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3715810034/2023-22214249
2023-08-24
临清市人民政府
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发文单位:临清市人民政府
时间:2023-08-24
【 字号:

临清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经济开发区,市直各部门:

《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临清市人民政府

2021527


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谋划和推进十四五时期的发展,对于我市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确定的方针政策,根据省委省政府、聊城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相关要求编制的,是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定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  “十三五期间成就与经验

十三五以来,临清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富民强市为奋斗目标,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困难,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13:36.5:50.5调整为2020年的13.1:33.6:53.3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38.2亿元,年均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1亿元,年均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4.5%;进出口总额达到43.5亿元,年均增长5.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421元,年均增长8.1%

城市建设展现新风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跃升,中心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一城三区呈现崭新面貌。对城区30条道路和3座桥梁实施综合改造,28条道路实现高标准亮化,累计建设城区道路53.4公里,雨污分流管网93.9千米,建成海绵城市6.7平方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46.4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9个、老旧住宅小区改造15个、清洁取暖改造7.07万户开展以洗脸、治治乱、管管水、增增绿、亮亮灯、修修路为主题的城市综合整治行动,改造提升大众公园、体育场、登瀛广场。加大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力度,实施住房租赁补贴提标扩围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完善市政道路、绿化亮化、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老城区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建成文体公园及地下人防工程、永兴街综合管廊,推进新档案馆、方志馆、党史馆、政务服务中心、市职业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完善教育、文体、医疗等服务设施,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宜业。秉承修复与修缮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修旧如旧,有序修复部分古建筑和古街巷,恢复老街老巷名称,临清历史记忆得到有效传承。

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在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5.3万亩,粮食总产量连年稳定在14亿斤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极大改善,小麦、玉米综合机械化作业水平达到99%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6.63%;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1.63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4%。农产品质量品牌明显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176个,农业经营主体授权使用·胜一筹!品牌6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达到166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20家;家庭农场167家,其中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5家。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93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和京东村级服务站109个,培育中国淘宝镇2个,中国淘宝村5个,农村一二三产业交汇融合,农业新六产的框架布局基本形成。烟店镇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镇,尚店镇入选2019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烟店、康庄2个镇荣获省级特色小镇,康庄镇被评为2019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尚店镇、大辛庄办事处、金郝庄镇荣获省级农业产业强镇七改工程全面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591公里、改造危桥49座,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建成聊城市级清洁村庄205个,聊城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61个,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党建筑基、精准施策、政策集成、责任包干的工作思路,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十三五期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8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十三五期间,关停小火电机组17.9万千瓦。大力发展生态+”,生态农业、生态制造业、生态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建立,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1.8%13.7%32%31%,重点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到100%,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荣获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市等荣誉。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文化教育、卫生健康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底线民生逐步向幸福民生转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十三五期间,625名高中毕业生考入双一流大学,本科录取率达到53%。建设校舍30.8万平方米,新增中小学和幼儿园学位3万个、床位1.4万张、教师1483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体系初步建立,新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38,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64人,每千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64。促进就业成效显著,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6%。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其中培训高技能人才328人次。新增省级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所,新增齐鲁首席技师1人。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69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积极营造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成功举办临清市首届职业技能大赛和首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城市影院投入使用,数字电视、广播普及城乡。全民体育健身蓬勃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推进,市民健身广场等基层体育运动设施日益丰富,全民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生产活力得到新增强。放管服、投融资体制、商事制度、农业农村等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职业教育、统战、检察、水利、民政等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每年承担省级以上改革试点任务20个左右,形成一批有特色、叫得响的改革经验做法。自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按照上级要求削减行政许可14项,下放(委托)镇街行政权力12项,承接上级行政权力事项277项,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市镇村(社区)三级联通,全程网办率达到97%以上,所有依申请行政权力事项均实现最多跑一次。在聊城市率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600个村居建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市级信息化中心,着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综合执法、盐业管理、行业协会商会等行政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烟店镇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对外开放成果丰硕。进出口总额累计实现193亿元,其中出口177亿元;新增自营进出口企业275家,总数达到464家。烟店轴承市场成功申报省级内外贸结合市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临清市纺织基地被商务部正式认定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临清市被省商务厅等14个部门认定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市、区),山东新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南非博茨瓦纳)被省商务厅等7个部门认定为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青港国际物流临清内陆港项目被评审为2018年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齐鲁号欧亚班列聊城首发仪式在临清内陆港多式联运中心顺利举行。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方位延长服务链条,全面落实服务大使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十三五期间新增22家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到账外资4825.29万美元,涉及机械制造、医养健康、国际贸易、新能源、房地产、教育等多个领域,投资商分别来自香港、美国、德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印度、博茨瓦纳、阿联酋、柬埔寨等10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澳凯轴承与美国瑞尔科技公司合资合作,新腾威公司在南非设立农机海外仓,成信经贸有限公司在阿联酋设立金信誉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境外投资额累计完成6764万美元,新增境外投资企业6家。积极开展产业招商、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千企大走访等招商活动,五年累计签约合同项目282个,实际到位资金350余亿元。大唐2×350MW热电联产、智创未来轴承众创空间基地、烟店轴承智造小镇等项目成功落地。

发展合力得到新凝聚。弘扬勤勉敬业、敢于担当、马上就办、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创新干,担当作为主动干,在全市上下凝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讲政治,提站位,始终把讲政治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工作安排在临清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强学习,树宗旨,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有效解决,脱贫攻坚圆满收官,金融风险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密切了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优作风,提效能,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作风集中整顿效果明显,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流程再造深入优化,为民为企办事效率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18年、2019年营商环境评价结果分别列聊城市第1名、第2名,打造更优发展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十四五期间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必须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积极应对新矛盾新挑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宏观环境。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强烈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明显,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然突出。面对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的新变化,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为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从全省看,随着八大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日益壮大,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更加稳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三大攻坚战、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我市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了重要机遇。从聊城市看,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深入实施,九大产业集群日益显现,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氛围浓厚,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有待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任重道远。

重大机遇。伴随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我市地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核心区,8公里运河河段和临清建筑群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为推动临清市文化旅游融合、加强与沿运河地区合作带来新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随着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加快发展和中原经济区逐步崛起,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创新协同共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速形成,特别是京雄商高铁在临清设立站点、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修建,我市作为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作用更加凸显。市域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临清市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做大做强,改革红利加速释放,运河文化保护利用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速形成,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

主要挑战。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积极做好应对新的风险挑战准备。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国内经济遭遇供需双侧冲击,有效需求不足、投资贸易低迷等问题突出,经济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国内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区域经济格局出现明显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未来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各类要素加速向中心城市、城市群等优势地区集聚,我市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环境。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伴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以及居民对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能源、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更加明显。

我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要关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新兴产业有待培育,企业创新动力不够强劲,生态环保、绿色发展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仍有短板,干部思想仍需再解放,体制机制有待再创新。


第二章发展定位与主要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按照争创一流、走在前列的要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实施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一城三区、制造业强市、农文旅融合、营商环境优化为突破口,推进创新临清”“富强临清”“协同临清”“活力临清”“田园临清”“均衡临清”“文明临清”“美丽临清”“开放临清”“幸福临清”“平安临清建设,打造发展活力强劲、运河文化彰显、开放包容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富美临清,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篇章。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更严要求、更实措施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全市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定不移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省会经济圈、中原经济区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打造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统筹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强化区域、政策协调配合,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全面协调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

