱棚面积和露地菜面积,建设钢架结构大拱棚、冬暖式大棚、连栋棚和玻璃温室等多种类型的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和高标准蔬菜温室示范园。以尚店镇司洼食用菌基地、潘庄镇后汪堤扶贫蔬菜种植基地、青年街道牧青农场、新华办事处中农基地、先锋办事处草莓基地、金郝庄镇世纪花园农场、康庄镇后善村大棚蔬菜基地、刘垓子镇格润莱福基地等规模蔬菜基地为载体,保障菜篮子供应,打造区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支持在蔬菜基地中配置预冷设施,完善冷链贮运体系,推广先进设施设备;加大冷藏保鲜企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强蔬菜产后清洗、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大力拓展生态林果产业基地,发展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和种植企业(大户),培育一批生态林果著名品牌。依托新华樱桃园、大辛庄蜜桃发展生态采摘项目,依托魏湾镇中华海棠园育苗基地、青年办事处华森苗木公司、刘垓子镇楸树苗繁育基地发展集约、高端、定制苗木项目,依托清源正本有限公司开发桑葚茶、桑葚酒、桑黄等产品,推动林果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依托乳泰牧业等龙头企业,引导带动尚店、戴湾、康庄形成奶牛养殖优势集中区;依托君博食品,打响运河黑牛品牌,带动肉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临清湖羊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把润林牧业打造为全国湖羊供种基地;充分发挥省级肉羊优势产区有利条件,完善核心育种群、扩繁群、生产群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扩大鲁西黑头羊种群规模;以双圣养殖公司为龙头,建设肉鸡养殖、屠宰示范基地,建立肉鸡自繁自育、屠宰分割、精品加工的全产业链现代化肉鸡发展模式。以八岔路镇、刘垓子镇牧原生猪养殖建设项目为突破,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补足生猪产业发展短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到2025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发展产业联盟,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果品协会、蔬菜协会、畜牧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扶持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村经济组织,构建形成“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农民合作社纽带作用,推进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全面推进“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变,支持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到2025年,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2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实施品牌农业创建行动。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支农项目,引导其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充分利用“聊·胜一筹!”宣传推介平台,打响临清市农产品品牌。推广“临清椹果”地理标识品牌,形成品牌体系。到2025年,新增农业经营主体授权使用“聊·胜一筹!”品牌2家以上,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重点发展面制主食、方便食品、鲜食产业、调味品、食用油、饲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业,支持泰诺食品脱水蔬菜、康千顷冷库等终端型项目建设,开展蔬菜精深加工设备、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扩大畜禽屠宰及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加工种类,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打造蔬菜冷链物流,在有条件的基地中配置预冷设施,完善冷链贮运体系,推广气调库等先进设备;加大冷藏保鲜企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强蔬菜产后清洗、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创建农产品加工强县,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传统农耕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农业体验新模式。在城郊和近城村庄建设果品采摘园、农家乐,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新场景。支持刘垓子姜庄村、先锋红谷、青年牧青农场、金郝庄镇世纪花园家庭农场开展乡村生活体验、农产品采摘项目,充分利用城市近郊景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做足做活观光采摘型、垂钓休闲型、民俗文化体验型休闲旅游项目,引导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产业振兴为导向,以电商和新零售为抓手,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以销促产,以销定产,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网上超市或网店,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现有成熟的知名电商平台快速搭建产销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制定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培养农民线上营销的思维和本领,提高农村电商专业化水平,开展“十佳网商”先进评选活动,打造农村电商发展带头人。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采购商对接,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加强与品牌农产品电商的合作对接,加快建立集质量管控、电商服务、品牌培训、农业可视化、品牌大数据为一体的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推动品牌塑造向电商渠道延伸。利用电商平台在全国的分销优势,快速打开销路,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半径,增加网上销售额。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抓好电商园区、电商企业培育,推动电商企业在农村建设直采基地、仓储物流和运营中心。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农村电商物流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多站点合一、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县域快递企业开展共配,实施农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工程,建成以“县级共配中心、乡镇共配服务站、村居(社区)共配点为支撑”的农村快递物流共配体系。到2025年,全市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15%以上。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原则,优化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德能金玉米农产品深加工、青港物流和国际会展中心覆盖区域为核心区,以润林牧业湖羊养殖、君博肉牛养殖、乳泰牧业奶牛养殖、清源正本桑黄开发培育等特色种养殖产业覆盖区域为示范区,以刘垓子镇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魏湾镇花卉苗木农业产业园区覆盖区为辐射区,贯穿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建设临清“特色种植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二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乡村发展布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到2025年,全部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现代农村电网,实现主要道路和重要场所有照明路灯。健全“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清河行动”成果,扎实做好“水、绿、洁”三篇文章,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一库一园”重大项目,实现水系贯通,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逐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加快推进农村冬季清洁供暖,2025年全市75%的村庄实现清洁供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宜游则游,注重保护乡村特色风貌,突出田园风光、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等元素,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村居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稳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街、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村级文化大院。全面启动庭院绿化、围村林、围镇林、农田林网等乡村绿化工程,建设城市郊区、黄河沿线区、大运河沿线区等美丽乡村游片区,到2025年,全市3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标准。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深化乡风民风建设,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凝聚向善向上力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道德自律作用,探索制定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设立乡风文明榜,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引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星级美丽家庭创建,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争创国家、省和聊城市级文明村镇。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山东好人”“聊城好人”“临清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影响力,到2025年15%以上的村镇达到聊城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全民覆盖、均衡发展、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乡镇和村为民服务能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乡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深化“标准化+过硬支部”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格局。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法治方式解决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创建。 第三节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拓展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创新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均等化、智慧化、精准化和多元化。开展就业创业“政策下基层”“服务直通车”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向农村下沉。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动员知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组织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实习和实训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综合体,创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资源共享创业空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创新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村变股东。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出台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实施“组织联建、带动组织力提升,资源联享、带动集约化发展,产业联育、带动持续性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增收模式,引导村集体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深度融合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建立紧密利益链接机制,分享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红利,实现产业兴旺、强村富民。强化农村人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专题活动服务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规范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通引进人才配套服务“绿色通道”。培育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申报评定工作。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规范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通引进人才配套服务“绿色通道”。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省农科学院的沟通与交流,做好与聊城大学、聊城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入合作,组织农技人员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重点培训农村实用技能,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村,带领农民发展涉农产业。“十四五”期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1500人。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就业社区”“就业服务标准化社区”建设。开展就业创业“政策下基层”“服务直通车”等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向农村下沉。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动员知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组织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实习和实训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综合体,创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资源共享创业空间。建立青年创业人才汇聚平台,建设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开展普及性培训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活动,帮助青年增强创业意识、增进创业本领。借助共青团“青鸟计划”平台,帮助青年人才就业,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第四节 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效衔接,重点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扶贫产业规范提升,依托现有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升级再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扶贫项目,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接续发挥扶贫项目资金资产效能,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把帮助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的扶贫产业做强做大,促进扶贫产业升级和乡村产业兴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稳增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对容易返贫和存在致贫风险的人群提前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继续强化健康和教育扶贫政策,接续实施建档立卡人口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助政策。增加对贫困子女上学的教育补助,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教育的基本权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新出现的住房隐患,通过维修、重建、转移安置、亲属赡养等方式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专栏4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1.农业产业化项目。(1)临清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2)临清中华海棠园育苗基地项目;(3)临清市黄河故道桑柘产业综合开发项目;(4)山东临清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临清一场生猪养殖建设项目;(5)临清市乳泰奶业学生饮用奶生产加工项目。2.农业产业平台项目。(1)尚店镇国家级产业强镇;(2)尚店镇畜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魏湾镇中华海棠园田园综合体;(4)先锋街道颐养健康田园综合体;(5)老赵庄镇东方田园综合体;(6)潘庄镇汪堤大型水上乐园暨田园综合体;(7)先锋办事处红谷田园综合体。3.农产品加工项目。(1)深圳一起种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牛羊肉深加工项目;(2)临清市共赢养殖合作社年出栏900头肉牛养殖项目;(3)临清市犇鑫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2000头肉牛及年屠宰1.1万头肉牛和15.2万只羊加工项目;(4)山东瑞仁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生猪30万头及养殖2000头猪项目;(5)临清市双圣养殖有限公司年养殖2000万只肉鸡及年处置3万吨鸡粪项目;(6)临清市双圣养殖有限公司种鸡孵化屠宰加工熟食一体化项目;(7)临清康大肉联肉鸡全产业链提升项目。第八章 优化空间布局 打造均衡临清 按照“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东中西联动”的思路,扎实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构建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城区引领、三区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打造聊城市副中心城市。 第一节 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引领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开放包容人文城市、休闲宜居园林城市,打响中国运河名城品牌。实施新城提速工程。按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特智慧、最低碳、崇人文”理念,优化高铁新城规划,逐步完善居住、办公、商业、休闲等配套功能,提升新城区功能品位和综合承载力,打造临清市新的增长极,力促临清市发展“破蛹化蝶”。——优化高铁新城规划。加快京雄商高铁临清段建设,高标准建成高铁临清东站,尽快融入山东高铁环线网络体系。推动贯穿高铁新城的横向主干道建设,提高新城与主城区的连通能力;完善纵向道路建设,构建对接经济开发区的南北快速通达路网。落实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生活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物流园区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城区、社区”双轮驱动实现高铁新城跨越式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品质新区。围绕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不断完善商务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社区。以提高容积率、亩均产出效益倒逼物流业现代化转型,推动城市物流和城乡物流向纵深发展。突出文创、科创、展览主题,统筹谋划,聚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实施老城提质工程。加快城市更新,推进老城生态修复、功能完善,补齐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不断提升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构筑城市核心区域,焕发老城区“新活力”。——实施老城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加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增建一批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抓好河道综合治理,营造自然宜人的滨水环境。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盘活存量用地,推动闲置土地、低效楼宇等资源功能置换、腾笼换鸟。——加强居住社区建设。以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为目标,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居住社区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完整单元。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对居住社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到“十四五”期末改造老旧小区60个,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改造任务。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抗震加固、立面改造、加装电梯项目,加强对违建临建等乱象治理。不断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完善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利用、财税金融土地支持等配套政策,促进老旧小区重焕新颜。——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商共建,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加强背街小巷整治,重点解决好私搭乱建、乱停车、“开墙打洞”、公共厕所等问题。建设流动商贩疏导区,引导流动商贩在指定时段、指定区域进行摆卖。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及时纠正不文明的设摊经营行为。加快“城市智慧大脑”建设,综合运用法治、技术等手段,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增加城市治理的智慧成色。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实施古城提韵工程。稳步推进中洲古城保护利用,做好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持运河古城的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古城”IP。——做好保护传承。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运河钞关、鳌头矶、元运河、清真寺等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采取集中连片保护措施,加大管控力度,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结合抢救性保护,合理推进恢复部分大运河航段航运功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督察制度。——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文旅示范点,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发展以运河水韵为特色的滨河休闲游,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完善游客集散、导览导游等公共设施,安全消防、医疗救援等应急设施以及运河民宿、主题酒店等商业设施,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打造“数字古城”IP。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古城旅游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数字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资源,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引入国内外知名IP设计机构和内容服务平台,打造全新IP形象,助力“数字古城”建设,为临清文旅注入新的文化体验。 第二节 加快推进“三区”突破发挥“三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承载地的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以轴承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的市域西南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康庄为主要承载地的市域东部新型城镇化试验区。建设中部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承载地,按照“大园区、大产业、大框架”的思路,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卫生用品、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推动“四新促四化”项目、优质资源向开发区集聚,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示范开发区,挺进全省50强。立足园区产业化、产业高新化、布局专业化,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区七园”,打造千亿级综合园区。加强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校院所在先行区设立研究机构,在科技研发、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发挥作用,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产业集群崛起。打造西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轴承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对烟店轴承市场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引导轴承及配套产业向轴承产业园集中,配套建设仓储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轴承贸易大数据平台,创建全国专用特种轴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把烟店打造成为高端高质的国家级轴承商贸特色小镇,形成以轴承产业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的全国高端轴承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300亿级轴承产业集群。培育东部新型城镇化试验区。以康庄为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精致农业、乡村旅游、纺织、机械加工、新型建材、板材等产业。加快实施彰显国学特色的城镇开发建设,推动“国学文化+产业”发展,创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产业上“特而强”的省级国学小镇,带动魏湾、戴湾、金郝庄、松林等东部乡镇文化、产业齐发展。 第三节 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加快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主体平等、产权明晰、合理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落实城乡统一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限制性、不平等性规定。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以小城市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城镇,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规模,大力发展镇域特色经济,稳步推进村庄聚集提升。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加强镇驻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强化城镇集聚功能。深化市与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镇级财政关系,加大对财政困难镇的支持力度。加强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建设新型特色小城镇。烟店镇和潘庄镇在做大做强轴承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轴承产业省级开发区,形成以轴承生产、加工、销售为特色的重点镇、轴承商贸特色小镇。唐园镇提升轴承配件产业,与烟店镇和潘庄镇的轴承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康庄镇以发展纺织、农机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以打造国学特色小镇为依托,加快实施彰显国学特色的城镇开发建设,形成“国学文化+产业”发展布局。魏湾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种植的同时发展林果业和甲鱼水产养殖业等高效生态农业,做好运河文化文章,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金郝庄镇继续巩固和发展纺织加工产业特色,引导纺织业向高端转型,将金郝庄镇建设成为以粮棉生产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老赵庄镇发挥优质农业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松林镇利用本地农业发展优势,发展农业服务及木制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刘垓子镇发挥农业大镇的优势,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发展刘垓子白仁、有机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做强乡村旅游。戴湾镇以农机件加工和特钢精铸产业为主导产业。八岔路镇定位养生教育福地,挖掘好彭祖等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动木材加工业提档升级,引进知名教育品牌资源,打造以教育为主干,以生态、文化、养生、旅游为枝干的“生态教育产业新城”,解决西南片区人民群众高端教育需求,借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八岔路产业新城。尚店镇做大做强畜牧业、设施农业,着力延长农业加工产业链,加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专栏5 城市建设重点项目1.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德上高速公路连接线、S323改线、新建漳卫河大桥项目;(2)大唐临清电厂铁路专用线项目;(3)京雄商高铁临清东站项目;(4)规划研究航空A1类机场及其附属设施建设项目。2.公共服务和生态绿化项目。(1)文化体育公园及地下人防工程项目;(2)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3)临清市古运河文化活动中心项目;(4)临清运河老街项目;(5)临清市智慧停车场项目;(6)临清市黄河故道观光旅游、颐养健康田园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项目;(7)更道街美食文化街项目;(8)临清明清文化旅游景区;(9)临清京剧演艺综合体项目;(10)临清南部新区医养健康工程项目;(11)桑树园智慧农贸市场项目。3.城市更新改造项目。(1)临清市老旧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改造项目;(2)临清市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烟店镇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4)临清启航热力有限公司热电联产物联网集中供热项目;(5)邱屯居棚户区改造项目;(6)临清市柳景佳苑项目;(7)临清市济津华庭项目;(8)安鑫置业有限公司书香大院项目;(9)万人置业有限公司山河甲第项目;(10)齐氏置业有限公司温泉酒店项目;(11)阳光财富城项目;(12)天宸一品住宅小区项目。4.新型特色小城镇打造工程。(1)季羡林国学文化建设项目;(2)赛石花朝园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3)临清贡砖运河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烟店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烟店镇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第九章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打造文明临清 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建设现代化富美临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一节 建设文明临清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宣传普及、研究阐释。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完善生育支持、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福利政策,加强对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的政策支持、救助和服务。 第二节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为抓手,合理安排公益惠民培训内容和方式,带动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市级融媒体中心。继续做精、做强悦动城乡文艺汇演、消夏文化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标志性品牌活动,打造一批富有临清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品牌。以“国学文化+产业”为基调,抓好以康庄镇国学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建设,推动以官庄为中心的国学小镇建设,打造临清东部的商贸中心、文化中心、物流中心。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水平,规划建设临清市图书馆新馆、山东快书博物馆,全面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能力,高质量改善镇综合文化站1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0个、农家书屋100个;加强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做到建用并举、用管并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第三节 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强化重要文化、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依托我市省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面贯彻《运河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实施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程,加强对临清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大重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申报力度,着重推进具有临清运河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及运河美食非遗项目的申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扩大临清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依托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一核两带”的空间格局。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段)项目为载体,打造具有浓厚的运河文化、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有序做好中洲古城保护开发,推动部分河段游船通航,重点打造运河钞关文化体验旅游融合区、运河文化展示区等,抓好鳌头矶、汪家大院等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进一步打响中国运河名城品牌。依托魏湾李圈村中共原清平县党史纪念馆、中共临清特别支部旧址、戴湾陈官营抗战纪念馆等,挖掘红色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文化旅游点。深入实施“讲述临清记忆”系列保护传承工程,举办系列文化论坛,用好用活“一文一武”等名人资源,讲好临清故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农耕文化体验、生态度假、购物消费、农业教育、绿色运动等乡村游乐休闲产品,全面展示乡村生活、艺术、文化和传统,打造乡村旅游点、旅游村、旅游镇。统筹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布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支持宛园创建为4A级景区。 第十章 改善生态环境 打造美丽临清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节 优化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加强对湿地、水源保护地、主次干河流和堤围、水库等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快构建主体功能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均衡和谐可持续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临清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科学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项目预留空间,优化开发区域布局。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开展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全面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限制开发区域保障食物和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区域。积极打造生态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由生态林带、绿地、水系、郊野公园和农田、果园等构成的生态绿色屏障。强力推进城区“增绿补绿、增花添彩”绿化提升行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全面抓好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公园广场、绿廊绿道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提升创森工作成效。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到2025年,新增绿化面积48.5万平方米。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开展“净土”行动,集中围绕重点污染土壤,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城市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河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增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城乡水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细化分类分区管控措施,做到红线区域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质量不下降、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强化河湖长制,加强河流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扎实推进运河文化旅游带、德王河生态景观林带、卫运河水生态治理等项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推进三干渠临清段水系生态修复,提升三干渠临清段水系绿化水平,打造三干渠临清段沿岸水利风景区。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打造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临清水环境空间新格局。 第二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树立集约节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用水量逐年降低。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严格控制新增耗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落实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高技术、高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两高两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节能低碳环保为方向,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转型,推进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对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100%。坚持市场化方向,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清洁能源倍增行动。加快天然气供气设施建设,加快村镇燃气管网敷设。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加大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工具中的运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加快太阳能光热利用,积极鼓励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液体燃料、发电、气化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梯级综合利用。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依托尚店镇现代农业(奶牛)产业园、戴湾镇现代农业(湖羊)产业园,促进农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循环方向发展。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利用,到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广垃圾分类处置,加强固废、危废综合利用,加快临清市国家大宗固废基地、聊城市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处理等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争取与全省、聊城市同步达到碳排放峰值。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树立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理念,强化水资源管控,完善全市供水网络,提升蓄水灌溉和防洪减灾能力,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卫运河、马颊河及支流水资源利用工作,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临清区域内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水网体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提高用水效率,纺织、造纸、电力、钢铁、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力争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推广应用蒸汽冷凝水回用、外排废(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改造城镇自来水供水管网,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统筹区域再生水生产、需求和湿地接纳能力,建设再生水调节库塘,进一步拦蓄和净化再生水。发展微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4以上。“十四五”期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第三节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力抓好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环境。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目标导向、质量导向、问题导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严禁露天燃烧、鞭炮燃放、禁燃区内燃煤,严查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加油站点、市城区出入口、平交道口、企业货运出入口,严治施工工地、裸露土地、拆迁场地,提升城市保洁水平、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水平、城区降尘水平。实施秸秆禁烧工程,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橡胶、塑料、皮革等。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严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水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要生态红线,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和隔离防护设施等规范化建设,实施管网延伸工程,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完成生活饮用水水质基线调查,确定水质指标。加快饮用水源地生态屏障建设,积极实施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开展饮用水源生态安全评估,强化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完善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和要求,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构建水污染防治大格局。推进裕民渠河流水质提升改造工程及胡姚河人工湿地项目。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推进马颊河、卫运河等河流生态流量(水位)试点工作,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恢复原有区域河道的结构形态与自然特征,重建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加快实施碧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新建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大中冶银河纸业、三和纺织集团等重点排水企业污染治理,鼓励企业间相互协作、循环使用水资源,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地下水开采,持续加强在“治”“用”基础上,提高水资源保护力度。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抓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氟化物治理。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充分发挥临清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严格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制度,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推行增施有机肥、农膜回收利用、秸秆还田等措施,严控农药化肥使用量,完善生物农药、有机肥、引诱剂管理制度。到2025年,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5%,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垃圾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原则,大力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到2025年,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工作。