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内容
- 政策文件
8月23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临清市专场,临清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兆华介绍了临清市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关情况。刘兆华介绍,临清市对照聊城市委“三提三敢”新要求,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尤其是,临清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将农业强市作为“三个强市”目标之一进行全力打造,为临清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描绘了新蓝图、指明了新路径。临清市锚定打造农业强市目标不动摇,高标准谋划、加快速度推进,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临清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07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一产业增加值22.62亿元,增速4.2%,农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位居各县市区“双第一”。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守牢“两条底线”盯紧抓牢粮食安全。粮食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创建成为全省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81万亩。5年来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2亿元、一次性种粮补贴6278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今年以来,为提升粮食产能,从良技、良田、良策三个方面着手,新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建设“吨半粮”示范区4.3万亩,制定了《临清市整建制“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小麦“一喷三防”、三新技术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等项目向示范区进行重点倾斜,有效提升了粮食产能。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今年以来投入资金1.34亿元,完善入库项目100个,通过申报审批29个,已全部开工建设;严格执行科级干部挂包制度,运用防返贫暨乡村振兴智慧云平台,对245个存量产业项目监测监管,确保存量项目持续运营,形成项目收益8228万元,收益分配覆盖14万人次,实现了应纳尽纳、应帮尽帮。金郝庄镇、尚店镇成功创建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金郝庄镇推进区成功获得5000万元省级资金支持,被评为山东省先进推进区。树牢系统思维,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以产业振兴固基础。锚定“农业强市”目标,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列入了全市“十大攻坚行动”。被认定为“山东省乡村坑塘渔业发展首批试点县”“山东省牛羊集中屠宰和检疫先进试点县”,入选山东省构建农村“信用+”体系、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创建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截至2022年底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9家,营业收入达到186亿元,居聊城各县市区首位。以人才振兴激活力。通过定政策、重引育、强服务、抓创新,实现乡村人才数量与质量“双提升”,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达到1.8万人。出台乡村振兴“归雁20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团中央通报表扬。畅通乡村人才发展渠道,鼓励晋升职业农民职称、评选聊城乡村之星和齐鲁乡村之星,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近年来,累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1983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1826人、电商人才培训1.3万人次,入选齐鲁乡村之星16人。以文化振兴树新风。临清市作为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镇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680支队伍累计开展“五为”志愿服务活动4500余场次,群众文明实践满意度持续提升。以生态振兴优环境。近年来,新改建农村公路800公里,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并顺利通过验收。完成289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2.9万户,建成农村公厕155座;新建日处理能力3万吨净水厂一处,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有效提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403个网格村实现“垃圾不落地”。以组织振兴强保障。建立农村“党员夜会”制度,在全市层面开展“党员一盏灯、企业一份情”“党员一粒种”爱心课堂、“美丽乡村日”等集中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划分网格1004个,各镇街均建立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探索“两长七员一站”基层治理体系,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治理“微单元”。聚焦产业培育,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思路,兴产业、抓链条、上项目、树品牌,形成“一产稳、二产强、三产优”的发展态势,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今年组织临清市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临清市乳泰牧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临清市远大农机合作社和临清市民发养殖合作社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润林牧业”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信诚农机专业合作社入选第三批全国统防统治星级服务组织,截至目前,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1家。