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者长逝,风范永存。4月5日清明节,
季羡林
先生及夫人骨灰安葬仪式隆重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士和家乡人民一起,深切缅怀
季
羡林
先生的辉煌成就和崇高风范。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程朝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彭红,中科院研究员、
季羡林
先生之子季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副省长郭兆信,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董凤基、王克玉,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瑛,文化厅副厅长李宗伟,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建军,山
东大学
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蔡德贵,枣庄市市长助理、公安局局长万庆阳,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秘书处党组书记、秘书长梁国典,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处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王大千;中共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宋远方,中共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林峰海,中共聊城市委副书记金维民,聊城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申长海,聊城市政协主席王志刚,中共聊城市委常委、秘书长万志博,中共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贾少勇,聊城大学校长李喆等出席仪式。
我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旋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建鹏,市政协主席唐峰伟,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高景春,市委副书记张连臣等几大班子领导出席仪式。
上午10时,季羡林先生及夫人骨灰安葬仪式在季羡林憩园举行。张旋宇主持仪式并介绍了
季
羡林
先生生平。张旋宇说,
季羡林
先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名誉副主任、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1911年8月6日,先生出生于山东临清康庄镇官庄村。1917年至1929年在济南读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9月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主修印度学,并刻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确立了毕生的学术方向,1941年以优异成绩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5年10月回国,1946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言文学系并担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83年(“文革”期间除外),开创了我国真正现代意义上的东方学研究。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1980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4年起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名誉副主任,1993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曾先后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和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等多种学术职务,是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2009年7月11日上午9时,
季羡林
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张旋宇说,
季羡林
先生逝世后,家乡人民无比悲痛,以各种方式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按照先生生前遗愿,百年之后骨灰回归故里安葬。为完
成
先生遗愿,临清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了季羡林憩园、故居和纪念馆,为先生魂归故里提供了安息之地,也为临清人民及后世子孙凭吊
和缅怀
先生提供了场所。今天,
季羡林
先生及夫人骨灰回归故土,先生及夫人从此将长眠于此。
仪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河,中共聊城市委副书记金维民分别致辞,
季羡林
先生之子
季承
先生致答谢词,季羡林亲属对
季羡林
先生及夫人骨灰进行了安放。仪式后,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各届人士参观了季羡林故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