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家解读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中央农办负责人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新华社2024-02-04  新华社北京2月3日电 新华社2月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 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当天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重要引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推动“千万工程”,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由点及面,扩容建设,经过20多年持续努力,不仅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也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引路,各地都可学可鉴。 “必须看到,我国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因地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搞‘一刀切’。”中央农办负责人说,归根结底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坚决反对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重点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如何保障粮食安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的导向,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要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地方抓粮有动力。同时,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要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这位负责人说,坚决整治乱占、破坏耕地违法行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同时,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作出了部署。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要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落实监测帮扶机制,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进一步提升监测及时性和帮扶精准性。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激发内生动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乡村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只有营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让农民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三个提升”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做好“土特产”文章,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约束力,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统筹农村供水、道路、能源、信息和住房安全等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推进基层减负,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平安乡村。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作出了系统部署。“要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激发农村各类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中央农办负责人说,要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扭住种子这个要害,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这位负责人表示,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坚守底线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3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69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到2.39∶1。”中央农办负责人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目的就是巩固农民持续增收势头,促进共同富裕。这位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经营项目,完善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把给农民的各项补助补贴补到位。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总而言之,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任务,广辟增收门路,让农民群众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中央农办负责人说。(新华社记者于文静 郁琼源)  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2024年1月1日)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由点及面、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做好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一)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完善巨灾保险制度。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扩大油菜面积,支持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加大糖料蔗种苗和机收补贴力度。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二)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健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完善后续管护和再评价机制。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和耕地非法取土。持续整治“大棚房”。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建一块、成一块。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中小型水库建设等工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加快推进受灾地区灾后恢复重建。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  (五)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提升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生产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带动小农户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优化粮食仓储设施布局,提升储备安全水平。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  (七)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健全部门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二、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八)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压紧压实防止返贫工作责任,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九)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保持总体稳定,强化资金项目绩效管理。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统筹用好就业帮扶车间、公益岗位等渠道,稳定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  (十)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可持续发展。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推动建立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三、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十一)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十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支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加工产业园。  (十三)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十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十五)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可单独编制,也可以乡镇或若干村庄为单元编制,不需要编制的可在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通则式管理规定。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实效性、可操作性和执行约束力,强化乡村空间设计和风貌管控。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十六)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  (十七)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有条件的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暂不具备条件的加强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改造,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交通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行动。