强化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以“三清一改”为重点打赢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到2025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着力健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加强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巩固禁养区划定搬迁成果,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部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第四节 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利用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环境污染防治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实施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生态资源管护。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督察常态化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专栏6 生态环境重点项目1.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临清市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临清市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3)临清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4)临清市河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5)临清市水利局卫运河(临清段)水生态治理工程;(6)临清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2.固体废物综合处置项目。(1)聊城市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处置项目;(2)中盛(山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生产项目。第十一章 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开放临清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第一节 积极对接区域发展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省区域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中原经济区和省会经济圈,发挥自身优势,分享区域协同发展红利,提升临清综合竞争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助力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拓展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加大人工湿地改造力度,开展湿地公园生态补水。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综合治理,以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为主对大运河、黄河故道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统筹自然保护地、农田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完善由行道林、适生林、护堤林构成的生物防护工程体系,为聊城市打造凸显特色的生态廊道示范段贡献临清力量。——全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聚焦临清特色产业优势,建设鲁西冀南“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推动与沿黄地区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双向飞地”“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携手打造沿黄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区。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将加强文化遗存保护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选,创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打造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省标杆。——打造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临清样板”。深化临清市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段)建设,实施好中洲古城片区、舍利塔片区、济津河带状公园片区、魏湾片区开发,构建集文化廊道、景观廊道、游憩廊道、生态廊道等“多廊合一”的运河文化旅游休憩长廊,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组团、特色产业组团、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服务组团、时尚文化组团、品牌体育赛事组团等特色组团,形成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产业集群。——加强沿运城市经济带区域合作。以运河文化交流、遗址保护等领域合作为突破口,加强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合作,实现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串联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建大运河山东段文化保护传承联盟,定期召开年会,开展业务培训,加强交流,做好遗产宣传推广,促使山东境内遗产地常态化交流与合作。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按照“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精准对接、立足服务、借势借力、协作共赢”的思路,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深度对接。依托优势产业,优化营商环境,集聚优势要素资源,抓住北京一般制造业外迁的功能疏解机遇,引导临清市企业与京津高端产业对接协作,开展京津专项招商,积极承接转移产业,推动临清市产业转型升级。立足京津农产品市场需求,利用临清市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牧等农产品优势,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放心农场”“安心厨房”。——科技人才深度对接。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人才流动渠道,引进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团队,引进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端创意人才,推动临清市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针对京津冀地区人才需求特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努力形成公共服务充分保障、市场经营性服务持续壮大、专业服务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的新态势,基本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城市间交通、产业、生态和文化合作,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发挥我市联结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入中西部能源资源,推动我市优势产品抢占中西部市场。积极探索与安阳、濮阳、鹤壁、长治、邯郸等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合作交流,促进与中原经济区省际毗邻城市协同联动发展。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把握省会经济圈加快建设的契机,准确定位、全面对接,打破行政壁垒,积极融入济聊一体化发展,参与济聊在交通、农业、工业、卫生健康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强化与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省属国企在技术、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和深层合作。实现生态共治,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市的合作发展,促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联动。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治、文化交流融合、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合作,推动我市更好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努力把临清建成聊城市对外开放优势发展区和投资首选地。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国外以欧美及东盟等国家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外招商、网络招商、以会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加大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力度,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利用重点平台,充分发挥各地流动党支部、驻外工作站、商会协会等平台作用,加强沟通联络,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除设立新企业外,创新采取增资、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发挥政策吸引外资作用,协助满足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各级奖励资金。落实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服务大使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强化利用外资产业导向,鼓励科教领域、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引进外资。深入研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在华战略布局,主动对接、引进新的利用外资项目,借助外资促进企业跨越发展。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和外商投诉机制,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引进域外到位资金实现稳步增长,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5家以上,引进过亿元项目100个,过30亿元项目5个。 第三节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中韩、中非、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谈判成果,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支持三和集团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纺织产业全链条发展。鼓励玉源乳胶手套、同兴轴承锻造等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出口结构,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营销”外移,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展览会、中东(迪拜)国际五金工具展览会等国外重点展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指导山东新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南非博茨瓦纳)充分发挥“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外贸新业态主体优势,壮大9810模式海外仓出口规模,带动更多企业通过海外仓出口,推动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导新腾威海外仓创建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积极培育成信迪拜海外仓、团盟孟加拉、沙特海外仓建设,到2025年再打造2个“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强力推进临清内陆港建设。结合聊城内陆港“1+3”总体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内陆港推进工作专班作用,加快海关监管场站基础设施和保税仓库建设步伐,全力推动铁临物流顺利开行班列,与临清内陆港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将临清内陆港升级打造为聊城内陆港。在集装箱运输需求和我市多式联运运力双提升的基础上,推进临清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步伐。围绕临清及周边地区产业特色,利用“齐鲁号”欧亚班列的优势,发挥培育期产业扶持资金激励效应,争取增加特色班列车次,力争“齐鲁号”欧亚班列年开行不低于20列。抢抓机遇,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京津冀鲁”区域物流枢纽中心。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轴承)建设。依托轴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在境外商标注册、专利认证、外贸新业态发展、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培育以品牌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引导轴承产业“强链”“补链”“造链”,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轴承)”建设步伐。 第四节 推进高水平走出去健全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依托轴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引导山东新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培育跨国公司,鼓励引导三和纺织、鸿基集团等重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并购境外优质资产、股权、技术、品牌、研发中心等,提升临清市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品牌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鼓励山东团盟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建立境外商品展示中心、营销中心和海外仓等,带动产品出口。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力推进新腾威、成信木业等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根据企业需求,争取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服务涉外企业“走出去”联席机制,积极沟通协调,鼓励我市涉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持续强化日常业务指导和服务,加大培训信息活动组织推送力度,维护企业海外利益。加强对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市场、项目和风险提示。第十二章 繁荣社会事业 打造幸福临清 树牢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欠薪追缴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致富。着力推进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加大低收入困难农户、低收入残疾人帮扶力度,加大转移支付、政策兜底工作力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长效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节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均等化、智慧化、精准化和多元化。推动落实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帮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创业创新,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着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残疾人培训机构建设,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000人左右,实现失业职工培训及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聊城市平均水平。 第三节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保障教育公平,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幼儿园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毛入学率在聊城市继续保持领先位次。青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升。全面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持续加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配备力度,提高全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学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与省内外著名中学建立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育人方式、综合评价以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大幅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避免同质化发展,实现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从“学有所育”到“学有优育”。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建设工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打响临清教育品牌。培养3-5名齐鲁名师,1-2名齐鲁名校长,5-7名水城名师,3-5名水城名校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落实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住房、周转宿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进职业教育“双高”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年招生规模1500人的临清市职业教育发展基地。建设符合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大力培养智能人才、技能人才,为“产业强市”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围绕临清市优势产业集群需求,深入推进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构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对接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体系。支持建设聊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校内外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将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信息化校园,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现代化和重要场所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推进并健全“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第四节 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快实施全民健身工作。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组织和健身指导体系,激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营造重视全民健身、支持全民健身、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科学健身,促进消费需求,提升人民幸福指数。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发展体育社团,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单项协会,发展各类体育活动站点,使组织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继续开展临清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其作用,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保障。全面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体育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加快新建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已建社区体育设施,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完善新小区体育场地建设,老小区健身场地改造。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我市乡镇“两个一”工程建设进度。新建一处集训练、比赛、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战略思想,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走进群众日常生活。继续举办好每年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精心设置竞赛项目,优化组织程序。促进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职工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推广发展足球、篮球、排球、游泳、冰雪等运动。加快发展校园足球、传统武术、棋类等项目,促进体教融合。 第五节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电子社保卡,联合多部门征缴力量集中发力,拓宽征缴思路,深挖征缴资源,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突出抓好对电商、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加大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力度,深入开展养老保险基数等数据稽核,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数据核查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大力优化社保经办数字化环境,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安全与协同共享可控发展,构建高效与安全可靠的社保数据管理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机会均等化、力度梯次化原则,以相对贫困为重点,构建多层次救助帮扶圈,分类实施不同的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信息化为支撑,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和农村“两癌”患病低收入妇女救助体系。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全面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渐退期政策,有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依托网格员、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和志愿者及时发现并救助辖区内困难群众;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实现社会救助信息查询服务;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构建三级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各方救助资源,对困难群众实施全方位的救助,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能力。加强退役军人工作。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严格落实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退休费动态调整政策,推动基本优待目录清单落地生效。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优抚医院服务保障功能,加强光荣院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移交安置制度,落实安置属地责任,拓展安置渠道,提高安置质量。落实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退役军人更充分就业、更广泛创新创业。广泛开展烈士褒扬纪念活动,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大力宣传弘扬英烈精神。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保障资源配置对儿童基本需求的高度优先,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积极落实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待遇,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 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强化残疾预防,实施康教融合,提升康复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持续推进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依托乡镇、社区建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代缴范围,提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缴费标准。 第六节 实施健康临清行动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临清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完善监测、预警、决策、处置全链条响应机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风险会商研判,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协同顺畅、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探索建立“医防合作”新型疾控模式。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县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对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能力。以传染病为重点,优化哨点监测布局,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全面推行电子健康卡,并整合对接到“我的聊城”APP,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优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与职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占比,加强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对区域重大疾病防控的应用性技术研究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组织实施、指导评估,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推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检验综合楼项目建设,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强化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职能,提高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能力。着力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升级。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统筹规划辖区机构布局,完善服务体系,缩小服务半径,让群众就近获得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加快推进县域三级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做优做强市级医疗机构,全面提升市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市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推进设施、设备、装备等传统硬件升级,优化专业设置和服务流程,支持创建国家、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中医药、肿瘤、心脑血管、儿科、康复、护理等薄弱环节能力建设。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科室以及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进一步降低县域外就诊率,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以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特色专科联盟。做好“医共体建设”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多向共赢的医疗联合模式,加强临清市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推动临清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机构与省级以上大型医院的“医联体”共建行动。支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建设省内先进、区域领先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打造技术开放型医院。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同时,综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市、镇、村三级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合作共享的新机制,形成市乡联动、乡村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新模式。围绕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疗及中医科室建设,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儿科、精神等专业科室。鼓励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和领办村卫生室,推进村卫生室服务升级。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度和分工协作制度,逐级带动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现有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及区域内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加快落实《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意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支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人才和设备建设,打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础。乡镇(街道)要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推进实现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和建设具备隔离条件的发热诊室。设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县管乡用”等方式,为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2个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基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医院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其中医医疗保健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水平,加快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化的中医药科室。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的特色和优势。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切实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中医诊治水平。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做好疑难复杂疾病的向上转诊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内涵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达到30%。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增强综合医院救治能力,加快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设立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强ICU能力建设,承担重症救治任务。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树立全员、全程、全院防护理念,补齐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能力建设短板,全部具备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儿童、妇产、心理危机干预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健全120急救体系,配备配齐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移动车载CT等必要设施设备。加强中西医协同,总结中医药诊疗在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打造全市中医药专科集群。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强艾滋病检测网络建设,加大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力度。加强结核病可疑症状和接触者筛查,报告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全部转诊到位。加大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管理力度,加强肺结核患者健康服务规范管理。落实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结核病防控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效应对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加强狂犬病、布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切实防控疟疾和麻风病危害。完善公共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疾控机构编制标准,实现空编率不超过5%,保障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高等学位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疾控人员岗位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开展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完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充实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符合疾控机构特点的薪酬机制,对各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绩效管理。基层机构人员收入逐步达到县级医院同职级人员水平。建立健全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保障机制。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全域创卫,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健康教育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爱国卫生专业技术支撑。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七节 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抓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增加普惠养老服务床位。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更好满足老年人差异化、个性化养老需求。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工作。引进全省十佳养老服务专业团队—山东盛世千岛山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入临清,开展多样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搭建全市统一开放的社会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旅游等多元服务业态,办好老年大学。加快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建设老年友好社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扩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八节 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发挥档案馆的城市窗口作用,促进馆藏档案数字化。挖掘整合利用党史史志资源,做好做优史志编研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统筹推进司法行政、红十字、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仲裁、人防、对口支援等社会事业。专栏7 社会民生重点项目1.医疗养老。(1)临清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洛奥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生物科技项目;(3)临清市盛林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生态旅游康养项目;(4)中城投(临清)医养健康有限公司临清南部新区医养健康工程项目;(5)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项目。2.文化旅游。(1)临清市黄河故道观光旅游、颐养健康田园综合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更道街美食文化街项目;(3)赛石花朝园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4)临清明清文化旅游景区;(5)临清京剧演艺综合体项目;(6)原清平县委旧址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展馆;(7)季羡林国学文化建设项目。3.教育培训。(1)烟店教育产业园;(2)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扩建项目;(3)聊城市文启实验高中建设项目;(4)临清市职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5)清华园运河文化研学地及高中部、幼儿园建设项目;(6)深圳金安控股公司烟店教育项目;(7)临清市第一中学南新校区建设项目。第十三章 创新社会治理 打造平安临清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充满活力、包容和谐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排查和联防联治,加强经济、网络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强化源头防控、综合防控、依法防控,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为现代化强市建设筑牢安全发展底线。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推进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小微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理清应急管理与日常监管职责,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依托全省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大数据平台,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高效处置,稳妥有序防控金融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务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打造“金安工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分类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深化信息网络安全防控。加强对属地网络平台引导和管理,加大网络巡查、行政检查和执法力度,做好网络安全保障。深化以“雪亮工程”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公共安全数据资源的智能应用,加大无人机警务政务应用、人像识别前端感知等智能化技防设备推广力度,提高运用大数据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每年对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有效排除网络安全隐患。健全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市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监管,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提升网络安全攻防能力。开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第二节 扎实推进法治临清建设全面深化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陆、海、空、网一体统筹,人、力、物、信息全要素掌控,把各类组织和人员的行为有效规范在法治轨道上。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约束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效衔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涉外法律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治临清”新媒体平台作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推进“法律六进”,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事前监管,实行信用承诺制,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强化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加强事中监管,逐步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行业信用监管主体,发挥公共信用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实现协同联动监管。完善事后监管,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规范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整治,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推进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培育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市场化信用服务与公共性信用服务互为补充、商业信用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相互交融、信用信息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信用服务体系。鼓励信用服务企业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开展联合征信和增值服务,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支持组建信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节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围绕构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的纵向治理架构,推行扁平化管理,构建市级统筹主导、乡镇(街道)级组织实施、村(社区)级抓好基层基础的工作格局。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社会治理功能,构建贯通市镇村、联通相关领域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强化专兼职网格员管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市社会治安可视化、动态化掌控,为社会治安分析研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大力培育发展与社会治理事务相关的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有效承接社会治理具体事务。 第四节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密切跟踪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治安问题,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强化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保持良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治理机制,提升儿童网络素养,严厉打击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严防宗教犯罪活动,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食安临清”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升儿童营养及食品用品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到2025年,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合规率达到98%以上,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强化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兴安、依法治安发展水平。强化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工程,着重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全面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新格局,全面提升全民安全生产素质水平。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安全各领域和重大活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全市各级各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研究推进城乡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统筹推进“村村响”、人员密集的城市广场与重点街区广播、社区预警信息发布工程建设,强化基层预警信息传播能力,不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快捷有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综合性应急队伍、专业救援队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物资储备设施和资源,优化和完善生活救助、抢险救灾、公共卫生等各类物资储备,形成全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第五节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维护国家安全。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提升预警预防、风险研判、危机管控、应对处置、综合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狠抓信访积案化解,坚决防止系统性、规模性矛盾风险。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落实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加快智慧调解系统推广应用,健全诉调、检调、警调对接机制,建立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的实体平台和在线平台。扎实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完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预防调处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听证+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推动落实信访积案化解任务,推行“联合接访、访调对接”工作模式,完善初次信访首办责任制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完善正确处理人民矛盾有效机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社会矛盾。发挥微信等自媒体作用,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原则,积极与利益相关市场主体、群众协商,确保各项工作顺乎民意,赢得民心。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社会心理危机疏导干预机制。健全社会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调节疏导工作,深度关心困难家庭和个人,将不良情绪控制在源头。引导居民依法理性维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援助,防范极端事件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智慧警务”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保障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富美临清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行动指南,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更大程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 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紧扎实制度笼子,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立市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完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并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深化细化“十四五”规划,明确年度推进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指标落到实处。 第二节 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强民营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第三节 加大人才支撑力度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倡树“讲党性、重品行、看实绩”的用人导向,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教育挽救等政策措施,形成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挥好三级党校作用,开展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校新校区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高标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延揽各方英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坚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和人才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实施主导产业聚才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推行柔性引进、借智合作等模式,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四节 强化项目和资金支撑强化项目支撑。抓好经济开发区和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平台。明确项目发展目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省级及以上项目的引进力度。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咨询评估制度、专家评议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关注国内外轴承、纺织和有色金属等产业发展动态,积极与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济南市和聊城市对接,密切与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联系,加强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形式、新手段、新办法,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不断做大产业集群。强化资金支撑。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空间,增加资金供给,增强临清市财政保障能力。发挥投资调节作用,集中财力重点用于农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支柱产业等领域建设。加大发行专项债券融资力度,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开展项目推介,提高金融机构对临清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临清本地有实力企业上市进程,开拓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第五节 健全规划落实机制加强规划衔接。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部署落实到实处。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本市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以本规划为依据,切实贯彻本规划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确保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十四五”时期,要以“多规合一”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为依托,将未来五年空间布局、建设项目落在统一的空间布局图上,构成全市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主要目标、约束性指标和重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向市人大汇报时序进度、接受人大监督检查,并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客观公正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实施后评估,及时发现规划执行中突出问题并整改,评估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化富美临清而不懈奋斗! 发文时间:2021-05-31