第三节发展定位

十四五时期,重点围绕文旅融合、智能制造、区域协调,着力将临清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鲁西冀南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

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立足大运河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同构、开放融合一体的价值特质,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推进中洲古城建设,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规划建设一批精品旅游项目,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内涵和综合竞争力,重现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昔日繁荣,努力将大运河临清段打造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示范区、大运河文化带开放合作新高地、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鲁西冀南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重点,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及纸制品、木制品制造等产业,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设备,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享誉全国的中国轴承工业城和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雄商高铁建设机遇,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雄安新区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文化资源、特色产业等优势,与济南、德州等城市进行深度对接,主动参与区域产业体系分工和区域创新合作,提升临清在省会经济圈的战略地位。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与黄河流域城市的交流合作。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各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桥头堡

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对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需求,以制度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全方位改革为主要特征,全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坚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顺应人口转移的大趋势,大力提升城区、镇区的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鼓励先行先试,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第四节主要目标

三五年远景目标。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经济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大的跨越,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的突破。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双循环合作和竞争的广度、深度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临清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建成法治临清、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文化软实力实现新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中国运河名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与全省、聊城市同步实现碳排放达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基本建成美丽临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转化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形成发展胜势。到2025年,县域经济综合改革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七大新突破一城三区带动作用充分彰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稳步前行,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地位进一步彰显,建成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运河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

——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5%左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善,形成改革引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发展质量实现新突破。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发展质量进一步上升。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引领作用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46个。城乡融合发展向纵深推进,新型城镇化质量显著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0.8%左右,乡村振兴取得更大突破。

——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创新型城市、人才强市建设成效显著,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备,研发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本形成以创新引领和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科技创新主要指标位居聊城市前列。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产权制度、要素市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成果,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与省会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在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的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加速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生态文明实现新突破。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万元GDP能耗、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资源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上级考核目标要求,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治理效能实现新突破。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政府运转更加便民务实高效,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更加完善,城市安全、城市韧性显著增强,平安临清、法治临清、诚信临清建设扎实推进,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治理不断加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民生福祉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质普遍提高,高质量就业更加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基本形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健康临清建设扎实推进,人均预期寿命位居聊城市前列。


十四五时期临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单位)

2020

十三五年均增长(%

2025

十四五年均增长(%

属性

经济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3.2

4.7

6.5左右

预期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4.8

6.1

7左右

预期性

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

16.5

2.6

2左右

预期性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7.1

1.6

6左右

预期性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8.7

7.5左右

预期性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0.8左右

预期性

创新驱动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10左右

预期性

研发支出与生产总值之比(%

2.0

2.5

0.1

预期性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

比重(%

争取达到聊城市平均水平

预期性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个)

2.5

3左右

预期性

绿色生态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聊城市分解指标

约束性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66.2

约束性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约束性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4.4

8.1

7左右

预期性

城镇调查失业率(%

不高于聊城市平均水平

预期性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完成聊城市分解指标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6

7

3.7

7.2

预期性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5.7

2.4

49.4

2

预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不少于4

预期性

人均预期寿命(年)

78.2

80左右

预期性

安全保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完成聊城市分解指标

约束性

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万吨标准煤)

约束性


第三章坚持科技强市打造创新临清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轴承、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推动科教产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冀鲁交界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发挥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头羊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确保临清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明显增长。

加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积极遴选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进入临清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进一步落实研发投入后补助、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贴、创新券、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等普惠性政策,促进企业成长。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递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奖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培育省级瞪羚企业”2家、省级独角兽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

第二节打造创新平台体系

紧扣传统产业升级和未来产业培育,加强与创新活跃地区联动,通过引进共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的方式,推进创新载体梯度培育,打造高水平创新载体。

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投入、有设备、有项目、有制度的标准,鼓励企业自建工程中心、研究中心、技术中心、实验室、中试车间、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基地等各类研发机构,引导技术、装备、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集聚。围绕轴承、纺织、有色金属加工、高端装备、医养健康、高效农业等重点产业布局,培育10家聊城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三和纺织、鲁联机械等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在更大范围上有效覆盖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统筹布局建设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鼓励中色奥博特争创省级技术创新中心。探索政府和高校共建模式,一事一议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来我市建立分校或特色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机构等创新平台。到2025年,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

加强协同创新组织建设。以兴运国有平台运营公司为主导、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为依托,建设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集聚全省轴承领域创新要素,推动轴承产业链、供应链融通创新,提升轴承产业核心技术,解决高端轴承制造卡脖子问题,努力打造省级轴承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区作用,支持三和集团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长期合作研究与技术协作,加快新型纺纱、织造、染整加工技术研发,提升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关键装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建设孵化服务平台。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创客空间、创新工厂,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社会资本建设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发挥智创未来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中的作用。

专栏1 现有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

1.国家众创空间。智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

2.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山东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省专用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省造纸与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省磁力夹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省高精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省级铜合金新材料企业重点实验室。

5.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有限公司聊城基础件(轴承)产业研发中心;(2)山东哈临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哈临新型汽车轮毂轴承研发中心。

6.院士工作站。智创未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胡正寰院士工作站。

7.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山东迅力特种汽车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2)山东润源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3)山东哈临轴承实业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4)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5)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6)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7)山东腾工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8)山东弘发兴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9)山东恒圆精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0)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1)山东新兴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12)聊城鲁寰轴承有限公司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

8.省级工程实验室。(1)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矿山轴承技术工程实验室;(2)中色奥博特铜铝业有限公司山东省奥博特铜合金新材料工程实验室;(3) 聊城康豪液压机械有限公司液压润滑油技术工程实验室。

9.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恒圆精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活塞环工程研究中心。

第三节着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

深入实施人才兴临行动,集聚各方人才,激发人才活力,发挥好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用,把临清打造成为全省县域人才发展高地、人才创业热土。

着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重点围绕纺织、轴承、有色金属、现代农业、新能源、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等产业,积极引进两院院士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紧缺人才。多途径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引导和鼓励企业主动对接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柔性引才、离岸孵化等多种模式,吸引高端人才来临清创业创新。围绕重点产业领域,鼓励企业引进全日制博士、副教授以上高层次人才,引导领军型技术人才在突破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贡献力量。积极培养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大力培育多层次实用型人才。统筹人才队伍建设资源要素,协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和集聚领军型企业家、科技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实施新一轮企业家素质提升行动,着重培育企业家精神。定期组织企业家与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交流,充分发挥企业家推动科技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积极作用。深化创二代培育工程,积极推动临清市传统企业二次创业、新生代企业家创新立业。定期遴选临清市产业领军人才。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业型劳动者,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金蓝领培训项目质量,加大企业后备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稳步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每两年举行一次临清首席技师评选活动,选拔不低于10名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影响带动作用大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授予临清市首席技师荣誉称号。每两年举办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选拔奖励优秀技能人才。每年选拔16名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本地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授予临清市乡村之星荣誉称号。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服务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工程项目,发挥人才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倡树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创新激励制度,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推进人才公寓建设,统筹各方资源,以共建、自建或整合现有房源等方式,加快储备一批人才住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快捷有效的人才绿色通道服务,提高人才服务质量,为高层次人才在住房保障、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优质保障。