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巩固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果。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统筹建设区域性大数据平台,加强农业生产经营、农村社会管理等涉农信息协同共享。  (十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十九)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  (二十)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统筹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护,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五、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十一)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健全选育管用机制,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进一步整合基层监督执纪力量,推动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  (二十二)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动农耕文明和现代文明要素有机结合,书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乡村篇。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二十三)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创新移风易俗抓手载体,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承诺践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正向引导激励,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  (二十四)建设平安乡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加强农村防灾减灾工程、应急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增强农民法律意识。  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二十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明确主攻方向,扎实组织推动。加强党委农村工作体系建设,强化统筹推进乡村振兴职责。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突出实绩实效,能整合的整合,能简化的简化,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按规定开展乡村振兴表彰激励。讲好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二十六)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强化改革举措集成增效,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经营风险。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二十七)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强化对信贷业务以县域为主的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精准支持,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加强涉农资金项目监管,严厉查处套取、骗取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十八)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向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来源:新华网   发文时间:2024-02-04
  • 【专家】张雪临清市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2021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同年 8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修改了《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省委、省政府印发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发展实施方案》,2023年7月,聊城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发展实施方案》,同时要求县级制定贯彻措施并组织抓好落实。《临清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都有哪些政策落地?【观点呈现】一是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到2024年年底,建立一所公办独立的托育服务机构;县级财政对达到市级示范的公办独立托育机构给予10万元的建设资金支持,对县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奖补资金。 二是加强生育养老假期待遇支持。符合政策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落实国家及省规定的休假政策。政策内生育二孩及以上的,提倡用人单位增加配偶陪产假5天,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年各增加育儿假5天。设立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护理假,计划生育家庭年满六十周岁的老人,因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独生子女每年累计十日、非独生子女每年累计七日的护理假。三是加强养育成本支持。对完成备案且按照政府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服务机构,由县级财政按照实际收托数,给予二孩、三孩保育费分档补贴,其中二孩标准为不低于300元/人/月,三孩标准为不低于400元/人/月。四是加强住房保障支持。健全支持生育的住房保障政策,二孩三孩家庭于2023 年12月 31 日前在我市辖区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财政发放3万元/套购房消费券。二孩、多孩家庭内均为未成年子女且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家庭,购买我市首套自住房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满足首付款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单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27万,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45万;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我市城镇公租房保障条件的,二孩及以上家庭内子女均为未成年子女且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优先纳入实物配租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医保政策支持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二孩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支付不低于1500元,三孩不低于3000元。城镇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二孩住院分娩医疗费医保政策内报销比例不低于80%,三孩不低于90%。六是加强计生家庭帮扶支持。发挥民政和慈善在社会救助中的保障作用,对我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父母(包括伤残的独生子女),报销单次住院个人自付费用的50%,年度个人救助金额累计不超过5万元。深入开展“暖心行动”,有失独家庭的镇(街)至少建设一处利用率高的“暖心家园”。中秋节、春节等重大节日由镇级组织以登门走访、发放慰问金慰问品等形式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开展节日慰问活动。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政策解读单位:临清市计划生育协会具体联系人:魏洁咨询电话:0635-7101812  发文时间:2023-10-30
  • 专家解读:《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专家解读】《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专家】临清市气象局气象台台长 冯晓宇2023年10月8日,临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2023-2035年)》(临政字〔2023〕43号),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保护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答: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是分析临清天气、气候的重要依据,也是临清市气象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代表的是临清市范围内的平均气象状况,为了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资料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和连续性,以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准确的气象依据,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二、什么是气象探测环境?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三、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范围是哪里,如何保护?(一)保护范围根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临清市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为中心,半径1000米范围内为保护区,即障碍物控制区。(二)如何保护禁止实施下列危害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的行为:1.在观测场周边1000米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修建高度超过距观测场距离1/10的建筑物、构筑物;2.控制区内障碍物与观测场围栏最近距离小于50m;3.在观测场日出和日落方向内(此范围不受控制区限制),障碍物遮挡仰角大于5°。4.在观测场周边500米范围内设置垃圾场、排污口等干扰源;5.在观测场周边200米范围内修建铁路;6.在观测场周边100米范围内挖筑水塘等;7.在观测场周边50米范围内修建公路、种植高度超过1米的树木和作物等。四、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环境保护期限是多久?临清国家基本气象站站址应至少保持30年稳定不变。五、解读机关政策解读机关:临清市气象局联系人:冯晓宇政策咨询电话:0635-2419755 发文时间:2023-10-18
