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内容
- 政策文件
编者按:目前,由山东省商务厅主导的第四批“山东老字号”推荐认定工作正在进行;而《山东老字号认定及保护促进办法》(鲁商办发[2017]1号)也已开始于2017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聊城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聊城市现有中华老字号企业2家、山东老字号企业10家。
老字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积极贯彻与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挖掘老字号品牌文化内涵,弘扬老字号传统文化,中国山东网聊城频道特开辟“聚焦老字号”专栏,对聊城境内老字号企业进行深入报道,敬请广大网友垂注。
中国山东网聊城4月24日讯 (记者 刘江 通讯员 周广普 贾冠男 杜林) 现归属聊城管辖的县级市临清,曾数百年来兴于京杭大运河,并给后人留下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济美酱园,便是这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熠熠发光的珠宝。
在百花摇曳生香的暖春,记者走进运河名城、“小天津”——临清,走进有“江北著名四大酱园之一”美誉、至今仍在正常经营的济美酱园,跟随“济美人”带我们穿越历史,探寻这个“中华老字号”的历史渊源;听“济美人”讲述传承至今的济美老技艺和那背后源远流长的老故事。
济美酱园内景。
发源:清乾隆五十七年创办,字号取自《左传》
临清市济美酿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广普介绍,济美酱园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当年,安徽举子汪永春在临清青碗市口创办南味酱园,汇集临清名流贤仕齐聚一堂,取《左传》“世济其美,不损其名”词句之意,以“济美”二字作为品牌店号。
济美酱园为“前店后厂”格局,铺面十分宏阔,酱、醋、红青腐乳、酱咸制品格具齐全,产品味正精细,生意红火,一时轰动临清。
其时,运河正兴,济美酱园产品也顺运河而名遐南北,来往客商无不以其腐乳、小菜为返乡旅途之备馈赠亲朋好友所需,引来八方客商争相购买。
透过济美酱园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依稀能看到乾隆时期临清商贸的繁盛;道光年间临清运河码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景;临清解放,市民百姓万众欢腾的激奋场面;支援抗美援朝、响应工商业改造、拥护全国政协会议、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以及改革开放、企业改制等……每个时期都镌刻着济美酱园成长的辉煌历程,每个时期都深藏着一个个“津津有味”的经典故事。
地位:济美小菜、豆腐乳曾被清廷列为御用贡品入宫
至清末,济美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产酱菜35万公斤。其产品有干渍、咸渍、酱渍、酱油、味醋、腐乳制品6大类47个品种,尤以甜酱瓜、小菜、豆腐乳享有盛名。甜酱瓜色泽金黄,透明如碧,质地嫩脆,增人食欲;豆腐乳色鲜味香,质地细腻,咸淡可口,营养丰富。
清道光二年(1822年),济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为御用贡品入宫,誉为“贡品小菜”“进京腐乳”,名噪京城。
当时,临清的“济美”与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济宁的“玉堂”,并称“江北四大酱园”。
荣耀:参与中国重大事件,还走出国门
从中华民国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覆盖在济美酱园身上的光环愈加耀眼,它走出国门,上了外国人的餐桌;它在中国部分重大历史节点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1915年,济美小菜、豆腐乳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1920年,济美甜酱瓜首次出口日本。
新中国解放初期,济美号老店曾经与八路军联合办企业以供军需,1949年提供4000公斤甜酱瓜进京,供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使用。1951年,济美号老店牵头联合14家小酱园捐助酱菜80000斤,支援抗美援朝。1953年,济美酱园在临清率先实现公私合营。1956年,临清八家较有规模的酱菜副食店“东茂盛”“西茂盛”“远香斋”“溢香斋”“瑞香斋”“周兴斋”“利民”“茂盛”并入济美,使济美的规模更加浩大。1958年,济美在临清旧城广积门内圈地二百余亩建立新厂区,扩大生产规模。在临清政府的号召下,1959年,济美提供酱菜10000斤赴京以供国庆十周年庆典之用,济美酱园职工代表沈德旭还受到了毛主席亲自接见。
传承:粮栈失火意外催生发明“麦香酱油”
济美酱园是迄今临清仅有的一家被商务部命名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对‘中华老字号’这个荣誉,济美酱园是受之无愧的。因为今年她已经225岁了,并至今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青春活力。”周广普说,济美酱园于2001年6月通过改制注册成立临清市济美酿造有限责任公司,现在主要生产甜面酱、酱油、食醋、酱咸菜、腐乳制品等几大系列150多个花色品种,产品热销北京、天津、济南、鲁西北、河北省、河南省等大中城市。
济美酱园现已拥有150多个花色品种。
多数人认为,济美酱园创始至今,依然能长盛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传统工艺的默默坚守和生生不息的传承。
在济美酱园,记者了解到,济美酱油是精选优质东北大豆为主料,小麦、麸皮为辅料,采用高盐稀态工艺,经100多天的精心发酵酿造而成。“我们生产的酱油与其他厂家的最大区别在于,我们是使用经过焙炒的小麦,所以我们又叫麦香酱油。”车间老师傅说。
济美酱油露天生产车间。
说到麦香酱油,这里还有一个典故。相传清嘉庆年间,济美酱园的邻居是一个卖粮食的货栈,一年遭失火,烧毁了100多石小麦,几近破产。济美酱园东家汪员外大发善心,把没有烧成炭灰的麦子买下,使货栈杨老板度过了难关。汪员外把烧糊的麦子用石磨磨了,做成了酱油,没想到出奇的香。从此麦香酱油名声大振,声名远播。此工艺延续近200年,保留至今,是济美酱园生产的酱油的一大特色。
济美酱园至今还延续着最传统的红腐乳、臭豆腐的制作工艺。老师傅特选东北非转基因优质大豆,采用济美酱园传统的豆腐坯制作工艺,低温培菌,露晒发酵。在培菌室,长好毛的豆腐坯状如刚出壳的小鸡雏,非常可爱。
这里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培菌室里的豆腐盒子,堪称济美酱园的传家宝,最早的有咸丰年间的,现在保存在临清博物馆。现在还在济美酱园使用的豆腐盒子,一部分还是光绪年间和宣统年间的。
济美酱园内,光绪年间留下来的豆腐盒子。
在济美酱园广阔的露天车间,记者看到了规模颇为宏大的、保留最为传统的酱菜缸群,共有大缸1000口,年产酱菜30万斤。
“这里的大缸最早的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是济美酱园老祖宗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周广普说,“这种大缸,如今已没有厂家生产了。大缸上的缸帽,现在只有齐河一家作坊在生产,近100年来,一直都是这家作坊给济美酱园提供这种缸帽。他们生产的缸帽,透气而又不漏雨水,最适合酱菜的制作。”
济美酱园内规模宏大的酱菜缸群。
济美酱园的酱菜,都是在这种大缸里沿用传统工艺经三个月天然酱渍而成,所用蔬菜来自济美酱园的无公害生产基地。“我们的酱菜特点是晶莹剔透、质地脆嫩、酱香馥郁。”车间老师傅说,“我们的生产工艺与其他厂家的不同在于,其他厂家是用成品甜酱进行酱渍,而我们是用酱面焖渍。所以我们的酱瓜也叫闷瓜。”
周广普说,这里也有个小故事。相传100多年前,有一年,济美酱园的酱菜卖得特别快,甜酱生产跟不上了,济美的老东家灵机一动,试着把酱面和蔬菜一同下缸酱渍。三个月成熟后,没想到制成的酱菜更加馥郁浓香,从此焖渍工艺代代流传下来,形成了济美酱园酱菜独特的生产工艺。(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
扫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