集成政策资源,支持优势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取政策资金3000万元,支持桑黄功能性食品系列生产线和高标准肉鸡生产项目,有力提升了桑黄深加工和肉鸡养殖加工能力。“临清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成功认定为全省农业文化遗产,并入选了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把项目建设作为补链条、强产业、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摸清年度项目建设底数,制定了《2023年农业产业重点项目清单》,梳理新上、在建项目25个,总投资约24.41亿元,其中投资过5000万的项目16个,涉及特色种养殖、畜禽屠宰、食品加工、预制菜加工、中药材加工等多个领域。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加快推进好友食品、博圣食品和千喜鹤3个预制菜项目落地建设。强化片区思维,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临清坚持“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总体思路,按照“片区思维”打造,打破镇域界限,以点带片、以片扩点,点线片结合,整体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抓规划、塑特色,梯次推进片区建设。坚持“样样有示范、镇镇有特色”,结合产业、文化等资源优势,谋划确定16个特色片区,形成“全市片区一张图”。建立示范片区培育库,按照“谋划类、推进类、提升类”梯次培育,第一批重点推进4个示范片区,包含2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和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覆盖网格村59个。梳理谋划4条“串点连线成片”线路,打造“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美景”的整体效果。抓项目、强支撑,全力打造示范典型。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第一批4个示范片区谋划确定项目74个,总投资15.4亿元,截至目前33个项目已建成运营。坚持把示范片区作为农业领域“双招双引”的重点,今年以来累计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63.57亿元。依托示范区布局特色村庄建设,“点”上持续抓好美丽乡村创建,“线”上抓紧抓实片区道路提升工程,“面”上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抓统筹、聚合力,集中资源攻坚突破。整合财政资金1.8亿元,保障项目顺利实施。聚焦“五大振兴”,各乡村振兴责任部门每年在示范片区内,至少打造2个示范样板。把产业发展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做好片区内桑黄、家具、畜禽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的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作用,示范片区内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下一步,临清市将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对标“三提三敢”要求,聚焦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支撑,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推动聊城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作出临清贡献。
7月27日,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临清市委副书记、市长雷启军,临清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兆华,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冬梅,临清市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祥,介绍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发展大会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内容为推动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黄河流域桑黄产业交流平台,中国菌物学会、聊城市人民政府于2023年8月1日—3日在临清市举办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发展大会。聊城临清市地处黄河故道,现存大量古桑树群,有桑树2万余株,最为古老的树龄120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shèn]果园”,野生桑黄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桑黄优质菌种库,入选了全国第七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临清市在聊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抢抓新机遇、塑造新优势,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资源保护和桑黄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开展桑黄人工栽培、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文化资源挖掘,打造特色品牌,建成了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我们建设了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研发了桑黄中药饮片、桑黄粉、桑黄茶、桑黄咖啡、桑黄酒等系列产品50余种,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市场前景良好。此外,我们同步建设桑黄康养中心、桑黄文旅中心、桑黄文化博物馆,不断推动桑黄产业向三产延伸。我市先后被授予“中国桑黄之都”“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中国黄河故道桑黄核心产区”等称号,并被誉为聊城“新三宝”之一。临清市在2019年、2020年、2022年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三届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大会也已成为全国桑黄等食药用菌学术交流、产品展销、科学普及、合作对接、产学研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来自中国菌物学会、从事桑黄等食药用菌研究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省、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从事食药用菌相关产业的企业负责人约260人参会。届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吴声华、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桑产业分会会长任荣荣、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李可建、上海农科院副院长谭琦等专家学者也共同参会。