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北京12月20日电(朱思韵)日前,由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主办的“2023年宁波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征集活动评选活动”结果新鲜出炉,10个示范案例和8个优秀案例最终获评。其中,宁波市江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北区发展和改革局报送的《点“信”成金 持续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开创“信贷超市”新模式》入选宁波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秀案例获奖名单。

近年来,宁波市江北区聚焦帮扶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全力破解当前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题,推进小微企业精准滴灌式“扩中提低”,率先推出以信用数据为核心,贯穿需求端、金融端、政府端“三位一体”的“信贷超市”融资新模式,成功实现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

一是破解金融产品适配难,推进“信贷超市”平台联动,让银行放贷“准”起来。针对不同市场经营主体资金需求,开创“信贷超市”,个性化推出“通用版”“实体版”“初创版”“特殊版”四种信用融资版本。“通用版”面向全区所有市场经营主体,“实体版”面向实体制造业企业,“初创版”面向初创企业,“特殊版”针对疫情或灾害影响进行专场服务。

二是破解融资准入门槛高,推进“两无一纯”模式创新,让融资难度“降”起来。信用状况良好、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企业,通过“两无一纯”,即无需抵押担保物、无需保险公司担保、纯信用贷款,便可短期内直接获得资金。企业信贷额度最高1000万元,个体工商户最高300万元,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

三是破解融资企业画像难,推进融资服务应享尽享,让信用评价“活”起来。充分利用信用大数据和浙江小微增信服务平台,对接18个部门数据,精准企业“信用画像”,并实时将相关信息共享给合作银行,实现政府银行并行征信。跟进企业信用动态,及时作出信用状态提示,引导企业争取驰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等荣誉,提升信用资产和信用等级,强化信用意识和信用修复。目前已实现全区40223家小微企业准确画像,助力金融机构快速作出放贷评估。

四是破解金融资源整合难,推进“需求+金融+政府”三端融合,让金融资源“动”起来。与甬城农商银行、杭州银行、鄞州银行、宁波银行、民泰银行、温州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力打通金融资源。联合人社、科技相关部门,整合政策,借力扶持政策,定制个性化融资产品。如联合人社部门推出的“创业担保贷款”,今年以来已帮助150家企业获得政府贴息贷款5800万元。

五是破解融资供需打通难,推进“线下+线上”一体发力,让受惠主体“广”起来。实施走访调研,常态化开展宣讲服务,建立政银企“互信互通”。精准投放融资服务短信,逐步实现辖区市场经营主体全覆盖。借助小微企业增信服务平台线上受理企业需求,金融机构现场驻点江北区,“政银”共助审贷,提高信贷速度。

六是破解市监成果转化难,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成果资产化,让市监名片“亮”起来。依托放心消费建设有效主体清单、守合同重信用公示申报系统、发明专利培育库、诚信经营企业名录库等市场监管数据库,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推出“放心消费贷”“守重贷”“知产贷”“诚信贷”,助力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成果资产化。

“信贷超市”为破解银企双方难题提供了一剂“良方”,通过政府搭台、银企互动的方式,促进政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自2015年以来,已累计帮助3476家市场经营主体获得信用贷款225亿元。

融资服务从“单一种类”到“多元版块”

“信贷超市”切实解决了一大批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堵点,积极引导优质企业利用融资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信用评价从“被动认定”到“主动争先”

积极引导企业争取驰名商标、守合同重信用等荣誉,点“信”成金。截至今年8月,全区拥有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24家,AA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21家,A级“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27家。

营商环境从“跟跑摸索”到“领先示范”

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切实减轻中小微企业资金流转压力,全面提升市场活力。2023年上半年,江北个体工商户新设3110户,同比增长24.40%,新设增幅居全市第三位。在2022年度浙江省“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评估中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排名前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