第四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市场导向,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以产业为中心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鼓励发展金融创新服务,健全多元化、全方位、可持续的金融支撑体系。大力培育信息咨询、科技评估、检测认证等科技服务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创新型初创企业提供服务。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科学、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一核一带三区多园的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打造国内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省内知名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鲁西北科技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领航区,全面推动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栏2 创新临清建设重点项目

1.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1)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安全可控调心滚子轴承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2)临清市三和纺织集团时尚服装设计研发项目;(3)临清市乳泰牧业有限公司集成高效快繁与基因组选择技术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项目;(4)聊城市中瑞轴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高铁牵引电机轴承保持器研发项目;(5)山东凯美瑞轴承科技有限公司大型矿山装备用长寿命高承载滚子轴承单元研发及产业化项目;(6)山东福马轴承有限公司新型角接触关节轴承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7)山东哈临集团有限公司海洋装备轴承研究项目;(8)山东鲁磁工业科技有限公司震荡型圆形电永磁吸盘研发及产业化项目;(9)山东益矿钻采科技有限公司煤矿智能钻探装备开发与应用项目;(10)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日本纯血和牛繁殖高新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11)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鲁西黑头羊高效扩繁配套技术研究项目;(12)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桑黄抗癌有效成分提取研究项目。

2.创新平台或载体。(1)山东库珀轴承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轴承检验监测一站式技术服务中心;(2)山东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3)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纺织产业研究院;(4)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肉牛胚胎工程中心;(5)临清君博食品有限公司运河黑牛产业研究院;(6)临清润林牧业有限公司山东省肉羊育种、繁殖及疾病防控体系综合研究重点实验室。(7)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

3.其他重点项目。(1)小微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项目;(2)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秸秆化学机械浆关键技术研发项目(3)洛奥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生物科技项目;(4)机械智造创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中轴智慧园·双创基地及配套服务建设项目。



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富强临清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决落实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求,坚定不移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塑造现代产业新优势。

第一节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

按照改造提升一批、培植壮大一批、淘汰关停一批的思路,坚持增量带动和存量提升并重,实施制造业强市四大行动计划七个一批工程,推进轴承、纺织、有色金属、木制品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5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突破470亿元,培育130亿级产业2个,营业收入80亿元以上企业1家,打造一批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及纸制品、木制品制造等产业,联动推进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大数据+”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融合应用,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水平,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享誉全国的中国轴承工业城和世界一流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依托宇捷轴承、博特轴承、中瑞轴承、蓝宇轴承、宇联轴承等企业,发展风力电机轴承、轨道交通轴承、铜保持器、汽车轮毂轴承等优势产品。依托宏鑫机床、弘发兴凯、康豪液压、鲁联机械、昊卓机械等企业,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发展精密机床、液压件、内燃机配件等产品。依托新兴重工、新能燃气等企业,发展LNG等清洁能源相关装备,横向拓展产业宽度,纵向拉长产业链条,与新能源产业形成上下游链条,实现产业间的良性互动。加快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智能制造小镇、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达瑞高端装备产业园、汇鲁动力机械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实现园区提档升级,产业集约化发展。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

——纺织服装。依托三和纺织、秋华纺织、林城纺织等企业,重点培育精梳紧密纺、高支纱、高档面料等产品,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依托三和纺织、即发针织、馨雅纺织等企业,开发流行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向下游延伸推动临清纺织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充分发挥聊城市三和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作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蜡染名城名片,打造全省重要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45亿元。

——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依托中色奥博特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园,支持中色奥博特围绕铜管棒材现有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巩固存量市场新品占有率,发展新型延铜箔等产品。依托鸿基集团,做大做强氟碳、高耐候等高端建材板、绒面彩涂板、网格彩涂板、耐指纹钢板及家电板等产品。鼓励中瑞轴承、鑫源特种钢管、东华轴承钢管等中小企业,提高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35亿元

——食品医药产业。依托德能金玉米、小王子食品、华鑫面粉等企业,重点发展玉米淀粉、多功能糖、谷朊粉、膨化食品、高档糕点等;依托润林清真食品、君博食品、东盛食品等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做好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提高产品档次,打造鲁西高端肉食精深加工基地;依托乳泰奶业,壮大原奶生产基地,培育山东奶业名牌。依托恒发卫生用品,扩大口罩、手套等医用产品产能和种类;依托东阿阿胶(临清)药业有限公司、清源正本生物医药,发展桑黄全产业链项目。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65亿元。

——造纸及纸制品。依托中冶纸业银河,建设造纸及纸制品产业园,完善制浆、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发挥自制木浆成本优势,强化银河瑞雪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效应,稳定产品质量,提升银河皓月、银河如意、银光等产品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站作用,开发纯质纸、经典纸、图书专用纸、单透膜原纸、热转移印花原纸、一体机专用纸等特色化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销售渠道,实行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55亿元。

——木制品制造。加快发展松林家具文化产业园,依托久林木业、兴榆木业、鲁班木业等企业,发展现代榆木、新中式、明清仿古家具等,提升产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打响老榆木家具品牌,打造鲁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以老榆木为主的实木家具产业基地。培育壮大成信木业、森亚木业等企业。到2025年,营业收入力争达到11亿元。

培育壮大新兴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节能环保。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提升装备技术和服务水平,提高传统产业产品能源效率,发展节能装备制造业,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围绕电机节能高效化、控制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电机行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加快引进节能服务公司,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依托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大力推进造纸废渣、污泥、粉煤灰、建筑垃圾、农林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依托临清市至简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培植壮大汽车拆解可回收资源再利用产业。推广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支持中盛(临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轻质建筑材料发展。

——高端装备制造。加强与洛阳轴承研究所、河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提高轴承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以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为主攻方向,加快打造风力发电、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高端轴承,推动轴承产业高端化发展,构建未来竞争新优势。围绕机械装备智能化、自动化、成套化的技术发展方向,以核心工艺技术、关键零部件、关键作业装置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精密机床等产品。

——新材料。依托中色奥博特,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开发各类板带产品,加大铜箔、合金箔新品研发,快速实现产业化,替代高端进口产品。依托山东凯美瑞轴承等企业,大力开展新材料涂层轴承研究,开发新材料轴承产品。引导三和纺织、即发针织、馨雅纺织等企业应用新纤维新材料开发流行服饰、床上用品等产品,向产业链下游延伸。

——生物医药。依托清源正本生物医药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依托洛奥医药健康产业园,加强生物制品、多肽类产品、护肤品、口服制剂、保健品的研发;依托恒发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研发高端生物医用敷料、医用植入型纺织材料、功能型尿裤,进一步开发产业用纺织品的潜力市场。依托玉源乳胶手套,扩大医用产品产能和种类。

——新能源。有序推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以临清市700MW风电项目、大唐临清分散式风电项目、临清市110MW集中式光伏等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我市风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继续淘汰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合格,能耗、安全、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持续整治散乱污企业,依法依规倒逼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依据企业综合评价结果,实施差别化的用电、用水、用气等资源要素价格,以及差别化的用地、排放、产能利用、融资、财政扶持等政策,对优先发展支持的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依法落实企业重组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的信贷支持。加强重点项目规划布局,强化市场供需趋势研判和信息引导,建立工业新增项目评价标准,把好项目入口关,防止新兴产业出现重复投资和过剩产能,形成新的产能过剩行业。

第二节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趋势,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探索产业变革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培育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动力。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市场主体主动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