  • 临清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临清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2月8日在临清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马富济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2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环境资源要素约束趋紧,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大力实施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明显成效,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38.2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聊城市0.4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聊城市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50.3亿元,增长6.3%,高于聊城市2.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0.1%;进出口总额完成43.5亿元,同比增长5.8%。(一)新旧动能加快接续转换。编制印发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年度工作要点,建立工作台帐强化督导调度,举办全省家具产业集群经验推广、全省工业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技改等现场会,入选2020年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3个、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1个、聊城市百项技改重点项目11个。创新“动力源”增强。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77家企业通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核查,新增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智创未来获批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聊城市三和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获批成立。新增注册商标1538件、发明专利授权29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9%,较年初提高10.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列聊城第2位。发展“优势牌”彰显。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1家,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4项,完成“企业上云”1991家。轴承产业集群被评为2020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获批国家备案众创空间,中冶纸业银河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中色奥博特入选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产能“落后者”淘汰加快。关停化工企业14家,全面完成“僵尸企业”处置和煤炭消费压减任务。(二)项目支撑有力增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持续争项目、引项目,投资潜力持续释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 %,其中“四新”投资占比达到37.3 %。“争项目”成绩显著。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2.5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争取并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亿元,支持了市政基础设施等18个项目建设。列入省重大项目1个、省补短板项目3个、聊城市重点项目23个,在聊城市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实现位次“三连升”。“引项目”成效显著。坚持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外出招商、蹲点招商、线上招商、乡友招商多措并举,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37.5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7.1%,其中,实际到账外资2726.1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1家。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落实“四位一体”的帮包推进机制、“项目工作日”制度,实行一线工作法,全力抓落地、促进度,55个实施类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3%,雷神焊接、恒发卫生用品、双圣养殖等11个项目投产或试生产。(三)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争取上级扶贫专项资金7363万元,安排市级扶贫资金1708万元,实施产业项目22个,持续保障2.4万脱贫人口政策待遇,发动2929名贫困户帮包干部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帮扶,实现贫困人员参保全覆盖、医保待遇全覆盖,举办省信息化扶贫、聊城市脱贫攻坚工作规范提升等现场会。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PM10,分别同比改善12.9%、10.9%、17.5%,全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35天,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任务目标。国控卫运河油坊桥以及城市总排等市控断面均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目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城南水库水质主要指标达到III类标准,完成了244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15个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大辛庄街道获评第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裕民渠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河湖。风险防控有效加强。推进金融风险防控,建立“金融工作日”工作机制,落实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完善金融纠纷诉调机制,稳妥推进担保圈破圈断链,全市不良贷款较年初下降20.8亿元,降低8.5个百分点。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全隐患拉网式大排查等安全生产行动,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探索构建“1+4”应急物资储备模式,统筹协调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对16家机关事业单位、36个社区、16家企业开展疫情防控环境大消杀。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建立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的做法获省委政法委发文推广。(四)改革攻坚有力实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国家和省级改革创新成果43项,获省级以上领导批示10项,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3个,构建对外开放“三转三创”新机制的做法入选全省18个对外开放典型案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领域改革,启用电子健康卡,实现看病就医“一卡通用”,建立医保基金应急预付、先行垫付和及时追加机制。流程再造改革,建立“一窗受理”运行模式,推进“一业一证”改革试点,打造企业开办“4012”新模式;全面推行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在全省率先实行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财税金融改革,推进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出台《2020年度临清市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普惠小微群体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3%;预算绩效管理“1+2+N”制度体系初步形成。农业农村改革,我市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山东省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企业改革,开展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有效倒逼企业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全面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法治环境改革,优化政务服务环境,落实审管互动机制、窗口无否决权机制和好差评制度,开设“疫情防控红黑榜”,建立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工作机制,出台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文件17个;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免罚清单”制度,证明事项实行清单管理。(五)乡村振兴有力推进。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市实现粮食总产量70.6万吨、瓜菜菌总产量50.5万吨、生猪存栏9.3万头。建设高标准农田6万亩,实施农机深松作业7.7万亩。马颊河防洪治理工程、任官屯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项目完工。组织百名农技人员开展科技下乡服务。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5个、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聊城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家、聊城市级农民合作社14家、家庭农场示范场9家。我市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东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试点,大辛庄街道、金郝庄野村寨村、孔官屯村入选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名单,乳泰牧业等3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尚店镇和戴湾镇被认定为聊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烟店镇、松林镇入选“淘宝镇”,松林镇东尚村等5个村入围“淘宝村”,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农产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强。全市层面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培训农业首席质量官35名,先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世纪花园家庭农场入选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六)城镇建设全面推进。持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我市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改造升级城区道路7条,文化体育公园地上景观及地下人防工程建成投用。实施了东环路绿化提升、永青路南段游园绿化等绿化工程,绿化面积24.5万平方米。城区南部和东部集中供暖项目全面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污泥处置污水管网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改造及建设5G基站88个,投放共享助力车1000辆。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完成青年小区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龙山、朱杨乔2个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清洁取暖改造29800户,建设农村公厕95座,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一期工程、农村饮水安全攻坚行动工程竣工,基本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完成河湖“清四乱”140项清理任务。建设养护“四好农村路”140公里、改造危桥6座,完成农村通户道路硬化任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和聊城市级森林乡镇1个、森林村居8个。城市管理有效提升。新华路等15个路段实施“城市管理混合精准责任制”模式(即“街长制”),数字化城管平台“市民通”APP结案率和按期结案率均达99%以上,临清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七)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精准化、常态化防控措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组建市级疫情处置流调队、采样队、检测队、社区防控队等疫情处置机动力量405支,设置符合标准的隔离场所400间,全市核酸检测医疗卫生机构最大日检测量可达到11000人份/日;投资3396.2万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改扩建基层医疗业务用房14760平方米;市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市政府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中医院与山东中医药大学成立泰山学者工作站,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健康促进市,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就业工作成绩突出。新增“四型”就业社区9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聊城市高端引才重点单位、聊城市高端引才示范基地各1家,入选2020年省级创业型城市名单,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6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新增教师600名,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体育特色学校6所;持续化解大班额问题,新建学校1所、扩建学校1所,完成56人及以上中小学“大班额”清零任务;推进义务教育改薄,建设校舍12421平方米,完成“全面改薄”任务;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所。“保市场主体”落实有力。选派620支“民情书记”服务队,走访群众22.5万户、企业9000余家,即时协调解决问题4000余个;有效落实保市场主体政策,累计减免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12012.5万元;多名县级领导分别做客抖音、拼多多等平台开展直播带货活动,有效带动我市特色产品销售;抓住疫情防控期间暂时停业的时机,有效开展餐饮业规范提升活动,在城区建立食品摊贩疏导点12处。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保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居民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待遇进一步提高;30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全国联网、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 684元、511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26元、664元;全年累计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 5342.6万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聚焦基层文化服务,组织文化惠民演出554场,开展“艺梦工程”线上线下公益培训101场、图书下乡活动10次,举办空中课堂12场、“尼山书院”国学讲座12次,革命老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完成;临清驾鼓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临清龙灯、八大碗、田庄吹腔入选山东省第五批非遗名录,临清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打造“悦动城乡、多彩临清”文化品牌,我市被授予“山东曲艺之乡”。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发展正处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紧要关口,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重点产业生态有待提升,“四新”经济比重偏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数据、技术、人才等新要素制约较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教育、文化、医疗等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个别领域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等。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当前,我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势头较好,但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聚焦高质量发展和争先进位导向,安排2021年主要目标如下:(一)经济总量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左右,粮食产量和播种面积高于2020年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聊城市平均水平,进出口量稳质升,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二)创新活力目标。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步提高。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量、智能化技改投资、市场主体数量稳步增长。(三)生态改善目标。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向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四)民生保障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完成聊城市下达任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2021年的经济社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这一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各项工作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坚持扩大需求的战略基点,更好更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扩大有效投资。按照“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机制,筛选投资过5000万元的市级重点项目74个,抓好项目谋划储备、招商引进、开工推进和竣工管理,集中力量办好春季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重点项目观摩等活动。抓好省级项目争取与推进,力争列入省重大项目3个、省优选项目5个、省“双招双引”项目4个,并持续抓好项目帮包服务、调度推进,及时为项目单位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拉动医养健康消费,做好省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推进洛奥医药健康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拉动文旅消费,挖掘运河文化遗产,打造线型旅游遗产廊道。进一步拓展“线上”市场,加快古典家具、轴承、初级农产品、地方特产等传统产业电商化改造,大力培育淘宝镇、淘宝村。进一步完善商贸基础设施,稳步推进烟店轴承市场提档升级,有序推进运河老街、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建设。稳定外资外贸。加快推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创新开拓市场方式,拓展国际市场和销售渠道,扩大纺织服装、轴承等出口规模。建立外贸企业帮扶机制,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稳外贸政策工具。进一步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服务大使”制度,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实现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新腾威、成信木业等公共海外仓建设,提升一站式关税贷平台服务水平。(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大力培育高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等,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库30家以上、聊城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家。支持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推进中色奥博特、宇捷轴承承担的2项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突出创新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增量提质,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平台2家以上。突出人才关键作用。对接高校院所,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适时组织科技合作活动;强化对外人才交流,组织优秀企业家参加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构建高校院所、科技特派员、基层科技示范基地、农户农民“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强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和“齐鲁工匠”。(三)坚持新旧动能转换,塑强现代产业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开展智能化技改三年行动,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20个以上。聚焦轴承、纺织、机械装备等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持续培育“领航型”企业,有效带动配套企业发展和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持续走开产业集约化园区化的发展路子。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为工作重点,采取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外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狠抓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引进,强化人才、技术、数据等新要素供给;实施智能驱动,大力培育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企业、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省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企业,加快企业“上云”改造。淘汰落后动能。严格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落实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合理引导企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保障农产品生产供给。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落实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机械化和良种化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田长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做好农技农机支持服务。培育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畜牧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特色水产等产业,抓好尚店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及尚店镇、戴湾镇市级产业园建设,以桑黄产业为主导创建临清桑黄省级农业产业园;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聊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家庭示范场10家以上、“三品一标”认证8个以上。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重点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建设省级美丽示范村4个,开展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65公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工作不空档、政策不空白;深入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五)坚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德上高速公路临清连接线项目、雄商高铁临清段等项目,争取新建漳卫河大桥项目。实施永济路(红星路-纬五路)等9条道路及排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推进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扩建、临清市智慧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新基建三年行动,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网络服务全覆盖。加强城区改造,计划现新开工棚户区改造326套、老旧小区改造12个。提升城市品质。开展山东省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实施“街长制”“林长制”等管理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环卫、市政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标准化。开展物业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整治房产中介机构乱象,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做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高质量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临清市地热资源专项规划编制。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支持烟店“双十”产业新城、康庄国学小镇建设,稳步推进中洲古城保护利用。编制临清市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依法依规实施中心城区、国学小镇、轴承商贸示范小镇等片块土地征收,保障城镇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六)坚持推进改革攻坚,持续释放发展活力。大力实施改革攻坚行动,推动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优化办理流程,拓展“一链办理”“一网通办”深度广度;依托热线电话、网上申报等,大力推进政务事项网办及不见面审批,实现线上、线下通办;深化平台推广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提升用户体验,满足群众个性化、定制化和多样化服务需求。深化财税制度改革。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将其纳入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池,集中资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管理“1+2+N”制度体系。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实施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三年工作计划,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积极稳妥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实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优化法治环境改革。进一步完善信用联合奖惩工作机制,推动企业信用修复工作;健全合法性审核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继续提升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规范化水平;提升人民调解专业化水平,健全非诉讼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深化法治政府建设。(七)坚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做好卫生健康工作。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级以上医院看病就医“一卡通”;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市中医院综合楼、市医院传染病楼等项目建设,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就业创业。完善“四精准”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四型”社区创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群众、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力争全年新增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以上、困难群众再就业200人以上。办好教育事业。深入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继续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实施中小学校舍和餐厅建设项目,推进一中南校区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聊城幼儿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抓好社会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采取“分类救助”“先行救助”“特别救助”等方式,持续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养老数据信息化;严格落实拥军优属政策,维护退役军人权益。发展文化事业。常态化开展文化惠民公益培训、基层文化服务活动,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推进钞关甬道环境整治、冀家大院保护修缮工程,抓好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项目建设。(八)坚持完善生态文明体系,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启动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支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增加生物质能、分布式光伏等清洁能源供给,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绿色建筑比重和品质,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空气质量提升,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实施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协同治理,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严防燃煤小锅炉“死灰复燃”,狠抓重型车辆管控、秸秆禁烧;改善土壤生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管理,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提高水环境质量,推进主要涉水企业和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继续实施氟化物提升治理项目,加大生态基流保障力度,实施卫运河水生态治理工程,实现河湖违法违规问题动态清零。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形成“大环保”合力,抓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国土绿化,推行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节能减排。(九)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决守住守牢发展底线。抓好疫情防控。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持“人”“物”同防,强化疫情监测预警,有序实施新冠疫苗接种,加强对境外、中高风险区等重点人员输入和重点场所、机构、人群的防控,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增强产业链水平。积极疏通供应链运转梗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努力解决产业链中关键配件、集成部件配套问题,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创新,纾解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保障粮食能源稳定。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地方储备粮油计划;积极实施省非化石能源倍增计划,保障电力、油气供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工作机制,落实各类风险防控措施,以不良贷款压降及农商行不良贷款化解为重点,全力实施金融风险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化品能源、高温金属熔炼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位代表,做好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砥砺前行,为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附件 临清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草 案)指标名称2020年完成2021年计划生产总值增幅3.2%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7.1% 6%固定资产投资增幅8.7% 7.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0.1%高于聊城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增幅5.8%量稳质升居民收入增幅4.4% 稳步增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688人完成聊城下达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 3.2%以内完成聊城下达任务用 语 说 明 企业开办“4012”模式:零材料、零成本、零见面、零距离、一个环节办理、2小时办结。“1+2+N”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1”指的是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2”指的是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横向面对市级部门单位、纵向针对转移支付资金的2个配套办法,“N”指的是财政部门印发的涉及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的多项制度办法。“1+4”应急物资储备模式:“1”指的是政府集中储备,“4”指企业生产力储备、商业协议储备、社区储备站、家庭储备。“四个一批”项目:谋划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开工一批项目、竣工一批项目。      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21年2月7日印  发文时间:2021-02-20
