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工业运行保稳提质”行动。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一是提高运行监测水平,探索搭建全市工业运行监测平台,提高运行监测、研判分析水平,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二是完善小升规培育库,发挥政策激励导向作用,引导小微企业升规纳统。三是关注工业强县、季度稳增长奖励申报,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激励企业向好发展。
(二)实施“技术改造专项提升”行动。力争纳统工业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技改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一是开展全覆盖式调研,摸清全市技改投资项目底数。二是在节能降耗、数字化改造、扩大产能等多个方面,引导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三是重点推动三和纺织织造车间数字化智能技改项目、中色正锐FPC用高挠曲压延铜箔项目以专班化运作,壮大临清新兴产业总量。
(三)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挖潜强基”行动。力争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瞪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中小企业15家以上。一是深入调研摸排,将更多企业纳入优质企业培育库,扩大申报基数。二是跟踪培育库企业发展情况,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助力企业取长补短。三是联合多方力量,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精准把关提升,对存量优质中小企业加强调度、服务,助力企业顺利通过。
(四)实施“创新主体育强扶壮”行动。力争培育市级及以上“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4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2个、工业企业质量标杆1家,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5项以上。支持由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省级轴承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一是采取企业调研、集中培训等方式,加强科技政策宣贯,持续提升企业政策知晓率、覆盖面,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梯度培育市、省、国家三级创新载体,在高精尖研发设备投入、研发人员引进、创新项目及平台创建工作中,主动靠上服务。三是指导企业加快质量品牌建设,争取更多企业入选省质量标杆企业,提高我市品牌知名度。
(五)实施“数实融合加速推进”行动。力争新增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5个。一是加快5G、千兆光网的建设,力争5G基站达到1200个,实现“双千兆”网络高质量全域覆盖。二是完善轴承行业二级节点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中轴网、烟轴云科等本土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建设轴承行业工业大模型,做好工赋百景试点工程建设。三是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实现从智能制造场景、数字车间到智能工厂的持续进化。
(六)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一是依托国家级协会,高水平编制“十五五”纺织产业规划、电机产业规划。二是谋划第九届临清·中国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暨轴承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提升我市轴承产业知名度、影响力。三是完善园区星级评价工作,数字赋能园区智能化转型,推动轴承产业园“增量、扩面”。规划建设电机生产制造专业园区。
(七)实施“高端人才培养引进”行动。力争培训企业家500人次,引育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名。一是利用“揭榜挂帅”机制,柔性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来临创新创业。二是在2024年高层次人才需求摸排基础上,做好2025年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申报工作。三是推进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组织企业家参加行业内高水平交流会、展会,赴发达地区对标学习,开阔视野。
扫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