——现代物流。规划建设铁路物流园,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发展。依托青港国际物流,发挥内陆港功能,强化临清市内陆港货运枢纽场站建设,打造京冀鲁豫交界区域性集装箱集散中心。以京雄商高铁临清东站为核心规划建设高铁物流园区,提升临清市货物中转服务能力。以现有物流设施为基础,建设覆盖市、镇(街)、村三级交通枢纽节点的物流网络体系。做大做强冷链物流,加快发展智慧快递物流,促进邮政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十四五期间,实现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力争将我市建成服务冀鲁豫、辐射全国的鲁西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现代金融。加快推进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发展,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扎实推进县域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建设,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健康发展。优化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入推进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着力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创办或参股各类金融机构,推动企业合法利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进行融资,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推进有实力企业上市进程,在十四五时期争取有1家以上企业在主板上市。

——电子商务。依托轴承、木制品、卫生用品、农产品等产业基础,打造一批网货基地和网货品牌,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在企业生产经营、商贸流通和三农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保持网络零售额稳定持续增长。推进供应链金融云平台、郑州流通一号店品牌运营有限公司临清市轴承仓储营销中心建设,持续做强轴承商务服务中心、中国(烟店)轴承产业云平台,打造鲁西最大的跨境电商聚集区。建设松林木制品数字产业园,打造鲁西北最大的以老榆木为主的木制工艺品电商聚集区。加快金郝庄卫生用品电商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卫生用品电商OEM基地。支持八岔路农村电商示范区建设,打造华东地区知名的农产品(地瓜等)电商网货基地。鼓励企业积极融入现有大型电商平台,探索合作建设或自建企业(行业)平台,带动本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触网上线,提高企业销售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持续提高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水平,注重实用型电商人才培养,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挥临清轴承、纺织、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依托轴承商务服务中心、库珀轴承热处理研发推广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等平台,大力培育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等服务,促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服务业新动能。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服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应用。重点发展智能设计、协同设计、绿色设计,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工业设计植入,支持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以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导向,依托优势产业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展、会、节、事一体化发展,促进会展与旅游、商贸、商务、制造等产业深度融合。继续提升临清·中国轴承、零配件及专用装备展览会办会水平,积极谋划大运河文化会展活动。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健康养生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商贸流通。完善城乡商贸网络,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支持中小商贸、零售、餐饮、批发企业聚集发展,实现电商平台与快递企业的优势互补和创新合作,提升现代商贸流通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水平,满足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消费需求。古城区以传承、保护和发展古城文化为原则,保持原有商业街的城市肌理,不断完善商业基础设施,重点发展以运河老街项目为载体、具有老临清韵味的运河美食、特色商业及旅游纪念品经营等产业。老城区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升城市品位为原则,以大型商业项目的升级换代、重点区域的更新发展和特色商业街区建设为抓手,持续做强三和购物广场、银座购物广场、金鼎购物中心等零售企业和经一路特色美食街。新城区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就业为原则,打造冀鲁豫交界处的商品集散地、人流聚集地和信息服务中心,重点在城南城东新区发展高档商业综合体、星级酒店和特色美食街(城)。借鉴沙县小吃模式,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美食文化,推广临清运河什香面、临清烧麦等风味名吃,培育一批名师、名菜、名点、名店,打造临清味道特色美食品牌。推动餐饮企业向集约化、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支持龙头企业打造集食品销售、餐饮连锁经营、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提供商。支持中小超市、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加快发展,鼓励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十四五期间,围绕南部新区阳光财富城商业综合体、老城区新都汇商业综合体、高铁新区商业综合体项目建设,着力培育3家有区域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努力构建大商贸格局,全面提升区域影响力,把我市建设成为冀鲁交界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

——健康养生。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举办的原则,完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服务体系,发展健康养生、健康旅游。以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为契机,依托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中医院等医疗机构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发展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健康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依托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幸福院、卫生室、农家书屋等为农村留守、孤寡、贫困、残疾等老年人提供关心关爱服务。鼓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医疗病床,为小型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关爱之家、邻里互助养老点等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重点培育健康养老、老年康复、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重点业态,打造辐射周边的健康医疗服务中心。以南部新区医养健康工程和山东湄公河投资有限公司中医康养项目为基础,依托华美医院、新区医院、青年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聊城大学幼儿师范学校、临清市工业学校,全力打造南部医、教、养精品综合服务区。围绕健康促进和健康监测设备、慢性病治疗、康复护理、应急救援、旅游休闲等领域,综合考虑老工业区、回族居民集聚区的实际情况,开发更多人性化、高品质、多功能的健康养生用品。突出运河文化和生态休闲养生文化,重点支持魏家湾运河休闲养生小镇、古沙洲森林公园、临清中华海棠园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

——房地产。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思路,实施差异化供地,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商品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商业综合体建设,发展产业地产、楼宇经济。发展房产租赁市场,规范房产中介服务。开发复合地产,鼓励房地产企业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支持新建小区配建老少居、老人房、养老公寓。

——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开发具有老年生活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服务、休闲旅游等服务产业。实施家政服务专项培训工程和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推动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幼儿保育、法律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第三节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发挥数字经济乘数效应,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经济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打造数字临清、云上临清

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发展互联网+”制造新模式。鼓励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特色优势产业,对接卡奥斯(COSMOPlat)等优势工业互联网生态圈,实现层级提升、借力发展。支持宇捷轴承、博特轴承、智创未来、三和纺织等企业提升智能制造应用能力,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瑞轴承、蓝宇精密轴承、鸿基集团等企业搭建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贯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打造新型企业工业互联网生产组织体系和商业模式。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国内知名的工业信息化研究机构开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5G 等合作,鼓励中型以上重点企业建设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平台。

大力发展5G产业。推动5G+产业园区(聚集区)建设,在轴承产业园区、家具产业园区及重点企业聚集区,推动5GNBIoT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全方位提升产业园区(聚集区)智能化管服水平。到2025年,打造5G+产业园区(聚集区)场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1个以上。开展5G+工业应用试点示范,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导向,在轴承、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造纸及纸制品、纺织及服装、食品及医药、能源电力等行业企业中开展5G融合应用,支持企业运用5G技术对装备和管理方式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5G工业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基于5G的跨行业跨领域以及行业级、区域级、企业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工业制造示范场景,到2025年,培育15G产业及行业应用试点示范企业。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环节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中的运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智能物流、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发展。

实施数据聚能行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建设,对接政法、交警、消防、综合执法、住建、应急管理、环保、交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共享一个数据库,构建数据中心系统,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动态建模等技术,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提供精准数据服务,达到精确、快速、高效管理的目的,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创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县。发挥密码在数字经济中的保障作用,完善智慧城市密码服务支撑体系,将数字化经济发展与密码安全保障支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并做好密码安全评估工作。