同时,还邀请了我省黄河流域发展桑黄产业的夏津县、无棣县等县区政府负责人参会,共同谋划桑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全省黄河流域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大会概况大会于8月1日—3日在聊城临清市希尔顿惠庭酒店隆重举行,届时将进行大会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致辞、院士工作站签约、桑黄产业项目签约、参观桑黄产业重点项目、开展桑黄产业系列学术研讨等活动。本届大会与往届相比,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更加注重全产业链发展。参会的代表,涵盖了围绕桑黄产业开展的学术研究、种植推广、产品研发、市场销售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充分体现了推动桑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主题。(二)更加注重行业内协同发展。本次大会虽然在临清召开,但邀请了省内的夏津、无棣等多个发展桑黄产业的兄弟县市区代表,共同推动山东黄河流域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邀请了东阿、冠县等代表,推动聊城“新三宝”协同发展。(三)更加注重产业延伸发展。本次大会除了关注围绕桑黄开展的学术研究,推广的种植技术、衍生的各类食品、药品外,还更加关注种质资源的保护、桑黄文化的挖掘与开发等等,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大会安排8月1日全天,参会代表报到、参展单位布展;8月2日上午9:00举行大会开幕式,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等专家学者、省市领导同志致辞,举行聊城“新三宝”推介、院士工作站签约、合作项目签约仪式;8月2日下午14:30开始,参观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黄河故道古桑树群)、桑黄产业园、清源正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桑黄博物馆、尚店“三物融合、绿色循环”菌菇小镇等重点项目。8月3日上午8:30开始,举行桑黄产业学术研讨会、食药用菌研讨会、桑黄中医药发展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各位朋友,“推动桑黄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此次大会的主题,临清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与业界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实施桑黄产业培育工程,不断提升桑黄精深加工能力,挖掘桑黄文化资源,开拓桑黄产品市场,持续提升桑黄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为打响“聊城新三宝”品牌,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油赋能。最后,请广大媒体朋友持续关注临清桑黄产业,关注临清经济发展,欢迎大家到临清做客,到中国(山东·临清)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中国桑黄发展大会指导交流。谢谢!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桑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名贵真菌,那么临清在发展桑黄产业上有哪些优势呢?张冬梅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临清市乡村振兴局局长首先,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临清发展桑黄产业主要有三方面优势。一是临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临清市地处黄河下游故道,现存大量古桑树群,拥有桑树2万余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桑树1200余棵,最为古老的树龄120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秦汉古河道、明清椹果园”,野生桑黄资源丰富,是天然的桑黄优质菌种库,入选了全国第七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桑黄,是一种生长于桑树上的药用真菌,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典籍有记载,对抑制肿瘤、提高免疫力方面有很好的功效。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指出“临清桑黄是目前能够查证到的、古书中最早记载的桑黄;谱尼报告显示临清桑黄是所有送检样品中三萜、多糖、总酚、麦角甾醇等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因此特殊的自然资源为我们发展桑黄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二是临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桑黄产业培育。我们把推动中医药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将桑黄产业列入了临清市“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五年规划,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桑黄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临清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临清桑黄产业也被纳入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2021-2025)》,为产业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外,不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推动建设了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同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3000万元。三是持续推动桑黄全产业链发展。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全力推动黄河故道古桑树群资源保护和桑黄资源开发利用,通过开展桑黄人工栽培、人才引进、产品研发,文化资源挖掘,打造特色品牌,逐步建成了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力发展桑黄精深深加工项目,开展了桑黄中药饮片的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的加工以及桑黄酒的生产开发等项目,开发了桑黄茶、桑黄中药饮片、桑黄颗粒、桑黄酒等50余种产品,有力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其中,桑黄中药饮片已在济南漱玉平民大药房的2000多家直营店和90余家聊城新三宝直营店销售,受到消费者广泛欢迎。