  • 临清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临清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5月21日在临清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聚力十大战略示范项目,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3.25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2亿元。(一)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将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引领产业升级的总抓手,推动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3.2:34.5:52.3。工业经济质量稳步提升。广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生产精益化水平,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山东名牌1个,新增省工程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2家、聊城市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3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纺织行业荣获“中国棉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称号,中色奥博特进入山东省新材料领军企业50强,中冶纸业银河成功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名录。服务业层次稳步提升。抓好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集聚区建设,全力扩总量、提层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2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2.3%,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5%;新增服务业入库企业5家,烟店轴承智造小镇等6个项目、青港国际物流等7家企业入选聊城市服务业“双50”工程;创建淘宝镇、淘宝村各2个,新增公共海外仓1家,蚂蚁金服普惠金融项目、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线运营。新动能项目加快落地建设。落实“高质量项目建设年”要求,全力解决项目在落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3个聊城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34.1亿元,列聊城市第3位。(二)乡村振兴有力实施。编制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全力推动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现代高效农业健康发展。保障农业稳产保供,全年完成粮食总产85.7万吨、瓜菜菌总产90余万吨、肉类总产4.99万吨、奶类总产4.09万吨、蛋类总产2.86万吨、渔业总产8295吨,实现丰产丰收;“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增加14个,达到148个;获批全省“两全两高”农机化示范县,戴湾镇被评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尚店镇获批创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康庄镇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达到1662家、179家,新增省级示范场2家、聊城市级示范社5家、示范场2家。农村建设持续加力。围绕补短板,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养护123.5公里、“户户通”硬化路217万平方米,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2630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2.9万户,543个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3个村居被命名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农民生活继续改善。公共出行更加便捷,城乡公交线路增加到24条,覆盖建制村433个;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581场次、公益电影放映5247场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20人,5名同志被评为2019年山东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长,1名同志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三)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坚决打好精准脱贫、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做好产业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工作,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利用上级专项资金5196万元建设蔬菜大棚等7个产业项目;投入446万元为享受政策的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险;投入609.8万元为10752人次提供了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贫困人口住院政策内全额医疗费个人自负部分降至10%以内,22个定点医疗机构建立“一站式”结算窗口。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较大。聚焦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机动车、加油站点、餐饮等重点污染源综合整治;投入15037万元落实“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对散煤运输车辆、煤炭经营业户进行集中排查整治,取缔散煤经营户20个,兑换并处置散煤5157.7吨;加强“散乱污”企业持续整治和工业炉窑专项整治,督促企业执行各项环境保护标准,全市PM2.5平均值降到64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202天,优良率列聊城市第一。抓好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保护水源安全,提升污水处理质量,中冶纸业银河、三和纺织完成废水提标改造,裕民渠河流水质提升改造一期工程完成,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改善。风险防范攻坚战进展良好。按照“破圈断链、一圈一策、逐圈化解”的原则,对主要担保关系进行切割,确保了全市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了金融业稳定发展,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9亿元,比年初增加20亿元,增长额列聊城市第2位,哈鲁轴承公司在澳洲成功上市。(四)城镇建设持续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进人口城镇化,全市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1.3%,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三区”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加快编制,达瑞机械产业园等一批项目集中落地,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烟店镇实施轴承智造小镇等项目建设,推动“镇园融合、产城一体”发展,集聚力和带动力进一步增强。康庄国学小镇详细规划正加快编制。中心城区建设积极推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年”行动,投入1.75亿元对城区总长14公里的11条道路进行改造,同步配建雨污分流排水管网5.3公里,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平稳;实施塔湖输水工程、红旗渠东泵站及污水管道建设工程,对十八里干沟盖板涵、管道进行了疏通及整治,城市污水排输能力明显增强。城市质量持续提升。围绕造绿地、增绿量、提绿质,对永青路北段、新华路等道路进行绿化,新增绿化面积19万平方米,文化体育公园地下人防工程开工建设,钞关片区修缮工程基本完工,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有效巩固,启动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五)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将改革与开放作为提升效率、激活潜力的重要举措,全力优环境、引资源、增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一枚印章审批”,将230项行政许可及关联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划转到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审批;明确“一次办好”实现路径,梳理了100个高频事项,拓展“一链办理”范围,梳理公布50个“菜单式”全链条办理流程,设置了“一链办理”专窗,落实免费帮办代办服务;政务服务平台行政许可事项受理9095件,全部实现网上申请和办理;企业开办推行“3012”模式,全程电子化率达到97%。重点区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印发深化烟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公布市级向烟店镇放权目录,包括行政权力事项128项;开展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明确了经济管理职能权责事项。经济体制更加开放。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推动外贸园区、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1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完成37.5亿元;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78家。大力引进市外资金和项目,创新招商服务的方式方法,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境内到位资金37.5亿元,合同利用外资5164万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94.2万美元;开通至俄罗斯彼尔姆的国际货运班列,成为鲁西地区率先开通“齐鲁号”欧亚班列的城市。(六)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始终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年财政的民生支出占比达到8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227元、14583元,分别增长7.8%、9.9%。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加大就业创业支持,全年新增就业1723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新增省级“四型就业社区”4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506万元。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高考成绩突出,本科上线人数2871人,其中132人被重点高校录取;办学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投资7700万元新建、改扩建教学楼等设施4万平方米,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和学前教育建设;教学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新增齐鲁名师培养对象、齐鲁名校长各1名,新招聘200名教师,调配交流校级干部207名。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500元、每人每年450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每人每年5850元;落实社会福利保障政策,发放民政保障金6539.7万元用于开展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急难”、慈善救助等;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拨付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资金2875.4万元。卫生健康事业稳步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经费保障标准提高到69元;加强医共体建设,成立医疗技术团队定期到帮扶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坐诊;推进医疗信息化,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19家基层医疗机构和373家村卫生室的互联互通;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市颐养中心成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开通7家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和1家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不畅,“破”的力度空前,但“立”的进程不够快,新不补旧;企业保守心理浓厚,主动作为“谋发展”的能力和意愿不足,民间投资意愿较弱;实体经济运行困难增多,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接近“天花板”,煤炭消费压减任务极为艰巨;担保链、担保圈等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势头较好,但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发展实际,202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节能减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会议部署,以“争创一流、走在前列”为目标,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十大战略示范项目,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一)实施改革攻坚。围绕增活力、提效率,大力实施九大改革攻坚行动。抓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构建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抓好流程再造改革。深化全领域无差别“一窗受理”改革,推动“一链办理”“不见面审批”,推行重点项目全程帮办代办、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优化网上政务服务;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抓好人才制度改革。制定支持招才引智的引导政策,完善人才工作责任共担机制,推进“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抓好科教改革。抓好省级以上人才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全覆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统筹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抓好财税金融改革。持续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压减一般性支出,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处置工作机制,深化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抓好资源环境领域改革。推动“多规合一”,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改革,持续盘活存量土地,深入开展“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抓好企业改革。抓好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和以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上市企业治理体制改革;培育大中小企业梯次发展,推动企业良性有序发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培育更多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抓好开放倒逼改革。坚持市镇党政正职拿出抓经济工作80%的精力抓“双招双引”,成立外来投资者协会,设立重点产业招商专班,加快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推进临清内陆港扩能升级,推进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抓好优化法治环境改革。制定营创法治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建立“接诉即办”“免罚清单”“法律服务代理”等机制,发挥好市民热线服务中心作用,及时办理群众诉求,打造现代诚信服务型政府。(二)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投资需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引项目、建项目、增投入。加大“双招双引”推进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新动能项目和高层次人才,力争引进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亿元以上,引进高层次人才10人。加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力度,完善帮包、督办、服务、考核等机制,确定2020年市级重点项目72个,其中55个建设类重点项目总投资 187.8 亿元,年度计划投资 68.4 亿元;列入省级重点项目1个,总投资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亿元;列入聊城市级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8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1亿元。扩大消费需求。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消费性行业提档升级,培育文化旅游、医养健康、教育培训等新的消费热点,开展购物、餐饮、旅游、成品油等促销活动,引导企业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扩大销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消费刷卡折扣等方式加大对消费领域支持力度。扩大外贸出口。推进国家和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市场开拓百展计划”,培育外贸特色品牌,推进烟店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支持临清至俄罗斯彼尔姆的欧亚班列发展,促进三和纺织集团出口恢复性增长,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全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国际自主品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境外营销网络”五位一体的外贸发展格局。(三)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改造提升。坚持制造业强市,综合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互联网+”、品牌建设、产业集聚发展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重点推进13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服务业兴市,加快中国(烟店)轴承产业云平台、轴承热处理研发推广与检验检测服务等平台建设,抓好临清内陆港及配套设施、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二期、明清文化旅游景区、运河文化产业园4A级景区创建、中华海棠园小镇等项目推进;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淘汰落后动能。坚持“腾笼换鸟”,以“减量替代是常态、等量替代是例外、亩产效益论英雄、安全环保守底线”为原则,以“四减四增”为重点,大力实施“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合理引导企业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生态优化发展。加强市场监管,开展贯标专项行动,严把环保、安全等门槛,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重点抓好轴承智造小镇、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康平纳年产10万吨筒子纱智能染色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轴承、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产业有序良性发展。(四)打好三大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标准,精准落实扶贫政策,持续加大对特困群体的帮扶,建立完善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抓好问题整改,确保问题整改按时清零;推进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开展规模农场、就业工场“两场同建”,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综合运用教育、医疗保障、民政、卫健、残联等扶贫救助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抓好污染防治。打好污染防治的八场标志性战役;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开展道路、工地等扬尘治理专项行动,强力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和散煤治理,新增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98万户;强化水环境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碧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占比达到30%以上;强化危险废物污染治理,健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责任制度。抓好重大风险防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和核销,推动企业担保圈“破圈断链”,推进临清市金融领域“信用县”建设;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防范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深化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县。(五)实施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加快清源正本生物医药桑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聊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三品一标”认证10个以上。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做好刘垓子镇张庄、老赵庄镇车子周等八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加快新华路街道葡香社区和刘垓子镇东盛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推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所有村庄达到清洁村庄标准;健全农村危房改造三级联动制度和常态化鉴定机制、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作。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经营性收益持续增长,确保村集体收入全部稳定在3万元以上;积极创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六)强化城镇建设管理。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在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审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第三次国土调查,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经济开发区发展布局,规划建设高铁新城,打造创业发展先行区;按照“镇园融合、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规划建设烟店镇“双十”产业新城,打造市域西南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康庄国学小镇建设,打造市域东部新型城镇化试验区;稳步推进中洲古城保护利用,深入开展钞关片区(二期)环境整治,进一步打响运河名城品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对青年路(新华路-永青路)、红星路(新华路-永青路)、望泰路(三和路-站前路)等5条道路进行改扩建;实施城区南部和东部集中供暖项目,推进人防指挥所、文化体育公园地上景观及地下人防工程建设;实施新华路南首棚户区改造106户,实施龙山片区棚户区改造1000户;加强安置房建设督导力度,确保棚改居民早日回迁新居。强化城市管理水平提升。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依托,不断完善平台管理功能,常态化实施城市综合整治行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行“街长制”管理,推行“精准责任制”管理;推行市政设施应急“110”责任制,确保设施维护“小事不过夜、大事尽快办”;有效规范交通秩序,依托银河路综合执法站,保持高压态势持续严查超限超载车辆;深入推进城市绿化、环卫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七)发展社会民生事业。推动就业创业。围绕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建立健全“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建设创业创新平台,落实创业补贴政策,促进就业形势稳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健全社保和卫生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社保服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社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计划投资1275万元新建医疗业务用房6398平方米。办好教育事业。继续实施解决大班额、薄弱学校提升、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推进南新区初中建设,提升新华中学等5个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支持建设聊城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发展文化事业。聚焦基层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现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整合与互联互通,计划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10次以上,举办空中大课堂12场、尼山书院国学讲座12场,对130个革命老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设施提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00场。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管理转型,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推动安全宣传“五进”活动,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续防控,推动疫情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我们要牢牢把握“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的目标,加强事关全局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储备一批重大事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高水平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开启新时代临清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各位代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砥砺前行,确保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附件临清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草 案) 指标名称2019年完成2020年计划生产总值增幅2.8%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5.1% (剔除不可比因素)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2%(剔除不可比因素)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6.5%6.5%以上外贸进出口增幅2.5%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7.8%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9.9%7%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8%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3.8%以内节能减排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发文时间:2020-06-09
  • 临清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临清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年2月26日在临清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8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55.92亿元,同比增长5.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7:54.3:3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6亿元,增长2.93%,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27.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46亿元,增长1.9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2亿元,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185元、13270元,分别增长8.2%、8.8%。成功创建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级园林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展开。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印发实施了《临清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2018—2022年)》,系统提出了到2022年全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深入开展“双招双引”,组织举办多场招商恳谈会、洽谈会、专家行等活动,成功引进过亿元大项目、好项目52个,签约资金274亿元,智创未来科技轴承科技园、连城置业轴承智造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41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尚达置业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鸣鹤精密机械年产1亿套深沟球轴承、恒发卫生用品新建高档卫生用品等29个项目投产达效;11个聊城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7.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0%。(二)工业经济升级步伐加快。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为着力点,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同比增长2.86%、24.66%。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以上商标名牌9个、聊城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4家,申请发明专利158项,7家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成功举办第六届临清·中国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轴承产业获批创建全国专用特种轴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纺织产业被评为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编制实施循环经济“十三五”规划,13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坚决淘汰落后产能,17户违规化工企业全部完成整改销号。(三)服务业经济繁荣发展。以服务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集聚区等载体为抓手,着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扩大规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77.69亿元,同比增长9.7%,占GDP比重达到39%,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推动电子商务发展,与阿里云公司合作共建中国(烟店)轴承产业大数据云平台,烟店镇被认定为第一批山东省电商小镇。发展现代物流,临清内陆港项目获批山东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践行“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在江北地区率先开通马士基全程提单专列,实现了与世界各大港口的直联互通。文化旅游业稳步发展,宛园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非遗”美食、临清剪纸、胡同游、海棠园文化节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不断兴起,运河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稳定发展,引进了潍坊银行,银行类金融机构达到12家;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65.45亿元,较年初增加31.90亿元,各类贷款余额228.61亿元,较年初增加1.38亿元。(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坚持农业要稳的发展方针,基本完成“两区”划定,全市粮食总产76.4万吨、肉蛋产量7.22万吨、水产11490吨。科学种植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新增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3502亩,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98%,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99%。新增“聊·胜一筹!”品牌标识4个、“三品一标”认证8个,2项产品获得博览会金奖。高效集约农业快速发展,新建高效集约规模化温室基地12个,建成蔬菜温室3500个,优质蔬菜打入国际市场。(五)城乡统筹力度加大。按照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的思路目标,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中等城市试点建设,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44%,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推进城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优化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了绿地水系、供热等规划,完成了72个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绿化亮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0余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258盏;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纬十一路综合管廊、城区排水管网清淤、11条城区支路改造、济津河桥梁改造等工作基本完成;加强城乡综合环境治理,棚户区改造、扬尘治理等工作快速推进,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优良天数增加86天,达到245天,居聊城市首位。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印发实施临清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延伸,铺设天然气管道116公里,农村清洁取暖改造17313户,农村危房改造362户,建设村级客运站点100个,新改建农村公路208公里,硬化“村村通”路面62万平方米。加快示范镇、示范村建设,烟店轴承商贸小镇建设进展顺利,康庄镇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乡镇,新华路街道办事处和金郝庄镇被评为国家级卫生镇,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通过验收。(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了“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完成了“一次办好”15项改革任务,累计削减行政权力事项70项,承接省和聊城市政府下放行政权力事项76项,整合减少行政权力事项5项,明确由县级实施、不再列入省级行政权力清单的733项,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4项,新增行政权力事项81项。认真梳理“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共公布36个部门(单位)行政权力事项1004个办理项、35个部门(单位)公共服务事项161个办理项,“马上办”“网上办”“帮代办”“协同办”“自助办”“上门办”六办服务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基本完成,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改革事项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市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66家,总获权企业达到319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0.6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38.52亿元,同比增长13%。(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就业创业成效显著,新增就业1.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512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本科上线率73.83%,居聊城市第一位,解决大班额、全面改薄及幼儿园建设等项目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社会保险征缴成效显著,共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11.1亿元,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利用专项扶贫资金6326万元建设完成22个产业扶贫项目,发放年度产业扶贫项目收益944万元、富民生产贷2510万元,实现348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8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490元,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440元、每人每年3800元,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940元,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4130万元,医疗卫生机构取消药品加成2350万元。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市医院养老保健服务中心建成投用,新增养老床位1150张,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建成启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旧动能转换步伐还不够快。经济结构、发展质量、创新能力与先进地区相比,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上还需付出艰苦努力。二是部分领域仍然存在发展短板。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三是重点项目储备不够多。对接省十强产业、聊城市九大产业的项目还比较少,“双招双引”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尽职尽责加以解决。二、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当前,我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势头较好,但国内外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发展实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等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担当实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年度任务目标顺利完成。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强力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工程。按照“高质量项目建设年”要求,全力抓投入、增后劲,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初步确定2019年市级重点项目65个,计划总投资211.5亿元,其中重点建设项目40个、重点推进项目25个。申报聊城市级重点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65.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0.2亿元。对重点项目实行帮包、督办、服务、考核等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抓好“双招双引”,健全推进机制,加大招引力度,着力引进一批中国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先的“专精特新企业”。对已签约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争取尽快落地开工。深化与胡正寰院士、张虎教授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继续引进一批产业领军人才、产业紧缺人才,进一步夯实促进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二)抓好工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6211”产业提升工程、百强骨干企业培植工程,发挥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推动轴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加工、造纸及纸制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提升层次、拉长链条,向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均增长6%以上。实施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备更新、工艺改进和产品换代。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力落实国家和山东省制定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等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制定“能感知、有温度、见效果”的具体措施,加快政策落地见效。(三)精心培育服务业经济。抓好烟店轴承市场、豪翰商贸城、顾家商业中心等专业批发市场创新转型,深化与阿里巴巴淘宝大学合作,促进电商平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青港物流内陆港建设,拓展与青岛港、马士基集团的战略合作。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推进胡姚河湿地公园、魏湾运河休闲养生小镇等项目建设,支持宛园创建国家4A级景区,精心培育多元融合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信息消费、医疗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山东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四)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五个振兴”的要求,编制实施我市乡村振兴规划。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着力培育康千顷农场、新华中农、世纪花园家庭农场等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基地,支持发展净菜加工、脱水蔬菜加工等产业链延伸项目。着力发展畜牧业,支持乳泰奶业扩大规模、塑造品牌,打造从源头牧场到百姓餐桌的“全生态产业链”;支持君博食品申请地理产品标志,打造“运河黑牛”高端牛肉品牌。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层次。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创建“三品一标”5个。推进康庄镇乡村振兴示范村、魏湾镇李圈村省级美丽村居试点、新华路街道葡香社区和金郝庄镇金马社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8000户,农村公路改造123.5公里,户户通硬化路60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客运站点237个。(五)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继续推进中等城市试点建设,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健全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完成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63个村庄规划编制,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城乡建设,实施新华路、青年路、临德路等14条城区路段及支路升级改造工程,加快土桥、元仓等已征收片区安置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南部城区,推进济津河景观湖、文体公园等工程建设,建设市民休闲场所,进一步完善教育、文体、医疗等服务设施配套,推进机关单位拆墙透绿,提升新区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进环卫工作“常态化、网格化、精细化”,实行主干道“机扫+冲刷+洒水+人工捡拾”作业模式,增加道路机扫率,提高保洁质量。(六)全力做好社会民生事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改善民生。推进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深化与诸城的扶贫协作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加强40个省级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继续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努力把每一项扶贫政策落实到位;全力抓好就业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开展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全年力争新增就业1.5万人,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500人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社保服务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社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健全卫生养老服务体系,巩固扩大医改成效,支持中心敬老院“公建民营”,建设日间照料中心2处、农村幸福院3处。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办好教育事业,继续提升中小学办学条件,建设一中南新校区、新华中学、工业学校校舍3.5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1.19万平方米、幼儿园4所。发展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全市镇级文化馆分馆、图书馆分馆建设,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对13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推进体育、双拥、军民融合、广播电视、通信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共同发展。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管理转型,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安全生产教育“七进”活动,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工作落实年。做好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和更高的标准,拼搏奋进、开拓创新,确保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打造“一城三区”,建设“富美临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发文时间:2019-03-15
  • 临清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临清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18年1月13日在临清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八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7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实现平稳健康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421.3亿元,同比增长8.3%,比年度计划高0.8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7.2亿元、235.9亿元、158.2亿元,分别增长4.2%、7.2%、10.9%。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5:56:37.5。(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改善。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全体居民收入水平、物质消费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1    、居民收入较快增长。贯彻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这个要求。实施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全面开发就业岗位,大力扶持创业,全年共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把居民收入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引导扩大居民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有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预计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33元,增长8.3%,比年度计划高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85元,增长8.7%,比年度计划高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较年初增加25.6亿元,达到279.2亿元。    按照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总要求推进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施策、高效扶贫,投入5830万元实施了78个产业扶贫项目;建成扶贫车间20 个;为29家企业发放“富民生产贷”6880 万元,带动1211户增收;为52户贫困户发放“富民农户贷”260万元;为230户贫困户免费安装了光伏电站;为3个特色产业村实施电商扶贫项目;为4个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创新设立“大爱临清”众筹平台;95名省市县“第一书记”进村入户;与诸城结成扶贫协作关系并开展深度对接交流。共实现45 个贫困村退出,1.9万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    、群众生活条件有效改善。生活消费加快升级。实施便民流通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居民消费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网络化发展趋势,中高档消费品、汽车、旅游、生活娱乐、休闲锻炼等消费日益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增长10.5%,比年度计划高0.5个百分点;各主要景点共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消费价格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4%,处在年度控制目标之内。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坚持新房开发、棚户区改造和生活居住设施改造并举,全年新开工房地产面积62.9万平方米;对6个棚户区2541户进行了货币化安置;对直管公房住宅楼等9个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对450户农村危房进行了改造;实施冬季清洁取暖改造1.1万户,占年度计划的100%;完成农村改厕8.9万户,占年度计划的100%;铺设直通12个镇的天然气管道120公里;对10个贫困村的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提升;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对城区6条道路及2座桥梁进行了综合改造,配建管网65公里;对城区16条道路实施绿化游园工程,新增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对城区7条道路进行了高标准亮化改造,新安装路灯475盏;新建农村公路307.7公里,优化及新增公交线路20条。    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认真编制并严格实施城乡建设规划,加强城乡环境卫生保洁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拆除违法建筑21.2万平方米,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复审,烟店轴承商贸小镇、康庄国学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金郝庄镇创建为省级卫生镇,金郝庄镇宋洼村、金炉店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3    、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民参保深入推进,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社会共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基金11.2亿元,城乡居民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共计19.8亿元。    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继续加强。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城市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30元,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6200元和4000元;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048万元;完成了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政策落实。    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全面改薄”工程、解决城区“大班额”的18个项目全面建设,通过招聘教师、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等方式推动教师资源均衡共享,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本科上线2709人,上线率77.1%,蝉联聊城市首位,职业教育以及初中、小学、幼教水平也都取得新的进步。    群众生命健康权益获到更好保障。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实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强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3.7%。    养老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医院医护型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建成,改扩建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处、农村幸福院12处,有效满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的需求。    