第四节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优化和重塑产业结构,做好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文章,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打造相互竞争、共同繁荣的优良产业生态。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强化式发展思维和产业生态理念,推行链长制,重点打造轴承、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食品医药、造纸和纸制品、木制品制造等产业链条,逐一绘制产业生态图谱。聚焦优势领域,培育产值过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领航型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引进1-2家金融机构,推动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着力对接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坚持金融工作日工作机制和企业金融辅导员制度。健全监测预警机制,科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化解地方法人机构风险,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认真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地方金融领域违法行为的专项排查工作。加强金融普法宣传和社会诚信教育,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规范金融秩序。结合机构改革和全市深化改革要求,继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维护我市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第五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我市基础设施的卡脖子问题。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强力推进5G网络建设,加快全市及重点应用区域5G规模组网和商用。到2025年,建设5G基站820处以上,实现5G信号深度覆盖和规模商用。推动城市千兆宽带网络接入和百兆乡村建设,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发展。强化数字惠民和数字政务建设,推进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临清时空大数据平台、爱山东”APP临清分厅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智能化。统筹落实系统上云和对接互通工作,推动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数据支撑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的能力。推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打造服务临清经济社会发展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区域快速交通强化对外交通联系,规划研究临清至濮阳、临清至济南高速公路,推进京雄商高铁临清段、德上高速公路临清连接线、省道248临观线漳卫河大桥、大唐铁路专用线、S323改线工程建设,打造内畅外联、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近期重点推动形成两环八射路网布局,远期形成五环八射路网布局,推进铁、桥、路综合交通体系的立体布局和互联互通,形成老城区与新城区有机连接的快速交通网络,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区与乡镇组团30分钟交通圈。健全建、管、护、运长效机制,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再上新台阶,形成覆盖广泛、能力充分、衔接顺畅、安全可靠的农村公路网络,全面改善农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发展速度、网络规模和管理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县乡三级及以上道路每年提高1%,农村公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和公交一体化建设,十四五期间,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规划研究航空A1类通用机场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扩大航空在空中巡逻、交通巡查、灾难指挥、引导疏散、应急救援、医疗卫生、空中旅游、农林喷洒、航拍预测绘应用范围,形成临清特色航空亮点。

构建现代能源利用体系。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应用规模,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动临清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支持在用电集中区域规模化推广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加强大型光伏电站建设。有序推进风电开发,推动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完善分散式风电的并网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生物质能,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农业生产废弃物和工业废渣进行生物质能转换,实现资源化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优化输电网结构,加强与省、市电网的衔接。到2025年,形成以5220千伏变电站为电源,19110千伏变电站为支撑,110千伏电网双侧电源链式、10千伏电网架空多分段适度联络的标准网架结构,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

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方针,以建设水资源调配网、防洪调度网、水系生态网三网融合的现代化水网为突破口,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城区排水管网升级改造等水资源调配工程,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供水网络,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结构。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稳步推进京杭大运河(会通河)临清段综合治理、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城乡河道水系生态修复等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支流治理、涝片治理、城市防洪等区域治理工程以及坑塘治理、沟河疏浚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高流域、区域以及城市防洪除涝水平。实施河道生态综合整治工程,改造中小型泵站58座,改造危桥95座。不断创新灌区建设和管理理念,努力实现灌区投入多元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系统化、环境园林化、用水科学化、效益最大化,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灌溉保证率,创建设施完善、管理科学、节水高效、生态良好的智能化现代化灌区。以实施位山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和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为契机,大力推进农田集约提升和耕地挖潜改造,逐步完善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改善灌溉面积,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农田水利灌溉保障体系,促进农业稳产、提质、增效。到2025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4,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0万亩。

专栏3 现代产业重点项目

1.装备制造产业。(1)临清轴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高端轴承产业园项目;(2)智创未来轴承科技园;(3)君安国际轴承产业港项目;(4)临清市经济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园;(5)济南泉润陶瓷科技有限公司精密液压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6)临清市永捷轴承年产5000万套高端轴承项目;(7)临清市轴承创业创新综合体园区;(8)临清市宇捷集团轴承智能制造园;(9)山东中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汽车、拖车零部件出口产业园项目;(10)临清市至简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中国·临清汽车金融信息港二期项目;(11)山东博涛电机有限公司年产30万台电机产品项目;(12)山东融欧轴承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套高端轴承项目;(13)临清市风火轮轴承有限公司专用特种轴承产业园项目;(14)临清市宇联轴承高端轴承配件智慧加工基地项目。

2.纺织服装产业。(1)临清博轩纺织有限公司10万锭全自动赛络紧密纺生产线建设项目;(2)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200台喷气织机技术改造项目;(3)临清秋华纺织有限公司应用喷气织造技术生产品质坯布技术改造项目;(4)临清市祥华织布厂年产300万米包装布项目;(5)临清市永超纺织有限公司年产2800吨棉纱加工改进项目;(6)临清市誉航纺织有限公司年产720吨棉纱加工扩建项目;(7)临清市荣峰纺织有限公司年产6000吨棉纱技术改造项目;(8)聊城玉纤纺织原料有限公司年产2130吨棉纱及捻线项目。

3.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1)临清市华泽钢管有限公司钢管生产线改建项目;(2)聊城中瑞轴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轴承保持器产业化项目;(3)聊城中瑞轴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圆柱滚子轴承铜保持架项目。

4.食品医药产业。(1)山东洛奥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医药物流健康产业园项目;(2)临清清源正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生产及桑产业园项目;(3)山东恒发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扩建日产100万只口罩和年产1亿包湿巾项目;(4)山东康百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年产2500吨高档卫生用品技术改造项目;(5)临清市豪迈面粉有限公司小麦粉生产、深加工扩建项目;(6)聊城鑫浩饲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大豆粉项目;(7)山东聊城曲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妆品储存销售项目。

5.造纸及纸制品产业。(1)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2)临清市顺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工业用纸项目。

6.木制品制造产业。(1)临清市弘秦装饰板有限公司年产5万平方米新型装饰板项目;(2)临清市坤宇木业有限公司年产细木工板8万立方米、胶合板12万立方米扩建项目;(3)临清市格美家具有限公司年产800套家具项目;(4)临清市鼎元木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立方米建筑模板项目;(5)临清市久林木业有限公司年加工3000套家具项目;(6)山东润宇模板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桥梁模板;(7)临清市成信木业有限公司年产16万立方米混土模板胶合板扩建项目。

7.新材料。(1)中盛(山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生产项目;(2)中铁集团中铁集团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项目;(3)临清市晟世塑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3万立方米绿色环保塑料板项目;(4)山东湄公河投资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高端装备材料、精密液压装备制造产业化项目。

8.新能源。(1)临清市700WM风电项目;(2)大唐临清分散式风电项目;(3)临清市110MW集中式光伏项目;(4)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

9.数字经济。(1)临清智慧城市运营中心项目;(2)临清鸣鹤精密机械制造智能化项目;(3)华众液压润滑油及液压装备数字化分销项目。



第五章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协同临清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着力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第一节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

着力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中高端供给,提升临清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施知名品牌培育工程,强化政策激励和规划引导,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品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支持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省长质量奖、山东优质品牌、山东知名品牌、山东老字号等,重点推动临清轴承”“松林家具”“沙土地瓜等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打响运河黑牛、临清湖羊、桑黄等农业品牌和三和纺织、银河纸业、中色奥博特、智创未来等企业品牌。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动,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积极探索推进烟店轴承市场纳入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学习浙江义乌、江苏叠石桥家纺城、浙江海宁皮革城等市场采购贸易试点经验,适时申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全力打造一站式关税贷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协会、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轴承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推动企业之间形成长期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稳定的技术开发创新体系,构建关联互动、优势互补的出口产业链条,强化临清轴承的品牌效应,吸引外贸货源回流,通过一站式平台实现规模化出口。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产业链堵点,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有效衔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第二节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快推进内外经贸一体化发展,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认证认可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机遇,借助山东自贸区、上合青岛峰会等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与有密切经贸往来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临清内陆港扩能升级,发挥好内引外联作用,把临清打造成为冀鲁交界海铁联运重要枢纽城市,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融入节点。

