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98号提案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肘捶传承保护提案的答复
- 建议编号:第98号
- 建议人:薛子龙
- 承办单位: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
- 答复时间:2021-05-06
- 办理结果:解决采纳
事由
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肘捶传承保护提案事由
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肘捶传承保护提案市文化和旅游局
对市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
第98号提案的答复
薛子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清肘捶传承保护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1年临清肘捶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5月申孝生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我市一直积极加强临清肘捶对内对外宣传工作,主动邀请临清肘捶参加各项非遗与群众文化艺术讲座展演活动,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工作。同时,临清市文化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加强非遗保护发展相关法律、管理技能的培训。2019年11月,推动全国首届肘捶技艺研讨会在临召开。2020年5月,邀请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四级调研员蒋士秋来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培训班。2021年春节期间,临清市文化馆、临清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非遗进景点”民俗文化非遗展演活动,临清肘捶展示展演受到外来游客与临清市民广泛好评。
结合您的建议和当前临清肘捶传承保护工作的现状,将积极推进一下工作:
一是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培养力度,扩宽培训途径,并积极支持项目传承人参加省市各级专家研讨会及培训班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利用临清市文化馆线上资源平台,积极推送非遗保护发展相关培训课程;利用文化馆线下资源,多次举办临清非遗(肘捶)培训班;积极引导临清非遗(肘捶)进校园、进社区、进景点等创新性传承发展工作。
二是强化非物质遗文化遗产保护阵地建设,强化旅游景点中的非遗特质。持续非遗进景区工作,加强临清肘捶与临清旅游景点的联系,打造景区内的非遗传承基地。这不仅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造就新时代非遗传承人的迫切需要,也是丰富景区的旅游业态和内涵,助推临清市景区提质增效、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客观需要,更是展示博大精深的临清文化、支持非遗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
感谢对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诚恳希望对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单位盖章 )
2021年5月6日
联系电话:0635-7119392
抄送:市政协提案办、市政府办公室
一、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必须要依附于人或群体的意识和实践才能留存,属于一种“动态”文化。因此,保护非遗的核心就是在于保护“人”,只有保护好了“人”,才能实现技艺传承、知识传承、意识传承、文化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孝生先生幼年学艺,青年时期立志撰写肘捶捶谱,前后历经40余年来往奔波,将多位前辈当年言传身教的拳法心得整理整理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临清肘捶理论和技艺体系。申孝生先生今年已年逾古稀,虽然经过历年努力临清肘捶研究会教授了众多学生,但是被国家和各级文旅部门登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数不多、级别不高,建议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管理和培养,加大对临清肘捶研究会的帮扶力度,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的代表性、权威性和影响力。
二、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阵地建设。近年来,随着省市各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保护力度日益增强。2019年全国首届肘捶技艺研讨会暨非遗金秋成果展在鳌头矶和登瀛广场举办,吸引了数万名群众参与,人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给予报道,扩大了我市文化旅游影响力。以此为启示,建议将文化阵地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起来,借钞关、鳌头矶、文体公园等文化阵地建设的契机,以我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实内容,划定专门区域作为传承基地,以临清肘捶为例,设置临清肘捶文化展室、传承练功厅、室外展示区及主题雕塑等,体现文化支撑的同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宣传推广文化阵地,使二者相得益彰,推进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