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农业农村局
第三季度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2022年10月9日
一、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稳定中有升。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为420169万元,可比价增速为6.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总产值为22803万元,可比价增速为10.4%。粮食生产平稳。全市小麦收获面积78.031万亩,较去年增加128亩,总产量35.258万吨,较去年增加960吨。玉米播种面积81万亩,总产46.02万吨。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面积1.092万亩、纯作大豆播种1.26万亩,预计总产2646吨。重要农产品实现有效供给。蔬菜供应量充足,主要为瓜类、茄、叶菜类、菌类等,三季度(6-8月份)瓜菜菌面积6.3437万亩,产量为26.663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4.33%、2.95%,其中设施农业8023.8亩,产量为2.927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7.82%、39.99%。猪牛羊禽为季度统计,截至6月底,存栏量分别为10.96万头、1.65万头、12.64万头和533.56万只(其中蛋鸡169.26万只)。渔业产量稳中有升。通过改造农村坑塘、发展多种形式的渔业养殖,争取上级渔业发展补贴资金518万元,在新华、松林、戴湾三个镇实施坑塘改造、渔业养殖项目。截至8月底,水产品产量为6167吨,产值为16495万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35%和9.59%。
二、强基础守底线,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堡垒”。今年以来我们将粮食生产安全作为绝不容失的“底线任务”,多维度构建粮食安全体系。一是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保稳产增产。年初我们通过开展“夺夏粮丰收百日攻坚”、科技壮苗、“两减两增”虫口夺粮等系列活动,环环相扣抓麦田管理,克服去年秋汛晚播影响,成功实现苗情转化,夏粮再次取得丰产丰收【面积78万亩,总产35.2万吨,较上年增加960吨】。创新了农技推广模式,构建了“集训课堂、流动课堂、空中课堂”三大课堂,建立了“全方位、广覆盖”农民培训机制,做法得到了各级领导广泛认可,在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二是夯实农田基础设施提升粮食保障能力。用好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优势,争取投资2.78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14.3万亩,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设施基本形成。三是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提升群众种粮积极性。今年为种粮农户发放耕地地力补贴资金1.1亿元;为应对农资价格上涨,为种粮农户发放了三次农资一次性补贴4317.23万元;鼓励农户更新先进农业机械,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551.23万元。
三、争项目争政策,激发农业发展源头“活力”。注重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全力争项目、争资金、争试点、争政策,用好各级项目资金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助推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争取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示范县建设资金2.78亿元,列聊城市第1位;争取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34亿元,已到位1.15亿元,列聊城市第3位;争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资金3000万元,已到位1500万元,聊城市仅2个;争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资金1700万元,列聊城市第1位;被评为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奖补资金500万元,全省仅10个;争取农业生产救灾资金621万元,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补助资金1032万元,已全部到位,列聊城市第3位。另外还争取了美丽乡村建设奖补、农村公益事业奖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奖励、无疫省建设补助、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和能力提升等多项政策资金,截至8月底,已到位资金3.945亿元。8月被农业农村部确定“黄河流域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试点县。
四、聚产业、促融合,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市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德能金玉米入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润林牧业有限公司成功通过“国家羊核心育种场”核验,作为聊城唯一企业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以桑黄和鸡产业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桑黄产业发展迅速,“临清桑黄”产业入选了《全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已形成集菌种选育、人工栽培、产品研发、全域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市桑产业面积2.2万亩左右,其中桑黄种植智能温室大棚3万平方米,拱棚2000余栋,年产系列桑产品2万余吨,总产值8.1亿元;桑黄中药饮片占全国市场70%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桑黄之都”。肉鸡产业,同样形成了集肉鸡的养殖、加工、冷藏、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可实现年出栏肉鸡9000万只,日宰杀、加工肉鸡30万只,总产值12.1亿元,可吸引规模化养殖户300余户,吸纳就业人数2100人,目前正在响应省号召,大力发展预制菜行业。另外,制定了《临清市乡村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围绕粮食加工、中药桑黄及食用菌、猪、牛、羊、禽和渔业等七类特色产业,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建立乡村产业链长制,重点培育链主企业;出台了《全市坑塘治理助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农村坑塘“三变”【变闲为用、变丑为美、变废为宝】为抓手,加快推进乡村坑塘渔业发展,全市具备水产养殖条件的坑塘有344个,已开展水产养殖的75个,面积856亩;8月24日,聊城市水产业绿色发展暨“乡村坑塘渔业”现场观摩会在我市召开。
五、保安全、创品牌,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今年以来完成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检140个,完成“治违禁 控药残”监督抽查572批次,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35548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3848.2吨,抽检合格率98%以上,全面实现农产品带证上市。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临清桑黄”品牌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聊·胜一筹!”区域公用品牌,和“东阿阿胶”、“冠县灵芝”并称为聊城“新三宝”,聊城新三宝直营门店于9月6日于钞关盛大开业。8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临清)桑黄全产业链发展大会在我市召开,至此已连续三届在我市召开。君博牛肉获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
扫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