第三节推动消费扩容升级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品质化、智能化、多元化、服务化升级趋势,发展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培育特色消费品牌,打造特色消费载体,传承振兴中华老字号临清济美,山东省老字号卫河酒”“健脑补肾丸等传统品牌,培育形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体验、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区域性消费目的地,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推进实物消费提档升级。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促进社区生活服务集聚式发展,鼓励建设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推动银座商场、金鼎商场、商博瑞商场等传统商业综合体加快创新转型,改造建设高品位步行街,促进商圈建设与繁荣。合理配置居住小区的健身、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更新城市公共领域用车,积极推动农村车辆消费升级,完善充电桩规划布局,争取创建充电桩示范小区1-2个。鼓励创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绿色电商等流通主体,开辟绿色产品销售专区。全面推进绿色消费,积极发挥公共机构带头作用,加强绿色消费教育宣传。

促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加强商业与旅游、文化、娱乐、健身、会展等产业行业融合,培育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服务消费。大力发展老年护理和长期照护服务,加大家政服务业岗位培训实施力度,开展家政服务人员水平评价工作,加快健康美容、家庭管家等高端生活服务业发展。支持教育培训机构开发研学旅行、实践营地、特色课程等教育服务产品。推动体育与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积极推进农民运动、篮球比赛、武术比赛等民间自发组织的体育赛事活动。依托大运河,培育发展沿河消费带,布局发展休闲健身、滨水娱乐、时尚餐饮、温泉度假等设施。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聚焦产业优势,以电商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淘宝镇淘宝村创建为抓手,加快古典家具、休闲食品、妇婴用品、初级农产品、地方特产等传统产业电商化改造,积极发展直播带货,助力消费升级,力争到十四五末,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分别达到4个和10个,为乡村振兴贡献电商力量。

拓展城乡消费市场。着力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培育壮大流通主体,畅通城乡循环,提升城市消费供给水平;积极发展便民消费,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大力提升服务消费,补齐农村消费短板,推进乡镇商贸中心建设,扩大农村大宗商品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布局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中心村融合发展的新型消费网络。突出中心城区消费引领作用,优化商圈、商街、商场、商铺等商业设施规划布局,形成柴市街休闲购物圈、新都汇城市综合体、运河老街特色街区、商博瑞商业区等城市商圈体系。因地制宜培育步行街或特色商业街区,推出一批临清特色消费网红店、打卡地。提升老字号品质消费,发展特色节庆消费。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连锁超市等社区商业。推动夜间经济24小时便利店建设,丰富夜间经济业态,重点培育柴市街、运河文化广场、文体公园、运河老街、新都汇等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县域消费活力。培育发展镇域消费集聚区,培育建设烟店镇、康庄镇、松林镇、八岔路镇4个乡镇商贸中心。升级快递下乡进村,建设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丰富农村消费场景,发展创意农业、生态体验、特色民宿、农村康养。到2025年,培育现代商贸集聚区1个,特色夜间经济集聚区2个,特色商业街区3个,打响具有鲜明临清特色的新品牌1个和老字号2个。

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升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加强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临清行动,聚焦网络消费、服务消费、品牌消费和民生领域消费,完善消费产品和服务质量治理体系、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建立健全消费者信息保护、数据交易、开发利用等相关制度,加强消费维权服务站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隐私。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试行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鼓励金融消费创新,规范发展消费信贷,提升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升投资精准化水平,以有效投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等领域短板。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科学谋划、储备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牵引性强的重大转型项目,分领域建设项目储备库。围绕制造业强市,聚焦轴承、纺织、有色金属等制造业产业,每年筛选储备新建项目、技改项目80个以上。聚焦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优势产区批发市场建设等现代高效农业,每年筛选储备重点项目30个以上。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等领域的项目储备。狠抓项目落地,力争更多项目列入省和聊城市项目盘子。

突出抓好项目要素保障。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强化土地、资金、能耗、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保障。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支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吸引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建立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盘活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全面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推进能耗指标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建立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服务保障清单,定期调度环评办理情况,确保环评审批全流程提速。畅通项目建设融资渠道,完善政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和合作机制。健全政府引导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化投入机制,推广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依法依规开展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达效。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第六章全面深化改革打造活力临清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推进临清市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扩大有效制度供给,打造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

第一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建立更高标准的现代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基础性制度,使市场准入更加畅通、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加强产权激励。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特色产业集群、优势企业、核心主业和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深化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进机制,坚决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加强对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协商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第二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破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规范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具体办法,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引导劳动力要素有序流动,建立城镇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畅通劳动力和人才流动渠道,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保障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要素价格机制,完善城乡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制定与发布制度。健全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规范治理要素交易平台,健全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稳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

第三节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

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压减一般竞争性领域支出,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快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统一各级财政预算管理,将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用系统化思维规范预算管理各环节业务,通过将规则嵌入系统,强化制度执行力。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推动绩效管理向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拓展,完善绩效管理链条,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作用,到2023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认真落实上级关于金融改革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优化间接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渠道,努力提升县域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水平。深化农商行和村镇银行机构改革,引导地方金融组织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第四节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基本规范,实行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管理制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新政务服务大厅,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好改革,推进我市政务服务便利化、智能化、人性化迭代升级。实现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完善“12345”市民热线、企业吹哨、部门报到、践行初心使命八个一等工作机制,推进三遍访常态化。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

第五节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给

推进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除户籍、土地、资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退出农村权益制度,探索其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具体办法。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二级市场。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集体林权等抵押融资以及承包地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等担保融资,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搭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选择一批产业园区或功能区,打造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创建一批城乡融合发展典型项目,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和高效配置。


第七章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田园临清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临清力量。

第一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调优种养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农业产业绿色高效发展,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永久基本农田质量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和激励机制,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集成推广优良品种、关键技术和现代化节水、节肥、节药新机具、新设备。实现粮食生产良种化、标准化、绿色化、机械化和服务全程社会化五化目标,带动全市粮食生产转方式、提质量、增效益,实现绿色粮食可持续发展。实施粮安工程,建成与全市粮食收储规模和保障供应相匹配的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全市高标准农田保持在60.0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保持在14亿斤以上。

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巩固山东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持续推行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补贴政策,推进主要农作物全程全面、高质高效机械化发展,为聊城市创建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市奠定基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节本增收。到202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牧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产品深加工工程,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发挥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鼓励临清市华鑫面粉有限公司扩大小麦精深加工规模,支持临清德能金玉米生物有限公司推进玉米精深加工,实现粮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构建粮经饲多元种植结构,支持在金郝庄镇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在尚店镇、魏湾镇、戴湾镇、康庄镇、老赵庄镇、青年办事处、大辛庄办事处等镇街发展青贮玉米种植。

稳定蔬菜种植面积,适当调减效益差的小拱棚面积和露地菜面积,建设钢架结构大拱棚、冬暖式大棚、连栋棚和玻璃温室等多种类型的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和高标准蔬菜温室示范园。以尚店镇司洼食用菌基地、潘庄镇后汪堤扶贫蔬菜种植基地、青年街道牧青农场、新华办事处中农基地、先锋办事处草莓基地、金郝庄镇世纪花园农场、康庄镇后善村大棚蔬菜基地、刘垓子镇格润莱福基地等规模蔬菜基地为载体,保障菜篮子供应,打造区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支持在蔬菜基地中配置预冷设施,完善冷链贮运体系,推广先进设施设备;加大冷藏保鲜企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强蔬菜产后清洗、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

