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提案】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市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142号提案“关于加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提案的答复
- 建议编号:第142号
- 建议人:曲玉双、刘方平、魏星
- 承办单位: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
- 答复时间:2022-05-05
-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事由
关于加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的提案事由
关于加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的提案曲玉双、刘方平、魏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积极响应我市“文旅兴市”重点工作安排,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活动开展,在落实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过程中圆满完成任务。
临清市重点非遗项目在临清市文化生态保护中心组织协调下,联合临清市内多所高职中小学举办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肘捶、临清驾鼓临清龙灯、金氏古筝、临清面塑等我市重点非遗项目在聊城幼儿师范学校、临清工业学校、临清特殊教育学校以及我市京华中学、新华联校、先锋联校等20余所中小学开展培训100余场,惠及学生近2万人。
临清市文化生态保护中心以社区为纽带,先后组织临清面塑、由家喜铺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健脑补肾丸制作技艺、临清剪纸等多项非遗项目来到临清市先锋街道办事处、临清市新华街道办事处等多家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文化服务活动。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非遗文化扎根社区、扎根民间,临清市文化馆和镇街密切配合,精心策划“非遗进社区”活动,以社区为纽带,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和展演活动,开展非遗进社区活动70余场,提高了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加强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并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居民群众在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活跃居民群众文化生活。
在传统节假日期间,组织临清市国家级非遗项目肘捶、临清驾鼓,省级非遗项目临清龙灯、冯圈竹马、金氏古筝、临清面塑等多项非遗项目在临清宛园举办“非遗过大年”活动、临清民俗展活动、“视频直播家乡年”直播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直播活动,在临清市非遗嘉年华活动中,山东快书、魏氏武术、临清面塑等精彩非遗节目相继登场,用不同的艺术展现形式向群众展示了临清特色非遗文化。
除此之外,临清市文化馆公众号推出的“艺梦工程——非遗公开课”“传统文化大讲堂”等线上非遗公开课共推出29期,点击阅读量累计2.3万人次。
下一步,将持续加大非遗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加大紧非遗宣传力度。密配合学校、社区、景点组织各类非遗传承系列活动,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创新形式、挖掘特色,不断扩大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成为我市文化惠民的优质品牌。
(单位盖章 )
联系电话:7119388
抄送:市政协提案办、市政府办公室
1、加强宣传、领导与协调。建议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非遗宣传力度,制定非遗进校园规划,并形成长效机制。
2、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有选择性地鼓励非遗项目进入校园。加强教育局和文化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学校和非遗“互动”。使学校师生了解非遗,零距离领略“非遗”的独特魅力,从而产生学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动力;非遗项目也应该有意识地走进校园,加强宣传和沟通。
3、相关部门要结合社区实际,鼓励非遗项目进社区。每月组织非遗传承人赴市区内各社区进行非遗演出、展板展览、发放宣传彩页等形式进行宣传,赴社区进行非遗讲座、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
4、加快特色文创产品的开发,推进非遗进景区,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合理利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开发具有临清特色和市场潜力的运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旅游活动促进非遗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整理,以可感知的形式让市民和游客体验非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