  • 专业机构从业人员解读:《临清市公立托育及示范性托育机构奖补实施方案》,,【专家】魏洁临清市卫生健康局人口与监测与家庭发展科科长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聊城市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聊卫人口家庭〔2022〕2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我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开展,发挥公立托育机构引领作用和示范托育机构示范作用,市卫生健康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临清市公立托育及示范性托育机构奖补实施方案》,奖补的范围是什么?奖补的标准是什么?资金如何拨付?【观点呈现】一、奖补范围(一)公立托育机构“十四五”期间,按照《关于印发<聊城市普惠托育服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聊卫人口家庭〔2022〕2号)有关要求,达到“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标准”的公立托育机构。市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由聊城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专家组进行评审后认定。(二)示范性托育机构“十四五”期间,按照《关于印发<聊城市托育机构等级评审方案(试行)>的通知》(聊卫人口家庭〔2021〕1号)文件要求,经过专家组评审,达到示范性标准的托育机构,同时婴幼儿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6㎡,收托率不低于75%。二、奖补标准给予达到市级示范标准的公立托育机构3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对获评县级示范性托育机构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奖补资金。三、资金如何拨付公立托育机构建成验收后,向市卫健局、财政局提交《临清市公立托育机构建设补助资金申请表》(附件1)、《临清市托育机构奖补资金申报承诺书》(附件3),由市卫健局、财政局审核后拨付。示范性托育机构,向市卫健局、财政局提交《临清市示范性托育机构奖补资金申请表》(附件 2)、《临清市托育机构奖补资金申报承诺书》(附件3),由市卫健局、财政局审核后拨付。四、资金使用要求公立托育机构按照规定主要用于托育机构建设和日常运营管理。示范性托育机构应当按照规定主要用于改善办园条件、教职工培训、提高教职工福利等经费支出。严禁将资金用于平衡预算、偿还债务、支付利息、工资支付等支出,不得从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或管理经费。对未按规定用途使用或其他违反相关管理办法使用资金的,将收回财政统筹使用。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政策解读单位:临清市卫生健康局具体联系人:魏洁咨询电话:0635-7101812 发文时间:2023-10-18
  • 省审计厅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山东省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解读,,省审计厅主要负责同志关于《山东省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解读2023年9月28日,山东省审计厅公开发布了《山东省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鲁审字〔2023〕14号,统一登记号SDPR-2023-0250001),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厅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工作实际,对文件制定方面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问:此次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建设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二十大报告以及《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都对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行使提出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明确了审计机关具有行政处罚权。为更好地对全省审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提供指引,我厅从工作实际出发,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政办发〔2023〕7号)、《山东省司法厅关于组织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鲁司〔2023〕26号)要求,制定了《山东省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问:本基准的出台主要实现什么目标?答: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明确审计机关行政处罚行使情形、适用条件、处罚标准等内容,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审计监督效能,保障审计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问:本基准的制定依据有哪些?答:本基准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问:本基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答:为确保同一行政执法事项的裁量权基准在省域范围内基本保持一致,本裁量权基准适用于全省审计机关。问:本基准与审计厅网站2018年10月发布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相比,有哪些变化?答:本基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审计机关可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两类法定情形,即“拒绝、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的资料不真实、不完整,或者拒绝、阻碍检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以及“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根据违法行为所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区分为轻微、一般、较重、严重、特别严重五个档次,逐项细化了行政处罚的适用条件、处罚标准。与2018年10月发布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鲁审法字〔2018〕81号)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更新法定依据和处罚依据。根据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针对审计机关可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两类情形,分别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七条和第五十条法规定,作为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法定依据和处罚依据。(二)完善行政处罚权适用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七条的新修订内容,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处罚权适用的法定情形,由原先的“拒绝、阻碍检查的”情形变更为“拒绝、阻碍检查、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情形。(三)规定通报批评和警告的适用方法。明确规定通报批评,给予警告仅可对被审计单位行使,不可对个人或非被审计单位行使。针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情形,明确了在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处罚的同时,并可对被审计单位加处通报批评或给予警告。(四)明确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适用范围。相较2018年出台的裁量基准,本次颁布的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适用范围由原先的省审计厅适用、各市县审计机关参照执行,进一步扩展到对全省各级审计机关一律严格适用,强化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的刚性。 发文时间:2023-09-29