大力拓展生态林果产业基地,发展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示范基地和种植企业(大户),培育一批生态林果著名品牌。依托新华樱桃园、大辛庄蜜桃发展生态采摘项目,依托魏湾镇中华海棠园育苗基地、青年办事处华森苗木公司、刘垓子镇楸树苗繁育基地发展集约、高端、定制苗木项目,依托清源正本有限公司开发桑葚茶、桑葚酒、桑黄等产品,推动林果产业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发展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产业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依托乳泰牧业等龙头企业,引导带动尚店、戴湾、康庄形成奶牛养殖优势集中区;依托君博食品,打响运河黑牛品牌,带动肉牛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临清湖羊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把润林牧业打造为全国湖羊供种基地;充分发挥省级肉羊优势产区有利条件,完善核心育种群、扩繁群、生产群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扩大鲁西黑头羊种群规模;以双圣养殖公司为龙头,建设肉鸡养殖、屠宰示范基地,建立肉鸡自繁自育、屠宰分割、精品加工的全产业链现代化肉鸡发展模式。以八岔路镇、刘垓子镇牧原生猪养殖建设项目为突破,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补足生猪产业发展短板。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促进农村土地规范高效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到2025年,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45%以上。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发展产业联盟,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果品协会、蔬菜协会、畜牧协会等农村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扶持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村经济组织,构建形成龙头企业+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农民合作社纽带作用,推进国家级、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全面推进农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引导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鼓励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变,支持家庭农场领办合作社。到2025年,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稳定在20家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家。

实施品牌农业创建行动。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鼓励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支农项目,引导其通过三品一标认证,充分利用·胜一筹!宣传推介平台,打响临清市农产品品牌。推广临清椹果地理标识品牌,形成品牌体系。到2025年,新增农业经营主体授权使用·胜一筹!品牌2家以上,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

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快农村三产融合,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深入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重点发展面制主食、方便食品、鲜食产业、调味品、食用油、饲料、食品添加剂等加工业,支持泰诺食品脱水蔬菜、康千顷冷库等终端型项目建设,开展蔬菜精深加工设备、工艺、技术的研究和改进,扩大畜禽屠宰及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加工种类,提高农产品加工质量。打造蔬菜冷链物流,在有条件的基地中配置预冷设施,完善冷链贮运体系,推广气调库等先进设备;加大冷藏保鲜企业升级改造力度,加强蔬菜产后清洗、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农产品加工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到2025年,创建农产品加工强县,新增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2家。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依托自然人文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挖掘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传统农耕文化,发展文化传承、农耕体验、休闲观光等农业体验新模式。在城郊和近城村庄建设果品采摘园、农家乐,发展特色乡村经济新场景。支持刘垓子姜庄村、先锋红谷、青年牧青农场、金郝庄镇世纪花园家庭农场开展乡村生活体验、农产品采摘项目,充分利用城市近郊景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做足做活观光采摘型、垂钓休闲型、民俗文化体验型休闲旅游项目,引导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

深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产业振兴为导向,以电商和新零售为抓手,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以销促产,以销定产,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网上超市或网店,充分利用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现有成熟的知名电商平台快速搭建产销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制定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培养农民线上营销的思维和本领,提高农村电商专业化水平,开展十佳网商先进评选活动,打造农村电商发展带头人。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采购商对接,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加强与品牌农产品电商的合作对接,加快建立集质量管控、电商服务、品牌培训、农业可视化、品牌大数据为一体的品牌农产品综合服务平台,打造线下与线上深度融合的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推动品牌塑造向电商渠道延伸。利用电商平台在全国的分销优势,快速打开销路,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半径,增加网上销售额。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抓手,抓好电商园区、电商企业培育,推动电商企业在农村建设直采基地、仓储物流和运营中心。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农村电商物流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建立多站点合一、协同发展的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推动县域快递企业开展共配,实施农村快递物流智慧共配工程,建成以县级共配中心、乡镇共配服务站、村居(社区)共配点为支撑的农村快递物流共配体系。到2025年,全市农村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15%以上。

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原则,优化提升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以德能金玉米农产品深加工、青港物流和国际会展中心覆盖区域为核心区,以润林牧业湖羊养殖、君博肉牛养殖、乳泰牧业奶牛养殖、清源正本桑黄开发培育等特色种养殖产业覆盖区域为示范区,以刘垓子镇蔬菜种植及水产养殖、魏湾镇花卉苗木农业产业园区覆盖区为辐射区,贯穿运河文化旅游观光带,建设临清特色种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争创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二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优化乡村发展布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聚焦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领域,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到2025年,全部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施农村公路户户通工程,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建成现代农村电网,实现主要道路和重要场所有照明路灯。健全河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清河行动成果,扎实做好水、绿、洁三篇文章,加快推进一带一路一库一园重大项目,实现水系贯通,全面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逐步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加快推进农村冬季清洁供暖,2025年全市75%的村庄实现清洁供暖。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编制村庄规划。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宜游则游,注重保护乡村特色风貌,突出田园风光、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等元素,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村居建设、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稳步有序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加强对古居、古街、古井、古树、古桥、匾额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村级文化大院。全面启动庭院绿化、围村林、围镇林、农田林网等乡村绿化工程,建设城市郊区、黄河沿线区、大运河沿线区等美丽乡村游片区,到2025年,全市30%以上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持续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深化乡风民风建设,组织开展乡风民风评议,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凝聚向善向上力量。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道德自律作用,探索制定乡风文明建设评价体系,设立乡风文明榜,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新风尚。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的作用,深入开展殡葬改革,引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实施乡村文明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星级美丽家庭创建,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争创国家、省和聊城市级文明村镇。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开展家风家训教育活动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山东好人”“聊城好人”“临清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影响力,到202515%以上的村镇达到聊城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标准。

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全民覆盖、均衡发展、普惠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乡镇和村为民服务能力,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乡村居民社会保障水平。

持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增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深化标准化+过硬支部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党建工作格局。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等民主决策制度。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法治方式解决利益诉求和矛盾冲突,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创建。

第三节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拓展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创新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均等化、智慧化、精准化和多元化。开展就业创业政策下基层”“服务直通车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向农村下沉。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动员知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组织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实习和实训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综合体,创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资源共享创业空间。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用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强化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创新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村变股东。推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出台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化党建引领整合资源力量,实施组织联建、带动组织力提升,资源联享、带动集约化发展,产业联育、带动持续性增收为主要内容的增收模式,引导村集体通过自主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深度融合到农业产业链各环节,建立紧密利益链接机制,分享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红利,实现产业兴旺、强村富民。

强化农村人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专题活动服务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规范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通引进人才配套服务绿色通道。培育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申报评定工作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规范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通引进人才配套服务绿色通道。加强与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省农科学院的沟通与交流,做好与聊城大学、聊城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入合作,组织农技人员参加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训机制,重点培训农村实用技能,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快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本土人才回村,带领农民发展涉农产业。十四五期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1500

完善就业创业支持政策。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借助信息网络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就业社区”“就业服务标准化社区建设。开展就业创业政策下基层”“服务直通车等活动,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全面向农村下沉。实行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动员知名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农业合作组织等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实习和实训技术服务。建设一批孵化条件好、承载能力强、融创业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创业示范综合体,创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资源共享创业空间。建立青年创业人才汇聚平台,建设青年创业导师团队,开展普及性培训和一对一辅导相结合的创业培训活动,帮助青年增强创业意识、增进创业本领。借助共青团青鸟计划平台,帮助青年人才就业,推动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更好激发青年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