人口增长保持稳定。认真执行“全面两孩”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9.2‰,处在年度控制目标之内。4    、社会风貌有效改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深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宣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明显增强。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开展了“文明服务品牌”、“群众满意文明行业”及文明家庭、文明校园、道德模范、“最美临清人”评选,举办了脱贫攻坚“致富明星”、“孝善明星”、“慈善明星”评选表彰活动,全社会涌现了一批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尚店镇焦南村创建为“乡村文明家园”省级示范村。    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高。机关干部办理公务、基层调研更加轻车简从,与老百姓打交道更加擅于使用群众语言,群众上访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变为理性沟通,干部群众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明显减轻,交通礼让、自觉排队现象越发常见,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举办了喜迎十九大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8周年合唱汇演、庆“七一”机关干部才艺展演、消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全市居民观看公益电影5200余场、京剧惠民演出100场。(二)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发展路线,产业质量和层次实现新提升。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积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1    、产业发展稳步提高。持续加大有效投入,预计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4亿元,同比增长14%,比年度计划高2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实施市级重点项目52个,吉恩纳高端轴承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园项目列入省重点,共完成投资12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2%,9个聊城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3%,三和工业园、鸿基集团年产35万吨热镀铝锌硅薄板等40个项目竣工投产。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面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千亿斤粮食、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彭楼灌区改扩建等工程建设,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粮食总产达到80.2万吨,农业机械化率达到89%,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7000亩,建设高效集约蔬菜温室3506个,实现肉类总产量3.7万吨、禽蛋产量2.4万吨、奶总产量3.5万吨、水产总量11430吨,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三品一标”认证20个、“聊·胜一筹!”品牌4个。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大力实施“6211”产业提升工程,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50亿元、利税105亿元,分别增长7%、8%;工业用电量达到21.7亿千瓦时;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形势较好,中高端轴承及专用特种轴承产品畅销,纺织及服装加工、有色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运行较为平稳。    服务业经济壮大发展。大力实施服务业“三个一”工程,抓好“个转企、小升规、主辅分离”,预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7.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完成年度计划目标。铁路物流业快速发展,“鲁疆号”、临清-广州集装箱班列成功开行,“临清号”稳居全省集装箱班列首位,铁路货运量109.5万吨,增长83.2%;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宛园景区建成,海棠家园、运河丁马·休闲养生等旅游项目稳步推进;金融业健康发展,获批创建全省首个“山东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引进了莱商银行,保险业预计实现保费收入3.62亿元;房地产业量价齐升,完成房地产销售面积63.5万平方米,增长34.2%,住房销售均价上涨8.3%;电子商务、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影响力不断扩大。2    、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积极推进“两化融合”,扩大新生产要素运用,应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效促进了轴承、纺织、机械制造等产业层次提升,全年共完成技改投资160.5亿元,同比增长37.2%,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1%;新增山东省首批“隐形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个。    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大力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新制造经济,电子电务、医养健康等新服务经济,精致农业、农业“新六产”等新农村经济,涌现了一批产业融合和智慧产业化的典型项目,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中色奥博特“高性能铜基合金制造技术”项目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深化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共申请专利349项,其中发明专利105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新增聊城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8家;6项成果获得聊城市级以上科技奖励。    质量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全国专用特种轴承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鼓励和支持企业注册中国驰名商标、马德里商标等,全年新增山东名牌3家。    标准工作全面推进。实施标准引领战略,积极推动生产过程标准化、产品设计标准化、服务过程标准化,促进供给质量的提升,全年共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3项。3    、开放融合深入推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合作取得新发展。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47家,总获权企业达到253家,预计全市进出口实现34.5亿元,增长13.5%,其中出口实现32亿元,增长20.3%,争取棉花进口关税配额2.4万吨;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和“一达通”业务稳步发展,临清内陆港项目积极推进,省级纺织面料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宏发轴承专业市场服务中心获批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海外临清”建设步伐加快,鼓励和引导企业到国外设立生产企业及营销网络,新腾威进出口公司在南非设立了瑞农农业有限公司,建设国内首家农机海外仓,铁临物流中哈综合保税物流园区项目开始启动;利用外资取得较大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579.2万元。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优化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强化责任落实,深入开展轴承和农机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全力推进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招商,共签约项目54个,实际到位市域外资金12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8%。4    、生产要素实现新发展。扩大新生产要素供给,加快传统生产要素改造提升,推动要素结构优化升级。    金融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信贷投放实现稳步增长,截至12月末,辖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7.2亿元,较年初增加29.4亿元,比年度计划高9.4亿元;直接融资再有新突破,全年新增直接融资11.26亿元,累计实现直接融资46.2亿元;企业上市挂牌积极推进,新增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企业挂牌39家,哈鲁轴承澳洲上市取得澳洲证监会受理函。    土地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大力推动土地挖潜改造,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和未利用地开发整理,在聊城市率先完成砖瓦窑厂整治“清零”,全年共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20.6亩,盘活土地927.79亩,完成土地挖潜改造1504亩,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人才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积极搭建人才引进平台,高层次人才数量稳步增长,全年新增各类高技能人才500人,其中,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人、市级高层次人才32人。    新生产要素支撑进一步强化。积极应用推广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信息等新生产要素,有效推动了产业链重构、生产模式创新和跨界融合,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经济壮大发展发挥了关键推动作用。(三)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的工作方针,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效率实现新跃升。发挥政府本位职能作用,打造形成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1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了削权减政、流程再造、精准监管、体制创新、规范用权‘五大行动’,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共削减行政许可8项、行政权力44项,压缩审批时限78个工作日,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286项和证照免费邮寄服务。认真实施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先照后证、后置许可事项双告知、‘多证合一’等措施,变后为前、合多为一、化繁为简,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缩减审批环节。全面推广“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编制公开了《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不断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年实现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7900余户,总数达到4.6万户。2    、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更加高效。千方百计扩大财税收入,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1亿元,同口径增长0.84%,剔除不同比因素,增长19.5%。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年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84亿元,其中,投向教育领域7.05亿元、农林水领域6.76亿元、社会保障及就业领域5.85亿元、卫生计生领域2.56亿元、城乡社区支出1.78亿元、公共安全领域1.21亿元、交通运输领域1亿元、国土气象领域0.99亿元、节能环保领域0.82亿元、住房保障领域0.82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领域0.6亿元等,有效保障了全市经济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顺利推进。3    、生态环境治理强力推进。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4.55%。    打赢    “    蓝天保卫战    ”    。积极响应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的“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春季执法八项集中“清零”和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全市取缔整改“散乱污”企业687家,拆除燃煤小锅炉283台,清理散煤经营业户127家,完善“煤改电、煤改气”1.1万户,压减煤炭消费18.1万吨;实施“扫、吹、冲、洗、捡”五步保洁作业,推行“以克论净”考核;迎接了上级环保部门多轮次巡查,在突出问题整改、大唐热电“上大压小”、重污染天气应急落实、“气代煤”“电代煤”等工作中均按标准完成了任务,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优良天数增加17天,全年达到159天,PM    2.5、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指标分别同比改善5.2%、2.7%和9.6%。    水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全面实行“河长制”,加强主要河流断面水质治理,推进废水直排企业提标改造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工,市控以上重点排水企业均建成了污染治理设施,主要河流化学需氧量指标同比改善7.9%,氨氮浓度改善9.1%。    生态绿化全面推进。“创森”工作深入推行,大力实施路域绿化提升、森林进城围城、农田林网、水系绿化等工程,共完成新造林面积4万亩。    低碳循环发展深入推进。推动资源能源节约,全市17家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量2.6万吨标准煤,14家企业列入省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培育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7家,4个镇(办)列入聊城市循环经济示范乡镇创建计划。4    、风险防控成效明显。    金融风险有效控制。发挥财政过桥资金作用,化解企业授信风险,共为25家企业提供29笔转贷应急周转资金1.19亿元;积极处置授信风险、担保圈风险,引导银行与企业风险共担。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围绕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建设、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有效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结构升级、活力增强、动能转换、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同时,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新旧动能转换力度还需加大,生态环保压力较大,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安全生产和维稳形势复杂,等等。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着力加以解决。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发展实际,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等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为完成上述计划目标,要按照市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推动更加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发挥政府调节职能作用,引导全社会合力推动,促进供需、产业、城乡之间更加平衡发展。1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需更加平衡发展。    引导社会总需求有效扩大和加快升级。着力扩大有效投入,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精致农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展PPP等新型投资模式项目,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引导消费需求加快升级,培育绿色消费、品质消费、信息消费、服务消费、时尚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开展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抓好重点实体零售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创新转型试点,积极创建电商示范县、省级电商示范园区、省级电商示范企业;着力提升外贸规模和档次,支持轴承、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拓展国外市场,加快临清内陆港、烟店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新腾威公司南非海外仓等项目建设,支持优势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开设生产基地或营销网络。    推动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提升。落实“去降补”重点任务,运用逐步加严的环保、能耗、水耗、质量、技术、安全等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改造低效产能,推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认真实施降成本综合措施,进一步降低税费等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物流、财务融资等经营性成本,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纳入电力直接交易范围。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质量强市战略,开展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检查行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推动品牌标准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积极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开展贯标试点和知名品牌创建活动,抓好全国专用特种轴承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力争新注册商标450件以上,新增山东名牌1件以上,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项以上。2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更加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6211”产业提升工程,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均增长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3%;实施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完善产业链协同配套体系,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新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在聊城市的领先位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服务业“三个一”工程,推动服务业“个转企、小升规、主辅分离”,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发展商贸物流业,进一步完善顾家、豪翰、烟店轴承市场等商贸集聚区的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强集装箱班列,加快临清内陆港、齐鲁三农产业城、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京杭运河经济文化产业带建设,培育发展宛园、大运河临清段遗产、海棠家园等新景点,开展3A景区创建,推动“临清美食”开发;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检验检测、研发设计、健康养老等新服务经济。3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城镇与乡村更加协调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实施千亿斤粮食等农田生产能力提升项目,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完成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3500个和高效智能玻璃温室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力争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以上、授权使用“聊·胜一筹!”品牌2家以上;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力争打造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2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水平,开展路域环境、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全年计划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0公里、农村“户户通”硬化路工程1100公里、天然气管道铺设105公里和“煤改气、煤改电”1.7万户,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    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人口市民化,以“三城同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和综合承载力,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实施小城镇提升工程,引导周边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稳步实施合村并居,促进小村成大村、大村成集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向城区聚拢、产业活动向园区集中、城市功能向园区拓展,重点打造烟店轴承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对红星路、14 条城区支路以及 2 座桥梁进行改造升级,开工建设济津河景观湖、文体公园及地下人防工程,对城区10条路段进行高标准亮化升级改造。实施居住提升工程,对永青片区等8个棚户区进行征收改造,加快推进土桥、元仓、温泉路西首等片区安置楼规划和建设,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个、清洁取暖改造1.7万户。实施城市添绿工程,对城区10余条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建设一批精品游园工程,力争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8万平方米。提升城区市容市貌,对新华路(温泉路-红星路)立面进行仿古改造,建成省级园林城市。4    、大力推动居民增收和扶贫开发,推动全体居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抓好就业创业。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    促进居民增收。引导社会工资水平合理增长,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保持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推进脱贫攻坚。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下一番‘绣花’功夫”的指示精神和刘家义书记“八个精准”的讲话要求,精准实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开展“结穷亲、解穷困、斩穷根”行动,开展“1+N”结对帮扶,深化与诸城市的扶贫协作,力争2018年基本脱贫。(二)推动更加充分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优化和增强促进更加充分发展的支撑和动力,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1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促进生产力更充分发展的体制环境。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投资审批、职业资格、收费清理、商事制度、教科文卫体等领域改革,规范清单管理,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开放企业名录库等举措,强化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推开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菜单式”服务和“三集中、三到位”,进一步完善“网上政务办事大厅”,积极推行投资项目联审联办、全程代办和“一窗受理”等工作新机制,打造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不断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力争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000户。    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京津冀等国家发展战略,健全促进生产要素向我市集聚的政策体系,深化与沿海口岸的合作,建设青岛港临清内陆港、铁临物流中哈综合保税物流园区、轴承市场采购贸易综合管理平台等项目,引进发展一批贸易服务平台,打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2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科技创新更充分发展。建设创新平台。积极培育以创客空间、网上创新工厂等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新建或提升一批高层次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技园区,力争新增聊城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家以上。    加大研发投入。动员广大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力争龙头骨干企业创新投入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力争申请发明专利超百件。    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重点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企业加入“山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切实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3    、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推动社会民生事业更充分发展。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居民养老保险缴费、医疗费用结算、大病保险等制度,落实工伤保险“同舟计划”,加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抓好扩面征缴和“一票征缴”,保障居民各项保险待遇和社会救助按时足额支付。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开工建设南新区初中,建设农村薄弱学校项目7个,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建设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实施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市人民医院三级创建和精神病专科建设,推进按病种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行分级诊疗模式,加快医联体建设,推进和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满足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病有所医和生育健康需求。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计划放映公益电影5000场、送戏下乡100场;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图书馆新馆,改造升级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4    、大力推动生产要素更充分发展,切实提高生产要素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力和带动力。    强化金融支撑。充分利用政金企合作服务平台,加强银企对接,增加项目贷款,促进信贷投放较快增长,力争全年新增各类贷款20亿元以上;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实施省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力争引进1家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直接融资,加大上市挂牌力度,力争新增上市挂牌企业2家以上。    强化土地支撑。加大低效土地挖潜改造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推进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和土地整治,推动土地要素向提升开发密度转变,力争盘活低效用地1000亩以上。    强化人才要素支撑。大力实施国家、省各类人才计划,加快高端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和使用,实施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强化人才管理服务,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劳动力要素向高技能人才转变。    推动新生产要素更广泛运用。抓住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将技术、数据、知识、信息等新生产要素扩大运用和高效使用作为推动产业变革的关键要素和最重要资源,深度推进“两化”融合,落实山东省分行业“机器人换人”专项方案,积极申报国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积极推动“企业上云”。(三)推动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兼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承受力和项目支撑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1    、推动绿色发展。    严把环保准入关口。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杜绝“两高一资”项目审批。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力争PM    2.5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持续下降;继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加强散煤和燃煤锅炉综合治理,推广洁净型煤,推行排污许可管理,严格管控各类污染源,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    全力改善水环境。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总量减排措施,实施工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工程,完成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持续推进    “    创森    ”    工作。深入实施村镇企业绿化建设、路域绿化提升建设、水系绿化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完成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提升“森林乡镇”2个、森林村(居)34个。2    、推动资源能源利用更加高效。    推进资源能源节约。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加快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加快推广节能高效电机和高效变压器,力争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降低2%以上。    发展循环经济。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总结凝练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力争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3    、夯实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支撑。    抓好招商引资。组织实施春季招商团组百日攻坚季活动,抓好京津冀和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招商和优势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重点招商项目推进,力促签约项目早开工、在谈项目早签约、线索项目早推进,力争过亿元招商项目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帮包、服务、督导、考核等推进机制,初步筛选市级重点项目51个,计划总投资221亿元,带动发展后劲更加充足。推进重大交通设施项目,积极推动雄商高铁临清段开工建设和滨卫大道、德上高速连接线、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改善我市的交通条件。4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积极处置金融风险,破解担保圈链,缩小企业互担规模,维护金融稳定。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工作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落实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和部署,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顺利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发文时间:2018-04-25
  • 临清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临清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7年1月19日在临清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清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 帆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提请市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6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和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主动作为推动“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社会总体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实现389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6亿元、222亿元、141亿元,分别增长4.1%、6.4%、8.5%。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6.7:57.1:36.2。(一)优质高效投入持续扩大。牢牢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持续强化重点项目推进,严格落实项目帮包、服务、督导和考核等机制,千方百计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有力地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全市60个重点项目实现投资10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0%,11个聊城市重点项目实现投资68.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5%,列入省重点的新兴重工天然气非管网科技生态园项目两个车间投产;大唐临清热电联产、三和工业园、清华园学校等43个项目已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在重点项目的带动下,全市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4.5亿元,增长5.8%。(二)农业发展形势良好。推进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工程、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粮食生产实现“十四连增”,总产量达到83.12万吨,较上年增加约0.24万吨。瓜菜菌总产量达到78.4万吨,水产总利用面积达到1.7万亩。畜牧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羊出栏量稳定增长。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105个。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达到1365家;新增家庭农场22家,达到67家。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等改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1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3%。(三)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4家,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83亿元、利税131亿元,分别增长1.8%、1.2%;工业用电量完成21.9亿千瓦时,增长6.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一批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得到广泛应用,成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28个,新兴重工2个产品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成立了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国内首套远程在线轴承检测信息平台在宇捷轴承上线。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全年技改投资完成82.5亿元,增长25%。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预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32.6%,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四)服务业发展扩量提质。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6.2%,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的份额进一步提升。豪瀚商贸城一期建成开业,电商产业园入驻商户逾百家,阿里巴巴设立了服务中心,商博瑞、格林豪泰等启动运营,消费市场保持旺盛,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4亿元,增长10%。现代物流稳步发展,物流企业发展到70家,“临清号”集装箱班列运量较上年实现翻番,继续在济南铁路局、青岛港系统保持领先,铁临物流“两国双园”项目[]积极推进。京九高铁临清站址及线路走向初步确定。房地产业有所回暖,完成销售面积45.72万平方米,增长40.2%。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务服务等产业健康发展,宛园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市医护型养老保健服务中心、运河丁马•休闲养生、海棠家园、轴承商务服务中心、卓远能源交易中心等项目顺利推进。(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1亿元,增长8.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06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亿元,增长10.27%。金融业稳定发展,引进了莱商银行,银行类金融机构达到11家;新增金融便利店70家,总数达到312家;在聊城市率先建立了“政金企合作服务平台”;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306.3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97.87亿元,分别较年初增加36.41亿元、28.78亿元。(六)城乡统筹步伐加快。预计城镇化率达到56%,较上年提高1.57个百分点。新编制了9项控规和3项修规,对部分路段进行了施工图设计。加大城乡建设力度,投资4.4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改建道路长度约13公里、排水管网约45.6公里,对部分路段进行了亮化和节能改造,城区绿化面积达到992.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0%,龙山公园和南新区文化体育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完成房屋拆迁面积17万平方米。加强小城镇建设,注重小城镇品味和人口聚集能力的提升,12个镇均建设了污水处理站和垃圾转运站,大辛庄、金郝庄、潘庄小城镇提升工程通过验收。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4个新型社区加快建设。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全面落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城区场尘治理,城乡环境明显改善。(七)改革开放深入实施。深化改革成效明显。简政放权和“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承接上级下放行政许可事项4项,削减7项,卫生计生、不动产登记机构完成整合,烟店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职能有效转变。公车改革基本完成,公务用车平台建成投用。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改革,各类市场主体突破4.1万户。积极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条钢”和违法违建项目得到整治;“营改增”等财税改革全面落实,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股权融资广泛推行,直接融资规模达到35亿元,企业杠杆率有效控制。对外开放程度成绩显著。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19家,总数达到169家;预计实现进出口总值29.1亿元,增长11.8%,其中,出口25.1亿元,增长10.1%,进口4亿元,增长20.8%。烟店轴承市场被评为省级“内外贸结合市场”;积极引进各类市外资金,全年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63个,实际到位资金117亿元。(八)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积极改善民生。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达到27.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2%。就业促进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城镇就业1.6万人,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各类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助进一步加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月人均4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402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6060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900元。积极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完成公共租赁住房建设404套、棚户区改造1084户、农村危房改造463户、农村改厕40563户。扶贫工作扎实推进,3.6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40个省定贫困村摘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预计城镇、乡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8.7%,达到22305元、11272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卫生计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积极推行分级诊疗、医疗协作模式试点,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华美医院投入运营。“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发展教育事业,高考本科录取率稳居聊城市首位,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薄”工程和旨在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对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进行了改造升级,举办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元宵节社火展演等活动。总体上看,全市经济社会呈现了运行平稳、活力增强、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市经济社会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转型升级任务较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大项目支撑依然缺乏,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等等。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着力加以解决。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发展实际,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节能减排等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抓好“三驾马车”拉动,确保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积极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开放水平,确保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一是扩大优质高效投入。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重点项目作为投资主战场的作用,筛选投资大、领域新、带动力强的市级重点项目50个,计划总投资41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1.4亿元;围绕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行帮包、督导、服务和考核等机制,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营造全市上下齐心协力抓项目的浓厚氛围,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责任落实,集中围绕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举办多种形式的大型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成长型、财源型、就业带动型项目,力争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增长6.8%。二是扩大消费需求。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豪瀚、顾家等商贸市场运营,引导从业者集聚经营。加强消费政策引导,改善消费环境,不断释放消费潜力。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引导居民扩大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休闲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健身、网络信息等领域的消费,不断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三是扩大外部合作。推动外贸稳定发展,积极推进“临清号”集装箱班列发展和内陆港项目建设,扶持市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发展,支持轴承业跨境电商平台发展,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积极引导轴承、银河纸业等产业企业在本地实现出口,帮助三和纺织扩大出口并在全球部署产业链,不断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鼓励企业“走出去”,抓好澳凯轴承并购美国瑞尔科技公司和铁临物流“两国双园”等项目。加强外资利用,利用现有产业优势,力争引进1个投资过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和资金配置,力争新增贷款20亿元。倡导和推进股权融资,力争直接融资达到40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企业上市取得较大进展。加强建设用地指标争取,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合理使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切实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强资金争取,力争获得各类扶持资金12亿元以上。