  • 专业机构从业人员解读:《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民生实事的通知》,,【专家】陈焱鑫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科长为认真落实聊城市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民生实事的通知》(聊卫函〔2023〕24号)有关要求,切实做好我市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免费检查这项民生实事工作,维护广大妇女健康权益,临清市卫生健康局、临清市民政局、临清市财政局、临清市妇女联合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民生实事的通知》。【观点呈现】一、开展“两癌”免费检查意义?当前,宫颈癌、乳腺癌已成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两种恶性肿瘤,且呈年轻化发病趋势。推进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是保障妇女健康权益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妇女常见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降低死亡率,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二、“两癌”免费检查怎样形成体系建设?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多部门协作配合。各相关部门要将这项工作作为民生领域的重点任务,在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部门间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各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强化组织和政策保障,持续做好发动组织、检查、诊断、治疗、救助各环节的有效衔接,逐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妇女“两癌”综合防治体系。三、“两癌”免费检查分工?市卫生健康局在抓好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管理指标;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加强筛查后续诊疗的连续性,提高检查和早诊早治效果;市财政局将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市民政局继续做好城镇低保适龄妇女数据管理和推送工作;各级妇女联合会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适龄妇女“两癌”检查的重要意义和惠民政策,依托基层妇联组织广泛发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做好低收入患病妇女救助工作,切实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四、“两癌”免费检查如何推进?按照“统筹推进、闭环管理、规范服务”的原则,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乳腺癌筛查工作方案》和山东省“两癌”检查质控方案。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认真履行辖区管理职能,进一步明确质控指标,细化工作流程,规范检查行为,对辖区内“两癌”检查工作质量、检查结果和后续追溯进行全过程管理。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政策解读单位:临清市卫生健康局具体联系人:王殿君咨询电话:0635-7101821 发文时间:2023-04-26
  • 专家解读|《青春护航—全市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治理行动实施细则》政策解读,,全国每年约有3万多人死于溺水,尤其是6月-8月的溺水事件占全年的32%。全国各地未成年人溺水事件频发,特别是夏季汛期极易发生溺水事故。压实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属地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学校教育责任、家长监护责任“四方责任”,健全党委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共同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体系,筑牢立体化防溺水安全屏障,坚决杜绝未成年人溺水事件的发生。把“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与“谁主管、谁负责”结合起来,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工作方针,各镇街、市直相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任务负责本辖区、本部门的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青春护航—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宣传教育贯穿全年。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排查整治(4月底前完成)。第二阶段:全面防范,严防严守(5月—9月)。一是教育为先,宣传预警;二是密集巡查,严防值守;三是巡回督导,动态整治。第三阶段:活动引领,巩固提升(10月—12月)。组织开展“五项活动”,开展防溺水先进单位、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作品征集活动;组织防溺水安全教育学习竞赛活动;组织危险水域电子地图绘制活动。要加强组织保障。一是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市委、市政府建立防溺水联席会议机制,严格落实预防未成年人溺水工作属地责任,定期召开会议,负责做好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工作,分析研判形势,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强化部门、镇(街道)间协调联动,形成防溺水工作合力。二是纳入考核,强化问责。将因溺水引发的学生非正常死亡情况纳入年度教育工作考核,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扣分项。对因工作落实不力等,导致发生未成年人溺亡事件的,严肃追究有关部门、镇(街道)和学校有关责任人责任。三是完善制度,强化处置。严格落实相关案件、信息逐级核实、报告制度。发生溺水亡人的要及时上报,妥善做好善后工作。加强各方联动、信息共享、系统施治、同向发力,着力解决工作中的机制和制度问题。 发文时间:2023-04-24
  • 专家解读丨《临清市市镇村灌排沟渠系统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临清市水利局  郭印坦  高级工程师4月4日,临清市水利局发布了《临清市市镇村灌排沟渠系统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临清市水利技术服务中心郭印坦高级工程师对文中相关的专业词汇进行详细解读。1、土方开挖采用如下两种方案:采用装载机清除植被和表层土,将表层土运至业主指定的位置;采用挖掘机开挖建基面,自卸汽车运输渣料。2、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和方法:根据设计文件和和现场施工条件,土方的施工程序为             清表→开挖→运输操作要求①根据控制点和有关测量资料进行放样。②基础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3、质量控制要点:a机械施工,底高程要求按设计从严控制,最大欠挖量超挖量不得大于30mm,平面尺寸误差不宜超过±30mm;b开挖土方按设计要求全部运往规定地点,零星散土应随时清除干净;c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开挖边坡,设立开挖标志,标出开挖中心线、底口线、上口开挖线的位置。4、弃土位置和堆放高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少占地。弃土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整齐、平整、均匀地堆放。 发文时间:2023-04-05
  • 挖区内的含细根须、草木植物、覆盖草等的表层有机土壤。采用1m3挖掘机清表。2、土方开挖土方开挖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严禁采用自下而上或采取倒悬的开挖方法,开挖时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合适的开挖边坡,严禁出现滑坡现象发生。开挖时按照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线、底高程,不出现欠挖、尽量不超挖。对岸坡坍塌严重的要分层压实填土,按照边坡要求进行施工土方开挖施工程序和方法根据设计文件和和现场施工条件,土方的施工程序为:清表     开挖     运输           操作要求①根据控制点和有关测量资料进行放样。②基础开挖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3、质量控制要点:a机械施工,底高程要求按设计从严控制,最大欠挖量超挖量不得大于30mm,平面尺寸误差不宜超过±30mm;b运土道路一律做成斜坡道。开挖土方按设计要求全部运往规定地点,零星散土应随时清除干净;c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开挖边坡,设立开挖标志,标出开挖中心线、底口线、上口开挖线的位置。其它:1)排除明水:开工前关闭上游闸门,并封堵各支流入口,关闭沿河涵闸,开启下游闸,提前放水腾空河道。2)抽排渗水:顺河道一岸开挖渗水和排水垄沟,利用水泵抽排渗水,排入相近支流或通过涵闸排入田间支沟。3)全断面开挖,一次挖河成形,并利用已挖沟槽作集水坑。4)开工前整修临时道路,修筑进出场坡道。5)弃土堆入弃土位置和堆放高度按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少占地。弃土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整齐、平整、均匀地堆放。冬季施工时,自卸汽车轮胎安装冰雪防滑链用于防滑。施工道路上的坚冰容易造成行车危险,使用挖掘机进行破除。为防止柴油温度过低而不便使用,油罐表面包裹两层草苫子。为防止水箱贮水冻胀,机械停用时放净水箱内水。 发文时间:2023-04-04
  •  第二方面是加快风险处置,支持银行机构加快提升资产质量。对涉及银行处置不良贷款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精准化审理模式,提升金融案件审结质效,保障金融机构权益;完善银行机构风险防控及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落实尽职免责,对银行机构执行差别化的容忍度,有效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积极性。第三方面是优化政务服务,支持银行机构提升工作便利质效。扩大信用信息整合范围,加强政务数据与银行信贷业务有效衔接和利用,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银行和客户的“少跑路”,探索实现政务数据、 信贷业务网上查、网上办。第四方面是加大全方位激励,支持银行机构全面提升经济贡献度。对社会经济贡献突出的金融机构实施政府性资金存放倾斜,正向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推崇重视贡献突出的金融人才,为金融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化服务。《措施》发挥了以下几点作用:一是搭建银企沟通桥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银企对接活动,精准推送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和项目清单,为银行机构提供优质信贷投放载体,促进银企对接合作。二是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逃废银行债务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加快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提高案件办结和执行效率,提高银行资产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三是提升金融科技赋能水平。通过数据整合,实现政务数据与银行信贷业务有效衔接和利用,既有效提升银行信贷产品创新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也提升了市场主体的融资便利度。 该《措施》有利于我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大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其它地区也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发文时间:2023-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