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众网记者我们都知道阿胶、桑黄、灵芝,被誉为“聊城新三宝”,请问能具体介绍一下桑黄的价值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情况吗?王荣祥临清市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先,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临清桑黄是生长于古桑树上的天然野生桑黄,有效成分含量极高,是其他杂树黄的几倍,根据2700多年前唐朝医家甄权的《药性论》、历代古典《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及现代医学研究,桑黄是医学界难得的宝贵医疗资源。经谱尼三方检测后,临清桑黄中“三萜、多糖、总酚、黄铜、麦角甾醇”等药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确为古籍记载最早的传统中医药桑黄。中国工程院李玉院士、欧洲科学院张明友院士等菌类学专家均多次到访临清,就临清桑黄的应用展开了长期的研究及合作,在临清先后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通过长期临床试验,结合千年来医学古典的记载,肯定了桑黄无毒性、抗肿瘤的药物功效,适宜于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以及妇科患者群体长期服用。基于临清桑黄独一无二的资源特性,结合国内国际市场情况,我们成立了桑黄研究中心及桑黄科研基地,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省农科院、上海农科院、山东中医药大学、聊城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持续开展桑黄等产品的研发应用,目前我们建设了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拥有桑黄加工和中药饮片生产炮制、检测、实验等各类设施设备1300余台(套),此外今年我们还新上了桑黄灵芝医药中间体提取、超临界二氧化碳药用成分提取、口服液生产线、食用菌冻干生产线等先进设备,年可产桑黄中药饮片和功能性食品100吨,破壁孢子粉年产能20吨,桑黄酒年产2000吨,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研发的产品主要有桑黄中药饮片、桑黄茶、桑黄粉、桑黄颗粒、桑黄酒等50余种产品,其中桑黄茶被山东省认定为山东省第六批知名企业品牌,临清桑黄、临清桑叶茶、临清桑椹干纳入农业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故道桑黄金桑叶茶、故道桑黄金临清桑黄、故道桑黄金羊肚菌乳清蛋白粉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银奖,故道桑黄金桑椹干、故道桑黄金临清桑黄饮口服液、故道桑黄金桑黄粉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桑叶茶获第十四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金奖。临清桑黄食用菌研究技术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临清桑黄被山东省认定为山东省区域公用品牌。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大家。大众日报记者临清为推动桑黄产业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请问下一步工作中,临清在推动桑黄产业发展、打响“临清桑黄”品牌上有哪些举措和打算?刘兆华临清市委常委、副市长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临清桑黄产业的关注和支持。桑黄是临清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临清桑黄”同“东阿阿胶”“冠县灵芝”并称为聊城“新三宝”。我们将以此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立足临清桑黄资源优势,不断稳步提升桑黄精深加工能力,挖掘桑黄文化资源,开拓桑黄产品市场,推动我市桑黄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桑黄品牌提升工程。加强桑黄品牌推介,完善销售平台,坚持线上、线下同步推介,持续提升线上“聊城新三宝”官网抖店、快手小店及品牌产品专区档次,提高线下文化体验店和省内外90家零售店的知名度,深化与漱玉平民大药房等药店合作,抓住旅游消费升级机遇,在辖区景点、酒店增设销售网点,让临清桑黄走进“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动“临清桑黄”地理标志商标和产品培育,探索建立省级行业标准,推动“临清桑黄”实现规模化生产。将清源正本公司的桑黄茶、桑黄咖啡配方及其生产工艺等9项专利技术纳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源头保护范围,保护企业合法利益。二是实施桑黄产业培育壮大工程。立足临清作为“中国桑黄种植示范县”的基础优势,不断提升桑黄产业精深加工能力。用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以及高效特色农业等政策项目资金,聚焦桑黄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乡村振兴产业专班作用,引导清源正本公司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聊城市农业科技园为抓手,持续扩大桑黄种植、精深加工规模,延长桑黄产业链条,不断提升生产中药饮片、桑黄功能性食品等桑黄产品附加值,推动临清桑黄产业深层次、多领域发展,打造全国最大的桑黄加工业基地。三是实施桑黄种质保护工程。做好“临清桑黄”野生菌种保护。开展黄河故道古桑树资源普查、抢救复壮,加强古桑树保护管理,做好古桑树林保护工作。建设“临清桑黄”种质资源库,加强桑黄野生菌种的采集、保存、储备,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桑黄菌种选育技术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培育食用、药用等不同用途的专属品种。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对接,用好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两个技术研发团队,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体系,全面推广临清桑黄栽培技术规范,提升临清桑黄人工栽培标准化水平,打造国内重要的桑黄菌包资源供应基地。四是实施桑黄产业文化培育工程。深入挖掘临清古桑文化内涵,用好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中国桑黄博物馆等资源,以临清桑黄、桑葚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载体进行创意设计,实现文化赋能,扩大产品知名度。探索“直播+电商”的经济“新模式”,依托各大视频直播平台,建立官方直播账号,规范直播内容,对桑黄产品销售、桑黄文创产品、桑庆活动、桑黄饮食文化等实时直播,提高桑黄产品的曝光率。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展览展销、峰会论坛、招商推介、旅游观光、文化艺术等多措并举,打造临清桑黄产业文化过硬品牌。这个问题我就回答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