(二)抓好改革创新,确保发展动力有序转换。坚持以改革的新突破、创新的新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推动创新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强化品牌培育,新增省级以上名牌、商标2个。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轴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和模式复制,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优”工程和“一企一技术”工程,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创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家,申请专利100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筛选一批重点科技企业进行扶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力争新增高技能人才150人。二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开展碳排放交易制度建设,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简审批事项,推行“五证合一”,推进各领域办事公开,做好“放管服”三篇文章,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通过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000家。(三)抓好产业提升,确保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层次和供给质量,推动三大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实施涉水涉地项目建设,提升农田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5亿斤左右。壮大发展养殖业,进一步推动湖羊、奶牛、肉牛、生猪、家禽、甲鱼、肉驴养殖向产业化、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壮大发展特色种植业,扩大种植规模,推动优质果品、设施蔬菜、苗木种植基地化发展,力争瓜菜菌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聊城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增加20个。二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围绕实施工业“6211”产业提升工程[],抓好百强企业培植工程和百名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20家,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均增长7%以上。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强信息化推广和应用,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的应用。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继续保持在聊城的领先地位。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整治“地条钢”和违法违建项目,着力处置“僵尸企业”,严格审查新上项目,强化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三是推动服务业全面提升。实施服务业“三个一”工程[],加快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升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新兴服务业做大规模,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支持青港物流内陆港及配套设施等物流项目、海棠家园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物流企业、商业商圈和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抓好电子商务产业园、轴承商务服务中心、医护型养老保健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四)抓好城乡建设,确保城乡发展更加协调。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构建市镇村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新格局,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坚持城乡规划统筹引领,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实施和管控。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和路、青年路等路段进行改造,对龙山路等10条路段进行高标准亮化,扩大绿地覆盖,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稳步实施城市综合开发,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推进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加快回迁安置楼建设进度。推进镇村建设,实施八岔路、老赵庄、松林等第三批小城镇提升工程,推进村庄整合,完善农村地区道路及水电气暖配套设施,抓好青年、魏湾等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7户、改厕8.9万户。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打造整洁靓丽的城乡环境。(五)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万元GDP能耗下降4.55%,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控制任务目标。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拳整治燃煤、炉窑、扬尘、秸秆露天焚烧等大气污染问题,确保空气质量改善10%以上。加强水污染防治,落实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实现总量控制下的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严把能评准入关口,加强节能执法。推进低碳循环发展,落实省、市工业绿动力计划,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推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完成德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力争重点用能企业实现节能量2.5万吨标准煤,淘汰落后设备1260台(套)。推进全域绿化建设,实施城市绿化、路域绿化、镇村绿化、水系绿化、农田林网建设等工程,打好创森攻坚战。(六)抓好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坚持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一是积极改善民生。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省定贫困村摘帽;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解决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问题,全年新增就业1万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抓好扩面征缴,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规范“一票征缴”经办程序,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各项保障支出按时足额支付。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推进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城区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建成博物馆非遗展厅和山东快书博物馆,镇办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三级文化站,对80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进行改造升级,继续开展“5元看大戏”、电影进村惠民等社会文化活动;推进卫生养老事业发展,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医疗协作服务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中心敬老院管理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2处、农村幸福院12处;推进体育、双拥、军民融合、广播电视、通信等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各项社会事业共同发展。三是抓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加快推进社会管理转型,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和化解机制,加大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干劲、更实的作风和更高的标准,拼搏奋进、开拓创新,确保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发文时间:2017-03-08
  • 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市抢抓机遇,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最终决胜期,也是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个定位、三个提升”战略部署,努力在聊城市“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新高地”中走在前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临清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山东省委十届十三次全会、聊城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和临清市委《关于制定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临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布局及战略重点,是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编制实施各类规划、计划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引领新常态 开启新征程“十二五”以来,全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富民强市”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困难,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相继实施了“争先进位年”、“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等重大战略,胜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相继获得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山东省双拥模范城等一系列荣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9.8亿元,年均增长10.6%(见图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7000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7.6亿元,年均增长17.8%(见图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9亿元,年均增长18.5%(见图3),建设市级重点项目443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9.1亿元,年均增长13.9%(见图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7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69.1亿元,年均分别增加26.7亿元、10.8亿元。图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图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情况图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情况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7.8:63.6:28.6调整为2015年的6.6:58.7:34.7(见图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82.9万吨,实现“十三连增”;聊城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90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70家,比2010年增加14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45.8亿元,年均增长13.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2%。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28.2亿元,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6.1个百分点。图5:产业结构比例变动情况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加强规划引导,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编制了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等一系列规划,城区和镇驻地控规覆盖率大幅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5%。实施“南展东扩”战略,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开。实施了桑树园、东关、沙窝屯、市医院东等片区的拆迁安置,累计实现城区开发面积600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30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公共租赁住房4854套、经济适用房564套、限价商品房345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3146户。8个镇办实施了小城镇提升工程。建成16个农村新型社区,完成3480户危房改造。建成省级卫生城,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烟店镇创建为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康庄镇创建为省级中心镇、市级示范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道路交通更加畅达,高邢高速通车,德商高速即将竣工通车;完成了临博路等6条省道改造升级,新改建农村公路550公里;全市行政村通油路率达100%。水利事业稳步发展,完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一期鲁北段工程、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城南水库等工程项目;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5万亩。市政建设全面加强,实施了曙光路南段、温泉路东段等17条城区道路新改建,配套雨污管网以及城市亮化等工程,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治理全面加强。五年来,在环保方面财政累计投入达到3.1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以上,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分别减排300吨、1944.2吨、113.7吨,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选定70个饮用水源地,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新建16座生活污水处理站,新铺设污水分流管网94.8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天。建设项目环评率、“三同时”[]合格执行率等污染防治指标全部完成,36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建成4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生态镇;林木绿化率达到33.2%。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2%。人才队伍总量达到53814人,年均增长10.72%。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87项。现有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1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21家,其中国家级2家;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与西安、南京、上海等近百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10处。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全面推进,推行了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公布了“四张清单”[],政府部门权力运行更加规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深入推进,承接上级下放行政审批38项,取消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67项,全部取消了非行政许可,将113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推行四证联办、先照后证等制度,市场活力有效激发,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6万户;建立“互联网+行政服务”新模式,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办事效率大大提升;烟店镇被列为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接收下放的县级管理权限56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区域合作不断加强,被列入中原经济区,获批享受中部地区产业政策;被山东省列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指出了临清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654.4万美元,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163家。社会民生普惠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710元,年均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70元,年均增长14%(见图6)。就业创业扎实推进,累计新增就业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民生投入不断加大,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累计达到83.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24%,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连年上升(见图7);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本科录取率稳居聊城市首位,中小学校舍安全、“全面改薄”等项目顺利实施,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12个镇综合文化站和436个农家书屋、文化大院建成投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会通河临清段、临清运河钞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卫生计生事业稳步发展,县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落实了“单独二孩”政策。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至农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85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 99.7%。社会救助不断加强,城市低保标准达到38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达到2600元/年,分别是2010年的1.3倍、1.9倍,并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图6: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图7:民生支出占公共支出比重五年来,全市上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科学发展,创先争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照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照山东“走在前列”的要求,对照发达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市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部分行业企业效益下滑;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这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我们在“十三五”时期加以改善和解决。“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市已处于工业化提质增效时期,经济服务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正确认识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任务要求,对于全面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转型升级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贯穿我市“十三五”经济工作的主线。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治理机制加速变革,国家和地区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品牌、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外需求市场不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迫切要求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带动转变,持续增强我市可持续发展动力,全面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创新发展加速期。全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人才、科技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全面提升创新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融合发展机遇期。区域合作与融合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特征。紧紧抓住区域融合发展和我市获批享受中部地区产业政策的重要机遇,顺应区域合作日益拓展和深化的趋势,加大区域合作与融合力度,推动我市加快融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积极对接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借力“一带一路”倡议,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合作,主动融合,借力发展,拓展空间。城乡发展协调期。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我市城镇化发展基础较好,但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十三五”时期,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产业、人文等优势,进一步增强城镇的资源集聚度、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同时,进一步强化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的统筹规划,努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努力实现从城乡分割向城乡协同发展转变、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公共服务提升期。到“十三五”时期末,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将全面发展,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都将大幅度提升,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从现实看,当前我市城乡居民公平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在今后的五年中,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全市人民在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方面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态建设关键期。生态建设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我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十三五”时期,以全面提升生态意识为突破口,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城镇和产业发展布局,加大生态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倡导绿色生活,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面建设生态临清。总之,“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面临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较为牢固,农业现代化将稳步推进,工业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发展将明显加快。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民生改善,确保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章 新目标 新布局“十三五”时期,是临清实现富民强市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实现富民强市新发展,就要全面提升发展理念、质量和效益,在优化发展布局、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新要求、新目标、新任务。一、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和聊城市“作风引领、团结实干、争先进位、科学发展”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打造冀鲁交界地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影响力的“双五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总揽,以 “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改善、文明提升”路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质量强市战略”和“融合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十三五”期间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发展定位立足我市发展基础和区域发展优势,“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全面打造冀鲁交界地区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影响力的“双五十”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我市工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轴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造纸及纸制品、食品医药等产业发展特色,提升产品质量,塑造自主品牌,培育我市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辐射周边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发挥我市文化、区位、交通、产业、资源等优势,坚持市场化、融合化、集聚化导向,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全力打造辐射周边的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健康医疗中心、科教文化中心。――打造生态高效的精致农业基地。抓住聊城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立足我市农业发展的特色资源,加快精致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农业精细化经营,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撑体系,走出一条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建成精致农业先行区。――打造全国知名的运河文化名城。以大运河(临清段)列入世界遗产为契机,加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力度,充分挖掘我市运河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融合,多层次地满足人们旅游、消费、养生、休闲等需求,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打响临清世界遗产城市品牌。三、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三五”时期,我市要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构建发展新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创新发展。将创新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科技驱动转变,推动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在内的全面创新,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新的创意、管理、技术、工艺高效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坚持协调发展。把统筹兼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正确和妥善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协调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协调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坚持绿色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绿色发展的根本举措,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倡导绿色文化,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努力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宜居临清。坚持开放发展。进一步更新开放理念,丰富开放发展内涵,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推动高水平“走出去”和“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引技、引智力度,加强区域合作共赢,以开放促转型、促改革、促发展,培育发展新优势,推动实现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坚持共享发展。遵循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把增进全体人民福祉、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营造机会均等和公平竞争的包容性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中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夯实社会和谐进步基础,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四、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推进技术、业态、产业、品牌和市场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质量强市战略。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引导全民树立质量意识,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全方位加强质量监管,实施标准化生产和服务,加速迈进质量时代。融合发展战略。抓住区域发展战略叠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机遇,积极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信息化与三大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在融合中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五、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我市要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较2010年翻一番,与全省同步完成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具体来说,我市要实现以下目标:――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得到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达到556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左右,达到4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左右,达到240亿元。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左右,达到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0%。――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精一强二进三”的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6∶49∶45。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全市2/3以上规模企业设有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我市现有特色产业转向中高端。把服务业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到2020年,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城乡发展更趋协调。统筹协调中心镇建设和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发展有序、功能完善的现代城镇体系。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到2020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形成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体系。――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完成山东省和聊城市下达的“十三五”总量减排任务。到2020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m2,林木绿化率达到35%,空气环境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明显增加,展现生态临清新形象。――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运河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保护与开发,打响临清世界遗产城市品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达到3043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达到15950元。实施扶贫攻坚,到2018年完成现行标准下64491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推进全民参保,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增强,实现应保尽保。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六、发展布局“十三五”时期,我市要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明确主体功能分区,形成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根据《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临清为农产品主产区。扎实推进县域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合理划分县域空间,确定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禁止开发区域三类空间。重点开发区域即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包括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及烟店镇和康庄镇的镇区,重点开发区域重点开展城镇建设和发展产业经济。限制开发区域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集镇和村庄。禁止开发区域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以自然生态为主。遵循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和我市实际,在市域范围内,按照“一主、两副、三轴、四区”格局进行市域空间划分。一主:指中心城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中心。重点做好中心城区与经济开发区统筹发展,把经济开发区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承载地。两副:指壮大康庄和烟店两个中心镇。康庄作为带动市域东部村镇发展的副中心,烟店作为带动市域西南部村镇发展的副中心。三轴:指沿临馆(陶)、临聊(城)、临高(唐)省道的三条市域城镇和经济发展轴线。四区:一是以中心城区为主要承载地的核心经济区,主要布局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二是市域西南部的轴承工贸经济区,主要布局轴承加工、商贸物流产业;三是市域东南部的现代农业示范带,主要布局农业特别是精致农业;四是市域东部特色产业经济走廊,主要布局机械装备、棉纺织及粮棉生产。第二篇推动转型发展 打造产业新高地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主要抓手,着力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骨干产业、突出优势产业、培育高端产业,重点围绕现有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节能降耗减排,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打造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新体系。第四章 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强供给侧管理,提升产业层次,实施“244”[]产业提升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做大做强制造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5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一、培育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拉长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重点推动轴承、纺织等发展基础好、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走专业化和集群化发展之路,打造产业链条完整、集聚度高、配套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产业集群。轴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我市轴承产业向内涵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择优扶持20家发展基础好、特色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热处理等技术薄弱环节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围绕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品研发、原材料生产和供应、营销物流、电子商务、检验检测、设备制造等配套完善的社会化协作分工产业体系。引导轴承及配套产业向轴承产业园集中,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形成以烟店镇为中心,辐射带动潘庄、唐园等周边村镇的轴承产业专业区。到2020年,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世界知名的“中国轴承贸易城”、“中国轴承工业城”和“中国轴承价格指数”发布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依托三和纺织等企业,以改造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引进应用纺织新纤维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条为重点,以高支纱、印染、高档面料、服装、床上用品等为方向,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引进国际国内著名品牌,不断提升产业档次,建成以经济开发区为中心、辐射带动金郝庄等周边镇村的纺织服装产业专业区,进一步叫响“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专栏1:产业集群重点项目轴承产业集群:天特轴承高精轴承数控自动连线、中轴轴承全自动轴承装配生产线、哈鲁轴承轴承生产线MES管理系统、中瑞轴承年产1万套低噪音电机轴承保持架项目、腾工轴承年产270万套关节轴承生产线、泰华轴承年产2000万套圆锥滚子轴承等项目。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三和工业园、秋华纺织1000台喷气织机、林城纺织5万纱锭环锭纺纱、即发华山针织织布漂染、日升纺织童装生产线扩建工程等项目。二、壮大发展优势产业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取向,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扶持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食品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等四个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以中色奥博特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重点发展铜箔、高精度铜板带、无氧铜线、高品质管棒材、高强耐磨铜镍锡管棒材、铜合金型材、铝型材、超级电容器、高档电子元件等产品。到2020年,形成100万吨铜加工能力,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高精度铜加工制造基地和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内燃机配件产业,坚持走以市场带动加工制造和加工制造技术升级之路,依托恒圆精工部件、鲁联机械、继东华明机械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发展主机制造,打造国内重要的内燃机配件生产基地。发展液压件产业,依托弘发兴凯等企业,按照通用化、标准化、多样化要求,重点发展高端产品和精、特、专液压产品产业链,打造国内最大的高性能、全系列液压产品制造基地。发展数控机床制造产业,依托宏鑫机床、福临机械等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专用机床制造基地。食品医药产业。发展食品工业,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大生产工艺流程改造力度,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开发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重点依托德能金玉米、丁马生物科技、润林牧业、东盛食品、中兴粮油、小王子食品、卫河酒业、济美酱园等企业,大力发展精品羊肉深加工、原奶及深加工、乳制品深加工、精品牛肉深加工,进一步发展粮食深加工、甲鱼深加工、肉鸡深加工、酱菜腌制、食品制造等。发展医药产业,以华润三九、合众正源、康宁药业为依托,积极推进医药保健品、注射剂、中药材系列产品的开发,丰富产品种类,强化市场营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打造重要的食品医药生产基地。造纸及纸制品产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重点发展纸制品深加工,推动实现林、浆、纸、加一体化发展和速度、质量、效益、环境相统一,构建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体系,打造全省重要的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基地。专栏2:优势产业重点项目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中色奥博特压延铜箔扩建、年产4万吨耐蚀耐磨铜合金管棒型材、4万吨高精度铜合金板带扩建、铜管内部挖潜及设备改造、年产300万只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等项目。机械装备产业:弘发兴凯环保秸秆回收成套设备、继东华明年产3万套农机配件等项目。食品医药产业:润林牧业精品羊肉深加工、乳泰牧业巴氏奶乳制品加工、丁马生物甲鱼生物产业一体化、德能金玉米年产30万吨糖及糖醇等项目。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银河纸业年产4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三、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引领,强化政策扶持,以重大建设项目为载体,以掌握核心关键技术为突破口,以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为支撑,引导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集聚,促进新兴技术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三五”期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专用汽车、农业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山东迅力、润源实业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在“专、精、特、新”方面培育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省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新材料产业。以中色奥博特为依托,重点发展高性能铜材及复合材料,研究开发高精度铜箔、高强度耐磨管棒材、高强超薄铜镍硅系引线框架带材、高效换热细径薄壁内螺纹铜管等高附加值产品。新能源产业。以山东迅力、新兴重工为依托,大力发展新电动汽车、新能源专用车,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占有率。节能环保产业。扩大产业领域,以海誉电机、丰信通风设备为依托,推动新产品开发,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提升产业化水平。专栏3: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高端装备制造业:润源实业大型农业装备、山东迅力多品种专用车研发生产等项目。新材料产业:中色奥博特高性能铜合金加工材产业化、瑞利金属年产4000吨晶体材料等项目。新能源产业:新兴重工新能源工业园、润通能源光伏发电等项目。节能环保产业:海誉电机年产100万KW高效节能电机、益和双高压转换节能电力变压器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第五章 积极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充分发挥文化、区位、交通、产业、资源优势,坚持市场化、融合化、集聚化导向,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力争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达到45%左右,使我市发展成为冀鲁交界处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健康养老城市、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和运河文化旅游名城。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集聚化发展的目标要求,引导企业实施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综合竞争力。现代物流业。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完善服务网络,加快提升物流业专业化、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依托公路、铁路枢纽,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构筑公铁一体化、功能齐全、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平台。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壮大青港物流、铁临物流、通达物流、盛荣物流等现代物流企业。培育健全货运代理公司、配载点、混业经营机构、货运经纪人、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到2020年,基本建成体系完善、结构合理、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网络,成为冀鲁交界处重要的物流中心。电子商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与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络交易、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检验检疫、信用评价等环节的集成应用。