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专项发展规划
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把提高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学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特色项目建设,着眼学校内涵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校风正、教风良、学风浓的和谐校园,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普通文理为龙头,多语种教学和科技创新、艺体为特色的多元、优质办学之路。
一、总体目标
1.以提高学生外语学科素养为依托,建立多语种有机融合、适合全体学生发展需求、与国家课程配套、具有本校特色的外语教育特色课程体系。
2.通过课程基地的实践,大幅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和较强的外语学习能力,使全体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语言能力以及外语素养都有较大的提升,并使他们具有比较广阔的国际视野以及比较丰厚的中西方文化底蕴。
3.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打造出一支具有先进理念、深厚语言文化底蕴、较强的课程研发能力及高超教学本领的师资队伍。
二、发展规划
1.为高中生搭建一个外语学习的平台。在大力发展英语教学基础上,依托我校已创办十八年的小语种课程教学成功经验,整合我校多语种教师的教学资源,加强与外籍教师及兄弟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利用高校知名课程专家、教授的课程管理理念,不断吸收国内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外语教育教学平台,创设外语教学新环境。
2.遵循外语教学原则,构建外语课堂教学体系。一是构建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融合的外语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构建基础性与实验性相结合的外语体验实践体系;三是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资源平台管理体系,创造外语学习新意境。
3.坚持提供适切学生发展的外语教学思路。促进学生外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外语素养的提升;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学生多元学习的途径,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取成功,创设外语学习新情景。
三、重要举措
1.设置多语种学科基地建设目标。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以“学习、体验、融和、创新”为核心教育理念,通过模型建构、情境创设和内涵拓展,建立文化浸润、体验互动的语言学习环境,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通过多语种学科基地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2.大力推进校际交流和合作。我校注重外部“取经”,定期外派外语教师到名校进修、参加全国教学研讨会,吸收各地先进经验,打造出一支精明强干的多语种教师队伍。刘超老师被人教社聘为人教版日语教科书培训专家,韩艳老师、于凤丽老师被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聘为俄语、日语学科兼职教研员。党总支书记、校长单艳军和刘超老师参加广东省佛山市小语种教学研究与管理发展研讨会并做经验介绍。韩立华、潘红蕾老师参加徐州市日语教师研修会,于凤丽、刘超老师参加山东省英日俄新高考研讨会并作经验分享。刘超老师参加人教社日语教材审读和试教,韩艳老师参加首期中学俄语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作坊。单艳军校长在人教日语空中教研栏目进行专题论坛。
3.建立外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2004年起开设俄语、日语课程,开临清市小语种教学之先河。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发展,小语种特色教学逐渐成规模、上档次,开鲜花、结硕果,以优异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并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了一定影响。2021年,学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日语教学实验校”“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多语种教育发展分会会员单位”。中国教育报、聊城日报专门对我校多语种教学先进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我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长为首的多语种学科基地领导小组,分管校长具体执行课程基地建设。单艳军校长多年来一直苦心钻研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获得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发表多篇论文。小组所有成员中有学校领导以及高中学校的不同年级的优秀教师,长期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工作,年龄和能力上形成优势互补,能够共同完成基地建设任务。
2.制度保障
(1)学习研讨制度。基地建设小组成员围绕承担的基地建设认为,定期召开建设研讨会并做好记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工作。
(2)通报例会制度。基地成员要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每个阶段基地建设情况,及时填写“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表”,及时掌握、分析、基地建设的情况。
(3)专题调研制度。基地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月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基地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4)协作交流制度。在基地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师资保障
我校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日语教学实验校”,于凤丽、韩艳老师被聘为山东省日语、俄语兼职教研员。党总支书记、校长单艳军和刘超老师参加广东省佛山市小语种教学研究与管理发展研讨会并做经验介绍。韩立华、潘红蕾老师参加徐州市日语教师研修会,于凤丽、刘超老师参加山东省英日俄新高考研讨会并作经验分享。刘超老师参加人教社日语教材审读和试教,韩艳老师参加首期中学俄语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工作坊。
4.资源技术保障
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上网查阅资料和基地成员之间的交流。学校教师书吧及市图书馆的大量藏书及相关资料也为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再加上网上阅卷系统和“问卷星”等先进的技术,学校建设可以运用大数据,对照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反馈。通过平台分享,师生共同探讨学习,进而为建设高效课堂添砖加瓦。
教书育人使命无止境,特色发展追求无终点。临清三中将不断完善小语种学科的积累、巩固与创新,努力打造个性化学习平台,真正以生为本,尊重差异,激发潜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学校品牌建设注入新活力。
扫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