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积极发展集交易、支付及相关商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广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大中型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引导小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规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创建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金融服务业。不断优化金融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银行、风险投资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临清,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拓展业务。着力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基金互助社、投资公司等健康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商业保险业,支持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开拓新险种,不断扩大商业保险覆盖面。商务服务业。围绕轴承、纺织等优势产业以及文化、饮食等特色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会展、咨询、广告设计、律师、会计、审计、公证、信用评估、厂房(设备)租赁、人员培训等现代商务服务业,培育一批知名商务服务企业和机构,打造2-3个商务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业。以提升信息化和互联网应用水平为重点,积极发展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等新兴信息服务业,加快建立各种商务交易活动的综合网络信息服务业平台,大力发展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电子在线支付、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智慧工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科技服务业。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发挥临清轴承、纺织、机械装备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依托各类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技术服务、工业设计、技术人员培训等专业服务业,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的科技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发展一批新型科技服务业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服务体系。专栏4: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现代物流业:临清“内陆港”、铁临物流中心、临清海关监管场站、通达物流产业园、润源物流产业园、烟店轴承产业园仓储中心等项目。电子商务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烟店轴承电子商务服务基地等项目。商务服务业:烟店轴承市场升级改造、铁临物流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科技服务业:联邦轴承服务中心、洛轴科技山东分院、凯美瑞轴承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二、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以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质量、方便城乡居民生活为目标,以加强供给管理、丰富服务产品、提升服务层次为重点,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和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商贸服务业。完善城乡商贸网络,优化城乡商贸空间布局。古城区以古城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为原则,提升完善商业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有古运河韵味的临清美食、特色商业及旅游纪念品经营等产业;支持临清美食“走出临清”,打响临清美食品牌。老城区以满足市民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为原则,以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改造提升运河半岛商贸区、红星路商业街、曙光路中段美食商业街。新城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着力打造冀鲁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人流聚集地和信息服务中心,重点在城南城东新区和烟店镇发展高档商业综合体、轴承等大型专业市场、星级酒店和特色美食街(城)。支持中小超市、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加快发展,鼓励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培育一批有区域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积极构建大商贸格局,全面提升我市的区域影响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冀鲁交界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文化旅游业。充分挖掘我市优势文化旅游资源,走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带。一是以古运河开发和保护为主线,以世界遗产城市品牌为依托,以中洲运河古城文化旅游区和三和民族文化园项目为重点,深度挖掘古运河文化,着力打好明清市井休闲文化牌,打造明清市井文化活态博物馆。二是以甲鱼养殖、济美酱菜等特色产业,金鼎、银座、桑树园等商圈为依托,加快开发工业观光游、休闲购物游等旅游产品。三是以温泉、美丽乡村、农业观光等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重点提升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葡香园欢乐世界、海棠家园、古沙洲森林公园等乡村旅游项目的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教育价值和保健价值等,加快完善硬件设施和旅游服务功能,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周边地区重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健康服务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举办的原则,积极完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等服务体系。依托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清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推动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较快发展,重点培育健康养老、休闲养生等重点业态,构筑覆盖城乡的健康医疗服务体系,打造辐射周边的健康医疗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推动以老年生活照料、产品用品、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老年旅游等为主的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统筹规划发展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快培育老年养老机构,探索发展农村互助托老院。推进医养结合,鼓励发展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房地产业。合理有序安排房地产开发,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以解决中低收入人口住房为重点,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及普通商品住宅。加快发展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工业地产等,完善内部配套服务设施,拓展房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房地产业发展层次。提高房地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强建筑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加快推进房地产业现代化。社区家庭服务业。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积极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母婴护理、社区照料和病患陪护等服务,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服务,加强智能呼叫中心系统、社区管理安保系统建设,支持便民利民社区服务设施和各类网点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加快建设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专栏5: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商贸服务业:顾家商业中心、豪翰商贸城、齐鲁三农产业城等项目。文化旅游业:以中洲运河古城为中心的运河文化旅游区、以古沙洲森林公园为中心的生态旅游区以及南部新区体育文化公园、海棠家园、海泰农业生态园、汇川养殖专业合作社旅游区、运河丁马休闲养生、三和民族文化园等项目。健康服务业:市医护型养老保健服务中心、华美医疗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三、提升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农村市场,推动农村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农村金融保险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农业科技服务业。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加快农机合作社发展,提升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水平。支持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以农业生产经营为重点,逐步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信息网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农村商贸物流服务业。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支持大型涉农企业建设农产品物流设施,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工业企业、学校等对接。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推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农村社区服务业。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建设,以方便群众、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积极引导各类服务资源进社区,重点发展餐饮业、零售业、文化体育业、休闲娱乐业以及幼儿园、老年休闲照料等服务业,积极扩展社区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第六章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保障能力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推进以精致农业为主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撑体系,走出一条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紧紧抓住聊城被列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立足我市农业发展的特色资源,加快精致农业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精细化经营。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名优特农产品和区域名牌产品。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组织开展农科对接、农金对接、农超对接、农社对接活动,推动农工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依托各类园区和基地,加快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20年,建成2-3家省级及以上标准精致农业示范区,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100个、绿色食品总数达到200个、新增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二、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坚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对我市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源、综合示范、成方连片”的思路,开展涉水涉地资金整合,统筹使用资金,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耕道路、配套电网林网等建设。重点推进涉水涉地高标准农田资金整合项目、高产示范田建设项目,探索高产栽培的新技术、新途径,提升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巩固农业稳产高产的基础。到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6.9万亩。三、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巩固“吨粮田”成果。“十三五”期间,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亩以上,保证粮食安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推动畜牧养殖基地建设,壮大肉羊、奶牛、肉牛、生猪、家禽、肉驴养殖规模,以润林牧业、临康养殖、明越养殖、乳泰牧业为依托,以润林牧业年产60万只湖羊养殖、乳泰牧业年产2.4万吨原奶等项目为支撑,打造全省重要的畜产品繁育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推进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依托丁马生物科技推广发展甲鱼养殖,建设省级丁马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北方最大的甲鱼养殖基地。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推动瓜菜果菌药种植基地建设,加强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提升产业层次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先锋办事处西瓜,刘垓子韭菜、代湾中药材,康庄、魏湾大蒜,油坊蔬菜,冯庄芹菜、芫荽等蔬菜种植;积极推进八岔路镇的富士苹果,唐园镇的黄金梨、麦黄杏,新华办事处的优质葡萄、樱桃等优质果品规模化发展;扶持鑫兴银杏大观园林场、新华百果园、金郝庄矮化砧苹果示范基地、李官寨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宝清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群凤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率先发展。四、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分类推进,不断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强化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少于600人。支持外出务工农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加快形成以家庭承包农户为基础,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农业重点企业为龙头,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到2020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创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0家、聊城市级标准家庭农场10家。五、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战略定位,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现状,积极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稳定发展粮棉油生产,推进农产品深加工,突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地区集中,构建“一带两园三区”特色农产品产业板块(见专栏6),实现农业生产集聚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专栏6:“一带两园三区”农业产业布局“一带”:指沿黄河故道绿色果蔬产业带。“两园”:指新华万亩生态果品园、唐园万亩生态梨园。“三区”:指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区、现代中草药规模种植示范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到2020年,确保农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与聊城市同步成功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第三篇推动协调发展 构建均衡融合新格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城乡发展的整体性,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七章 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遵循“市域统筹、协调发展”理念,推动城乡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一、推动城乡统一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完成新一轮城镇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绿地水系专项规划》、《道路交通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进行统一规划,促进城乡之间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实现市域范围内的空间集约利用、要素有序流动、资源合理配置、服务有效覆盖,提高城乡发展的整体性、平衡性和协调性。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严格依据规划实施城乡开发建设,全面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做大做靓中心城区,提升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功能。保护提升古城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注重历史文脉传承。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步补齐农村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的一体化,提升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水平。三、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标准化建设,加快实施“全面改薄”工程。继续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全民医保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府补助标准。推进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统筹配置,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联网对接,让更多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的幸福生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走集约、智能、生态、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城区、中心镇、镇驻地、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合理分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制度,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制度。改革城镇住房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使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南展东扩”战略,加快中心城区发展步伐,积极构建“三城五区”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围绕古城保护开发,按照“双轴、三区、两节点”[]的空间布局,深度挖掘运河文化资源,充分彰显运河文化内涵。围绕老城改造提升,突出商业文化、美食文化两大特色,建设一批辐射全市、影响周边的高档大型专业市场、购物中心和特色商贸街、美食城,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使老城区展现新的风貌和魅力。围绕建设现代化的南部新区,加快建设济津河公园、中心商务区、五星级酒店、高档商住小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统筹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类公共设施,积极打造功能齐全、品质高端、宜居宜业的滨河新城。围绕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健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技术中心、环保设施,打造人口集聚、产业繁荣、生态良好、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现代园区。三、提升城市承载能力遵照“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新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统筹城市发展资源,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推进智慧临清建设。加强城镇水源地保护和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城镇供水安全。推进防洪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排水与暴雨外洪内涝防治体系。加快推进城市清洁能源供应设施建设,扩大清洁能源应用。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泥无害化处置。完成城区综合管网普查工作,建立地下管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管网改造工程、供水设施新建与改造工程、河道循环用水工程、雨水污水管网工程和城东区供水管网工程。加强城区道路建设,提高城市交通通畅水平。推进城区绿化,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对全市地名资料包括历史地名、现有地名、地名标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外业作业,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城市街道标牌和道路交通指示牌的设立和维修,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专栏7:城区道路建设工程兴临路(温泉路至红旗渠街)、曙光路(青年路至银河路)、永济路(温泉路至元仓街)、启秀路(温泉路至青年路)、永青路(温泉路至银河路)、银河路(三干渠至东环路)、育新路(龙山路至古楼东街)、清渊街(龙山路至干渠西路)、福康街(新华路至干渠西路)、青年路(站前路至东环路)、新华路(温泉路至南环路)等道路的新建,建设总长度34千米。完善城区交通快速通道,实施北外环[]、南外环路维修、东三环改建升级项目。四、推动镇域经济特色化发展坚持精致秀美、宜居宜业、环境整洁、管理高效的原则,推进中心镇建设。以烟店镇省级示范镇、康庄聊城市示范镇为引领,探索“镇园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引导周边农村人口向中心镇集中。优化中心镇布局,推进镇级行政管理体制试点改革,有序实施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提升中心镇综合实力。加强镇驻地建设,实施小城镇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实施各镇驻地改貌工程,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努力打造镇驻地的全新形象。鼓励镇域特色化发展,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原则,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尽快形成具有明显特色优势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在坚持镇域特色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特色产业相同或相近的镇、办事处组团发展。培育发展“特色小镇”。扶持集约化、高端化、绿色化的新型企业社区、创新创业空间和特色产业平台发展“特色小镇”,使其向“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方向发展,重点支持松林古典家具特色小镇、运河丁马·甲鱼养生文化特色小镇等发展。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发展目标,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一、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公共事业、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民主管理为重点,以发展精致农业为引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抓手,以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为动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价值增值空间,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二、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农村改水改厕改暖工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放在首位。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提升主要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强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加强农村公路安全保护设施建设。发挥好北斗监控系统作用,加强对农村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控,确保农村客运车辆和农村校车运行安全。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集约化改造,完善农村客运网络布局。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逐步实现村庄全覆盖。三、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重新进行村庄行政区划,优选重点投入建设的村庄,实施政府重点投入扶持,提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吸引和服务周边村庄,推行大社区制,成立新的行政管理机构,为合村并点奠定基础。在条件成熟的集聚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试点、后有序推广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合村并点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逐步把传统村落改造为拥有现代文明的农村新型社区。农村新居建设要把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要放在重要位置,做到布局统一、设计科学、生活宜居。注重特色村庄的保护保留。支持松林镇亢庙村创建全国“美丽乡村”。第四篇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生态临清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临清。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电厂等重点行业和企业排放检测力度。加大城区工业大气污染源搬迁力度,建立人口稠密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设立重点区域烟尘控制区。采取综合措施禁止焚烧秸秆。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建立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严禁排放不达标的车辆上路行驶。加强城市扬尘污染防治,落实城镇工程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相关规定,推行文明施工,降低扬尘污染。到“十三五”末,空气环境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明显增加。二、改善水环境质量以饮用水水源地和流域水污染防治为重点,促进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到“十三五”末,我市省控重点河流基本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水功能区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不低于90%,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水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城区饮用水全部改为地表水,建立起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划定村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监管。实施饮用水源地定期监测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有毒有害污染物尤其是有机污染物的监控。全面实施污染源治理和稳定达标工程、中水截蓄导用和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对马颊河、卫运河、小运河的污染进行全面综合治理,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临清段干流水质不受污染。实施污泥处置设施和污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水排放。到2020年,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新开发区域实现雨污分流。三、加强土壤环境保护规范土壤环境管理,制订土壤污染防治规划。进行典型地区土壤污染成因调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与安全区划,明确全市土壤污染优先控制区域及控制对象。选取具有典型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耕地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搬迁企业必须做好原厂址土壤修复工作。切实解决农地膜污染问题。实施农业“两减三保”[]面源污染控制行动计划,到2020年,实现农用化肥施用量零增长。专栏8:环保类重点项目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碧海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城区污水管网工程、德运环保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四、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加大对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抽查、监督力度,监督企业将所产生的危险废物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到2020年,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废弃放射源安全收贮处置率均达到100%。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提高建筑垃圾、粉煤灰、锅炉灰渣等固体废物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建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系统,加强对电子废物尤其是进口电子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监管。到“十三五”末,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完善垃圾收费制度,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化改革。到“十三五”末,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强化放射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电磁辐射污染问题,确保辐射环境安全。全面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以节能、节水、节地为重点,形成节约型生产生活方式。一、加强能源节约利用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抓住聊城列入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机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加大节能减排投入,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实用能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先进技术和材料应用,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到2020年,实现万元GDP能耗逐步降低,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物的比例达到50%左右,公交车、出租车使用天然气和电力的比例达到90%以上。二、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大工业节水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逐步关停高耗水且效益低的工业企业。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高耗水行业用水限额制度。在钢铁、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项目。到2020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单位GDP水耗控制在96m3/万元。提高农业水利用效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3以上。加强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节水配套设施建设,开展节水型社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到202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50%。三、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开展闲置废弃工矿用地复垦工作,解决工矿废弃地闲置浪费问题,有效增加复垦耕地面积。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执行“占一补一”政策。确保我市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8.6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8.3万亩,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不低于1.34万亩。专栏9:资源节约类重点项目漳卫河雨洪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临清市未利用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原则,促进生产生活全过程的低碳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一、强化碳排放管理推广低碳生产方式。调整能源结构,加强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控制煤炭使用,大力引进天然气和非化石优质能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60%以下。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平衡、增量控制,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能源电力、造纸等重点行业碳排放。加强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实现节能低碳电力调度。落实碳排放权分配及交易制度。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引导等手段,着力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绿色意识、循环利用意识,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各环节落实全面节约,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过度消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引导政府、企业和个人绿色低碳消费,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深化落实“限塑”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产品、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出行,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执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推进充电站(桩)网络建设。二、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按照循环型产业体系要求,在生产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在生产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在生产末端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各项生产要素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配置,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综合效益最大化。鼓励企业间、产业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的循环经济联合体,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循环链接、共生耦合。按照“存量改造、增量构建”的原则,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围绕重点行业,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重点建设1个生态工业园区,培育20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8种循环经济示范模式(见专栏10),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在农业生产领域,要通过推行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我市农业向产业化、市场化、功能多元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专栏10:循环经济发展重点生态工业园区(1个):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0家):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临清大唐热电有限公司、运河热电有限公司、德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德能金玉米有限公司、润林牧业有限公司、丁马甲鱼生物有限公司、凯美瑞轴承有限公司、康丰有机肥有限公司、沃源有机肥有限公司、亿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康泉化工有限公司、大唐水泥有限公司、金润建材有限公司、奥森园木业有限公司、福人北方木业有限公司、卫河酒业有限公司、宏宇生物柴油有限公司、临清德运环境有限公司。循环经济示范模式(8种):以中冶纸业银河为重点的造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三和纺织为重点的纺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德能金玉米为重点的农产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润林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丁马甲鱼为重点的“农-渔”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大唐电力为重点的电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轴承产业为重点的轴承再制造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卫河酒业为重点的酿酒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一、强化生态空间管控按照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生态建设的主要地区如河湖湿地、城区水系绿化带、地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林地等空间划为禁止开发区域。强化禁止开发区域的生态功能,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细化管控措施,严禁开发建设,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二、建设生态临清加快生态城市建设。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以及环境友好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多层次的生态创建活动。推进海棠家园、古沙洲森林公园、海泰农业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品牌。到“十三五”末,力争所有镇办全部创建为国家级和省级生态乡镇。加强水系生态建设。重点围绕“两干五横两区”[]建设现代水网生态保护体系。实施河道生态治理,恢复河道生态基流,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水系治理,加强河湖连通,推动建设具有绿化、净化水质和恢复生态多样式的生态护岸,建设清水走廊、生态长廊。恢复城市河湖面积,逐步退房还河、退地还水,全面改善城乡河湖和地下水质。加强城区核心漏斗区、其它超采区生态修复工作。扎实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城北水库建成后,关闭所有自备井,从严控制新开采地下水,规划实施地下水补水工程,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抓住聊城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的机遇,大搞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加快实施水系绿化、城市绿化、沿河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围村林等重点工程。实施以长江防护林工程为主的绿色长廊建设。抓好南水北调主干线及漳卫运河、三干渠、裕民渠、胡姚河、戴颜渠等我市境内所有引黄干渠堤岸绿化的水系林业生态建设。提高主要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两侧的绿化水平。实施镇村绿化,提高林木绿化率。第五篇推动共享发展 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要求,格外关注弱势群体,坚守底线、补齐短板、完善制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临清民生乃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切实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中央“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基本要求,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精准扶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以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发展能力为重点,因人因地施策,逐村逐户制定扶贫攻坚计划,把扶贫责任落实到人,逐级签订责任状,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问责制度。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扶贫、项目扶贫和转移就业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行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确保扶贫对象与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努力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十三五”时期,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支持力度,推进创业园区建设,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扶持等全链条服务。构建大众创业平台,利用“互联网+”,发展众创空间,促进网络众创平台建设。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方法,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实现二者良性互动。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统筹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强化职业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三、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共同富裕。加快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以住房、交通、通信、卫生保健消费为热点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快由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高档需求转变,由重视生活水平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提高转变。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加强消费政策引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释放消费潜力,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增加即期消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把育人为本作为发展教育的根本要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教育的核心任务。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到2020年,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基本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按学科配备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所有中小学校舍达到省定标准;实施农村中小学放心食堂建设工程,使全市农村中小学食堂条件得到全面提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基本消除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城区“大班额”,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保障进城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重视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十三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9%。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普通高中的政府投入,推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实施实验高中改扩建工程,率先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中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我市工业学校建成省级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市级示范性实训中心。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支持聊城幼儿师范学校升为专科学校。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指导、单位主体、社区联动、公民参与”的终身教育工作机制。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维护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县乡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计划生育等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健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提高。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重点人群合法权益。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做好老年人养老、医疗、维权等工作,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加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提高残疾人的生活、医疗和住房保障能力和水平,保障残疾人权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民生问题的重之中重,以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公共安全水平为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程监管理念,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安全监管,有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加大我市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全民健身公园的建设力度,推进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实施南部新区体育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规范各类体育协会社团发展。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增加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快完善覆盖城乡、人人享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促进制度整合和城乡统筹。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参保缴费约束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巩固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医疗保险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全面推动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逐步建立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合作机制。坚持基本保障与补充保障相结合,鼓励发展商业保险,多层次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建立工伤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体系,推进工伤康复示范平台建设。健全失业保险政策体系,提高失业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失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积极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实现生育保险制度全覆盖。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社会救助标准、低保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标准。鼓励支持社会慈善、志愿服务、法律援助,提高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完善救灾补助项目,提高救灾补助标准,实现村居以上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全覆盖。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城乡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力度,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多层次的政策性住房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53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934户。此外,在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做好“双拥”共建、优抚安置、人防、消防、广电、档案、防震减灾、史志、气象、工会等工作。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和满足群众平安需求为导向,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为目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平安临清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到2020年,实现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有序,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法治环境更加优良。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群众权益保护机制,推进治安保险、综治大巡防,探索维护基层平安稳定机制。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规范传播秩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健全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反应、科学处置能力。健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机制。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织密“社会面、城乡社区、内部单位、重点行业群体、信息网络、公共安全”六张防控网。形成点线面全覆盖、人防物防技防无缝衔接、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建设市、镇(街道)两级社会治理综合信息中心,统一整合政法、综治、信访、维稳、公安、司法、民政等职能部门资源,构建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综合平台。推进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建设,提升对“人、车、物”感知控制能力。三、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大矫正帮教力度。加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和管理,加大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设过渡性安置基地,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帮教刑满释放人员,促使其尽快融入社会。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做好传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聚焦劳资、医疗、环保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健全动态排查预警机制;建立专业化、职业化人民调解员队伍,依法及时化解纠纷。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推动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将经济困难标准调整为低收入标准,重点做好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等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建立法律援助参与申诉案件代理机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参与刑事和解、死刑复核案件办理机制。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职能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有效预防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深入开展交通安全整治,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强化职业卫生监管,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劳动者监督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市、镇、村“三级”监管网络,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和监管责任,加强全程风险控制,着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监督体系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应急体系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和监管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全市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的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第六篇推动文化发展 提升临清软实力发展文化事业,提升运河文化品牌影响力和城市美誉度,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先进文化凝聚力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区域文化影响力强的魅力临清。运河文化是临清的特色文化,是临清地方文化之魂,把握运河申遗成功的机遇,大力传承运河文化,加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力度,把运河打造成为展示我市历史与现实的载体,整合旅游亮点,提升运河的脊柱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以大运河(临清段)列入世界遗产为契机,切实挖掘保护运河文化资源。实施运河钞关二期工程,恢复原有的历史风貌,对周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修缮,完成魏家湾分关修缮,建成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钞关文化展示区;编制大运河遗产(临清段)保护规划、钞关古建筑群保护规划,对大运河、中洲古城及清真寺、鳌头矶、舍利宝塔的保护进行全面规划。修缮月径桥、二闸,提升会通河临清段保护成效,扩展临清运河文化内涵,提升和彰显临清的运河文化底蕴。二、开发利用运河文化资源开发优质旅游产品,突出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注重一体发展,建设文化带、生态带、景观带。建设运河文化产业带,以会通河临清段为轴线,以城区为重点,以运河两翼广大地区为发展空间,以沿河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基点,整合开发运河文化资源,把会通河沿岸建成一个集遗产保护、自然生态、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带。丰富城市规划展览馆、文化馆、博物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纪念馆、张彦青艺术馆的陈展内容,创新服务功能,使之与临清剧院、运河文化广场相呼应,形成集参观、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中心。创新发展方式,将现代消费方式和传承历史相结合,同步做好沿线休闲农业、工业等组合发展和高质量开发,增强整体竞争力。重视民间文化,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加强古城、历史街区、古村落、名人故居以及乡土传统文化遗产等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开展乡村记忆工程,塑造建筑遗迹文化、市井休闲文化、商业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把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形象整体策划之中,以文化彰显城市个性,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公共文化,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文化设施完善、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兴旺、体制创新领先,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力争建成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抓阵地、重实践、树典型”,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遵德守礼、崇德向善。倡导信用文化,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积极培育廉政文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正确价值观,树立廉洁价值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清廉光荣、贪腐可耻的氛围。大力宣传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模范人物。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着力构筑全市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文化,最大限度凝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强大合力。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水平。高标准建设和完善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中心、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推进新一轮广播电视“户户通”、“村村响”等重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集中配送等方式,提高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的服务效益。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民间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继续做精做强消夏文化艺术节、京剧票友艺术节、农民艺术节、广场舞大赛等标志性品牌活动,打造一批富有临清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三、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发挥大企业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作用,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建立融汇京剧、曲艺、民间文化、手工艺、武术、山东快书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演艺基地,以永祥贡砖、魏湾贡砖等为依托的临清贡砖生产基地。积极进行大型影视剧和文艺作品创作,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有效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实现临清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具有较强竞争力、富有临清特色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第七篇推进创新改革开放 增强发展动力突出创新引领的核心地位,提高改革行动能力,坚持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创新的新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一、明确创新主攻方向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节能降耗技术、低碳环保技术等。加大对关键性、战略性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力度,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到2020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大幅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优势产业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培植强有力的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大企业为创新资源的核心载体,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申请利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鼓励企业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创建。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大企业申请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围绕产业战略需求开展基础研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激励政策。完善创新的退出机制,将政策扶持的重点放在促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上。三、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政策引导,推进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联邦轴承商务服务中心、洛轴科技山东分院建设。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示范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和网络化协同水平。开展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专项服务行动,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服务,强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扩大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领域,规范中介服务市场,促进各类专业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四、强化创新支撑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利用PPP模式[]建设科技馆。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吸引更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市建立技术研发合作机构。强化创新工作人才支撑,培育形成一支自主创新能力强、服务社会意识强、引领带动示范性强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完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氛围,鼓励各类创新人才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形成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社会风尚。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围绕破难题、增活力、创优势、促发展,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释放改革红利,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市场准入、融资服务、财税扶持、土地使用等方面,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实行同等待遇,不断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着力消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加强科技管理统筹和部门协同。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将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到位。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体制。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发展普惠金融,加强针对中小微企业、农村的金融服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以扩大抵押物范围等方式推进融资模式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促进投资主体市场化、多元化。积极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完善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和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等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提高供给质量为目标,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估、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为先进产能腾出空间。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落实价格、社保等领域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降低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使优质企业增强竞争力。化解房地产库存,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积极对接中央、省和聊城市减少或下划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全面贯彻依法行政。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综合执法,着力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基层执法力量。推进公职律师工作,推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普遍配备公职律师,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严格的财务预算和审计制度,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扶植小微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相结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逐步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分配差距。完善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调整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深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制。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促进医疗资源向农村流动。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体制创新推进生态临清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水流、林地、荒地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落实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立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积极有效引进境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更具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壮大外贸主体。大力引导三和纺织、哈鲁轴承等重点出口企业转型升级,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对成长性好、产品竞争力强的中小出口企业,从融资、信保等方面实施倾斜政策,予以重点支持。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同海关、商检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完善跨部门、跨地区的协作机制。加快开放口岸建设,深化与青岛港合作,支持青岛港临清营销中心拓展外贸业务,建成青岛港临清内陆港。积极争取设立海关监管场站,为进出口企业提供通关便利。建立贸易服务平台,为出口企业提供退税,促进外贸业务回流我市。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用“互联网+外贸”实现优进优出。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主体,支持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健全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推进外贸营销手段创新,扩大海外营销渠道。搭建对外交流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鼓励出口企业加入“在线广交会”、阿里巴巴、中国电子商务网等著名第三方贸易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友城合作,通过友城交往开创经贸合作新模式,搭建对外合作新平台。建立外经贸公共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机制,开发建设一批基础性、公共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形成高质量数据库。推进境内招商。推动境内招商向专业招商、精准招商转变。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引进相关配套产业,拉长产业链,促进形成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创新招商方式,发挥商会组织作用,依托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突出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团组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走借力发展的路子。推进全方位招商,组织实施科技合作专项招商活动,加大金融行业的招商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的力度。重视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多渠道多方式搜集各方信息,做好项目库、客商库、线索库等信息资源库建设。推进境外招商。发挥产业优势,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升价值链。以新技术、新产品引进为重点,面向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实施定向招商。注重引导外资投向,鼓励外资投向教育医疗、社会事业、市政设施等领域。突出重点引资市场,巩固与港台、日韩等主要外资来源地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积极争取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设立战略投资项目、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建立生产制造基地、物流配送基地,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着力推进引资与引智并重,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引人才,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挥纺织服装、轴承制造等产业的比较优势,指导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资源供应地,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加强对相关政策的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对外向型企业开展专项业务指导,帮助企业特别是生产加工型企业“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转移过剩生产能力。鼓励企业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络和加工贸易企业,支持三和纺织等企业在全球布局产业链。依托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平台,加快推进临清与“一区一圈一带”各地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相关产业、生态建设、信息化等方面一体规划,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发展、协同发展。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强化临清与“一圈一带”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空间发展规划的衔接融合。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依托京杭运河发展轴和德聊菏发展轴,加强与西部各市的贯通联动,加强区域间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依托骨干龙头企业,坚持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加大环境同治力度,主动与邻边各市县对接,建立标准统一、横向联合、协同有序的环境监管一体化平台,深化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跨区域联防联控合作,促进区域内空气质量整体水平逐年提高。推进信息一体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周边各地共建高速互联网络,以信息一体化为载体促进我市同“一圈一带”内各市的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深度合作依托中原经济区国家级战略平台,充分发挥临清在冀鲁交界地区交通、商贸、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增强经济、文化、卫生、教育对周边的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节点城市,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各市合作,积极推进重大交通项目,不断提高交通一体化程度。充分享受国家中部地区优惠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享受国家中部地区财政政策。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沟通与交流,积极承接京津功能转移的产业,构建区域间无障碍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区域间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共享,实现区域合作共赢发展。抢抓“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机遇,加快推动纺织、轴承等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和集聚发展,实现“国际化”提升。第八篇完善保障机制 强化规划实施坚持以完善基础设施和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为支撑,突出重点项目带动,完善规划实施体制机制,确保规划的各项任务措施得到贯彻落实。第二十二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高效安全的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一、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积极对接“一区一圈一带”交通网,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发展,大力发展快捷交通方式,构建高效便捷的立体大交通体系。构建“两纵一横”高速公路网,规划研究清河(青银高速)经临清至莘县(莘县至南乐高速)沿省界高速公路,争取列入省交通规划。加强干线公路建设,完成西窑-西温、烟店-馆陶县魏僧寨镇2条省际通道建设项目,完成漳卫河新先锋桥和北外环建设,对S258聊临路、S260临冠路等5条省道进行大修和改建,提高干线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改造农村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提升12条公路技术等级,改造大中型危桥15座(见专栏11)。发展铁路交通,开通临清始发到青岛的旅客列车,积极争取京九高铁在临清设立站点,规划研究济南经临清至邢台铁路,争取列入省铁路建设规划。发展航运交通,适时启动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临清码头。发展通用航空,积极争取临清通用机场项目列入省民用机场建设规划。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提升公交换乘枢纽,提高城乡公交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交通枢纽,建设临清汽车新站工程。专栏11:现代交通类重点项目干线公路新建工程:西窑-西温省际通道、烟店-馆陶县魏僧寨镇省际通道。干线公路桥梁建设工程:漳卫河新先锋桥。干线公路大修和改建工程:S258聊临路;S260临冠路;S315永馆线临清郭屯至临清冠县界段、石槽至郭屯(东三环)段、临清夏津界至临清石槽段。农村公路升级工程:魏烟路、松斗路、城南公路、燕英路、王集-樊庄、孟口-牛张寨、杨二庄-西桥、临冠路-娄塔头、司洼-大辛庄、张洼-戴湾、戴湾-大辛庄、临高路-野村寨。农村危桥改造工程:丰圈桥、西桥桥、牛庄桥、尚店桥、颜庄东桥、贾牌桥、烟店桥、孔集桥、丁马桥、十里东桥、高桥桥、庞庄东桥、姚庄桥、吴沿村桥、吕庙桥。二、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坚持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相匹配的原则,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燃煤发电项目优化整合。实施小热电机组“上大压小”关停和改造,建成大唐临清2×350MW热电联产项目,规划建设中色奥博特2×600MW热电联产工程。加强电网改造。抓住“外电入鲁”机遇,加强与省电网的衔接,优化输电网结构,规划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220千伏架空线路23.5千米,110千伏线路142.34千米(见专栏12)。加强燃气利用。加强燃气管网建设,建设城市高压管网工程和周边乡镇燃气管网;对现有门站系统进行调整和升级改造,加大CNG加气站和LNG加气站的布设力度。到2020年,力争天然气消费比重提升到12%以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光伏入户工程。推进德运环保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到2020年,力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比重提升到15%以上;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17万平方米;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45MW。专栏12:电网建设项目卫河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新华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烟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温景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兴源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官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卫河220kV变电站110kv配出工程;姚庄110kv输变电工程。三、推进现代水利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原则,深入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管控,完善全市供水网络,提升蓄水灌溉和防洪能力,促进用水方式转变和水生态环境改善,至2020年,初步构筑起安全、稳定、可持续的水资源保障体系。雨洪资源利用工程。规划建设卫东地下水库;实施农村坑塘治理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实施骨干河湖连通工程,建设三干渠-运泽水库、东顺渠-德王河、车庄沟-运泽水库、裕民渠-位山三干渠、戴颜渠-戴水河5项水系连通工程及裕民渠、王坊分干渠2处闸涵扩容工程;开展骨干河口治理工程;推进漳卫河舍利塔拦河坝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水库新扩建工程,完成城北水库、运泽水库、前营水库、姜庄水库、金郝庄水库、丁马水库6座水库建设;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管道连通工程、城北水库净水厂及配套管道工程;实施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新建改造农村饮水净水厂16处、水源地保护工程22处、水质监测中心1处。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和节水改造工程,重点推进位山灌区三干渠衬砌及其建筑物维修、配套工程,开展马颊河临清灌区、任官屯灌区、漳卫河临清灌区、李官寨灌区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实施彭楼灌区引彭入临工程,高效节水示范工程,王庄泵站、头闸口泵站改造工程和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防洪抗旱减灾工程。实施河道治理工程,开展车庄沟(二期)、十八里干沟、戴颜渠、德王新河、尚潘渠、王坊分干、德王东支、长顺渠、戴水河、黄杨分干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小运河引黄复建工程,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恢复和加固堤防、新改建桥梁排涵、新建节制闸工程;实施漳卫河穿堤涵闸维护加固工程、易涝洼地治理工程。四、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机遇,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扩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推进“智慧临清”建设,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发展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互联网+”产业。提升公共云服务能力,引导行业信息化应用向云计算平台迁移,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整合城市管理、医疗、商业、社会保障等各个核心系统。推进“三网合一”,实施百兆宽带接入工程、宽带无线城市工程、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工程。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合理布设通讯基站。第二十三章 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建立“资源跟着项目走”的机制,调动人才、资本、土地要素主体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要素保障。一、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坚持用政策吸引人才,针对全市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政府管理等领域人才瓶颈,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在子女入学、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坚持用待遇吸引人才,完善人才投入多元化制度,尊重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力争本级财政人才工作资金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5%。坚持柔性引进人才,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设计外包、出资收购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和使用高端人才。到2020年,力争引进重点领域紧缺人才3000人左右。加强人才培育。选送优秀党政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选拔优秀党政人才进行挂职锻炼;依托党校阵地,运用“运河名城大讲堂”等多种方式,对党政干部进行培训;鼓励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学习提升;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多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以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名师带徒”、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技能提升活动;推进义工(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社工+义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育力度;发挥工业学校等职业院校优势,鼓励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与职业院校联合开展人才培育。加强人才使用。完善人才引进、培育、流动、使用、考评、激励、保障等人才政策体系。加强人才产业化项目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向其提供科技担保、专利权质押融资等信贷融资服务。完善全市人才库,对人才创新创业、发展提升等建立动态跟踪服务机制。积极构建创客空间等人才孵化和创新创业平台,鼓励企业积极申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我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为载体,支持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团队。争取到2020年,集聚和培养10名领军型企业家,100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名技能人才;使农村实用人才规模达到8万人,服务业人才规模达到1000人。加强人才管理。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完善职称评审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推进职称评审和技能评定向民营企业拓展。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激励体系,通过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等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工资待遇与技术技能挂钩机制,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拓展人才流动途径,建立政学研企人才使用协调共享机制。营造重才爱才环境,调整规范各类人才奖项设置,在临清电视台、临清周讯等传统媒体上开辟优秀人才宣传专栏,充分利用网络新型媒体宣传平台,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人才创业创新先进典型、重才爱才先进单位。二、优化资本要素供给能力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加强政府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小额贷款等金融机构,吸引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在临清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积极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金融机构。到2020年,力争引进3-5家商业银行,建立1-2家村镇银行,增加3-5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达到5家。建立区域性风险监控和处置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服务。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可转债、再融资、股权转让、私募融资等形式实现直接融资,支持企业到主板、“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拓宽间接融资渠道,创新信贷产品和抵押方式,扩大抵押物种类,发挥好过桥资金的作用,切实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到2020年,力争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增加1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2家企业进入主板上市程序,促成5单中小企业私募债和1单企业债。三、增强土地供给保障能力按照“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坚持土地挖潜与集约利用相结合,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纠正土地利用的“摊大饼”式外延粗放发展现象。加强土地挖潜。全力推动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积极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机结合。通过税收等手段,提高土地保有成本,盘活存量建设土地。鼓励深度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鼓励多层厂房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合理确定新增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时序。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征收土地闲置费。建立健全城市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和科学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建设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鼓励企业实施零用地技改、“腾笼换鸟”等措施向空间要资源。规划土地“二级市场”管理,促进土地二次合理流通。强化土地用途管理,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民生事业等用地需求。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建立宅基地置换和退出机制,积极开展废弃宅基地复耕工作。加强新农村规划和建设,鼓励农民集中居住。第二十四章 强化重点项目带动坚持把重点项目作为促进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重点项目管理机制,促进规划项目顺利落地实施,带动和促进规划任务目标的实现。一、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建立“十三五”重点项目储备库,形成“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滚动发展机制。加强宣传推介,鼓励相关单位、企业参加招商会、洽谈会、推介会等进行项目推介;继续强化重点项目政策咨询办公室职能,抽调相关部门业务骨干,对项目的筛选储备、前期手续、项目审批等主动提供咨询服务;科学编制重点项目任务推进配档表,科学有序推进项目申报、审批,推动项目单位尽早开工建设。二、强化项目推进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责任,协调解决重大项目前期和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专项专题、分层分类”的协调推进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镇办事处和项目单位“四位一体”帮包机制,周现场调度、月考核通报、季观摩评比、半年检查总结、年终考核奖惩的项目推进机制。组织开展好各种形式的重点项目调度会、协调会、推进会和观摩总结会。围绕选定的“十三五”重大支撑项目,制定“一对一”项目推进方案,形成一个重点项目有一个帮包领导、一个推进团队、一套实施方案、一套推进政策、一套服务措施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加强项目的推进实施。三、健全项目服务机制完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加强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对规划中的项目提供咨询服务,推行项目审批、协调沟通直通车;对已竣工项目进行跟踪,调度掌握好投产达效等运营情况,协调解决项目运行中的其他相关困难。推行市级领导、市直部门、镇办事处和项目单位“一对一”保姆式服务机制。树立“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人民”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营商创业环境,促进重点项目早规划、早落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第二十五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以提高规划实施效果为目标,建立责任明确、分类指导、高效协调、监管有力的规划实施机制,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得以落实。一、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党委领导发展的核心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向党委报告制度。完善科学决策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法制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科学履责、依法办事、执政为民能力建设,建设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敢担当、有作为的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努力调动全社会干事创业积极性,通过宣传发动、加强协商、提升能力、群策群力,提高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动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力量。坚持法治思维,坚持依法发展,尊重法律权威,树立法治理念,确保司法公正,加强法治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面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二、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具体发展由市场实现,规划调控由政府引导的原则,合理划分规划实施责任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原则、发展目标和发展任务,按照部门职责进行任务分解,落实部门责任,明确责任人员。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把总体发展规划与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五年规划逐年落实、动态实施机制。把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推动项目建设促进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实现。三、完善评估机制把规划提出来的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各有关单位将规划分解任务纳入本单位年度计划。把规划落实情况纳入部门、镇(办事处)的绩效考核,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找出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四、强化监督检查拓宽规划实施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审计、监察、统计等部门对发展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定期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加大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加强规划实施的社会监督,为人民群众了解、掌握和监督规划实施情况提供各种便利,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注释 发文时间:2016-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