第四节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体制机制、乡村治理、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有效衔接,重点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引导扶贫产业规范提升,依托现有产业扶贫项目,进行升级再造,打造一批各具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扶贫项目,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接续发挥扶贫项目资金资产效能,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发展动力,努力把帮助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加收入的扶贫产业做强做大,促进扶贫产业升级和乡村产业兴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不返贫、稳增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对容易返贫和存在致贫风险的人群提前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及时将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纳入帮扶范围。继续强化健康和教育扶贫政策,接续实施建档立卡人口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助政策。增加对贫困子女上学的教育补助,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享受教育的基本权益。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新出现的住房隐患,通过维修、重建、转移安置、亲属赡养等方式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坚持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

专栏4 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1.农业产业化项目。(1)临清桑黄中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2)临清中华海棠园育苗基地项目;(3)临清市黄河故道桑柘产业综合开发项目;(4)山东临清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临清一场生猪养殖建设项目;(5)临清市乳泰奶业学生饮用奶生产加工项目。

2.农业产业平台项目。(1)尚店镇国家级产业强镇;(2)尚店镇畜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3)魏湾镇中华海棠园田园综合体;(4)先锋街道颐养健康田园综合体;(5)老赵庄镇东方田园综合体;(6)潘庄镇汪堤大型水上乐园暨田园综合体;(7)先锋办事处红谷田园综合体。

3.农产品加工项目。(1)深圳一起种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牛羊肉深加工项目;(2)临清市共赢养殖合作社年出栏900头肉牛养殖项目;(3)临清市犇鑫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2000头肉牛及年屠宰1.1万头肉牛和15.2万只羊加工项目;(4)山东瑞仁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生猪30万头及养殖2000头猪项目;(5)临清市双圣养殖有限公司年养殖2000万只肉鸡及年处置3万吨鸡粪项目;(6)临清市双圣养殖有限公司种鸡孵化屠宰加工熟食一体化项目;(7)临清康大肉联肉鸡全产业链提升项目。



第八章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均衡临清

按照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东中西联动思路,扎实推进一城三区建设,构建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城区引领、三区联动的发展新格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打造聊城市副中心城市。

第一节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

发挥中心城区的龙头引领作用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开放包容人文城市、休闲宜居园林城市,打响中国运河名城品牌

实施新城提速工程。按照大交通、优贸易、全配套、特智慧、最低碳、崇人文理念,优化高铁新城规划,逐步完善居住、办公、商业、休闲等配套功能,提升新城区功能品位和综合承载力,打造临清市新的增长极,力促临清市发展破蛹化蝶

——优化高铁新城规划。加快京雄商高铁临清段建设,高标准建成高铁临清东站,尽快融入山东高铁环线网络体系。推动贯穿高铁新城的横向主干道建设,提高新城与主城区的连通能力;完善纵向道路建设,构建对接经济开发区的南北快速通达路网。落实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生活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物流园区建设。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以城区、社区双轮驱动实现高铁新城跨越式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品质新区。围绕高端服务业、信息技术产业,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不断完善商务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一批生态宜居社区。以提高容积率、亩均产出效益倒逼物流业现代化转型,推动城市物流和城乡物流向纵深发展。突出文创、科创、展览主题,统筹谋划,聚力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实施老城提质工程。加快城市更新,推进老城生态修复、功能完善,补齐城市配套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不断提升人口和经济的集聚能力,构筑城市核心区域,焕发老城区新活力

——实施老城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工程。坚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刚性约束条件,加强绿色生态网络建设,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河湖水系和湿地等水体。增建一批社区公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抓好河道综合治理,营造自然宜人的滨水环境。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工作,科学规划和改造完善城市河道、堤防、水库、排水系统,加快建设和完善城市防洪排涝设施体系。盘活存量用地,推动闲置土地、低效楼宇等资源功能置换、腾笼换鸟。

——加强居住社区建设。以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为目标,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居住社区建设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完整单元。开展完整居住社区设施补短板行动,因地制宜对居住社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和建设。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业,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治理机制,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提高物业管理覆盖率。

——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合理确定改造内容,科学编制改造规划和年度改造计划,到十四五期末改造老旧小区60个,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改造任务。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抗震加固、立面改造、加装电梯项目,加强对违建临建等乱象治理。不断健全统筹协调、居民参与、项目推进、长效管理等机制,完善项目审批、存量资源整合利用、财税金融土地支持等配套政策,促进老旧小区重焕新颜。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商共建,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加强背街小巷整治,重点解决好私搭乱建、乱停车、开墙打洞、公共厕所等问题。建设流动商贩疏导区,引导流动商贩在指定时段、指定区域进行摆卖。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及时纠正不文明的设摊经营行为。加快城市智慧大脑建设,综合运用法治、技术等手段,提高城市运转效率,增加城市治理的智慧成色。做好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

实施古城提韵工程。稳步推进中洲古城保护利用,做好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修缮工作,保持运河古城的建筑特色和历史风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古城”IP

——做好保护传承。实施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对濒危损毁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对运河钞关、鳌头矶、元运河、清真寺等重点文物进行预防性、主动性保护。采取集中连片保护措施,加大管控力度,严防不恰当开发和过度商业化。结合抢救性保护,合理推进恢复部分大运河航段航运功能。强化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督察制度。

——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优质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打造一批文旅示范点,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文旅企业。科学规划文化旅游产品,发展以运河水韵为特色的滨河休闲游,推出参观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完善游客集散、导览导游等公共设施,安全消防、医疗救援等应急设施以及运河民宿、主题酒店等商业设施,健全标准化服务体系。

——打造数字古城”IP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古城旅游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数字化展示文物和文化资源,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空间。引入国内外知名IP设计机构和内容服务平台,打造全新IP形象,助力数字古城建设,为临清文旅注入新的文化体验。

第二节加快推进三区突破

发挥三区辐射带动作用,建设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承载地的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以轴承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的市域西南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康庄为主要承载地的市域东部新型城镇化试验区。

建设中部创新创业发展先行区。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承载地,按照大园区、大产业、大框架的思路,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卫生用品、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推动四新促四化项目、优质资源向开发区集聚,着力打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示范开发区,挺进全省50强。立足园区产业化、产业高新化、布局专业化,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区七园,打造千亿级综合园区。加强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高校院所在先行区设立研究机构,在科技研发、技术交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持续推进山东省轴承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发挥作用,集聚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要素,突破重大关键技术,推动重大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拉动产业集群崛起。

打造西部轴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轴承产业园为主要承载地,对烟店轴承市场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引导轴承及配套产业向轴承产业园集中,配套建设仓储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和轴承贸易大数据平台,创建全国专用特种轴承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把烟店打造成为高端高质的国家级轴承商贸特色小镇,形成以轴承产业园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的全国高端轴承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300亿级轴承产业集群。

培育东部新型城镇化试验区。以康庄为主要承载地,重点发展精致农业、乡村旅游、纺织、机械加工、新型建材、板材等产业。加快实施彰显国学特色的城镇开发建设,推动国学文化+产业发展,创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产业上特而强的省级国学小镇,带动魏湾、戴湾、金郝庄、松林等东部乡镇文化、产业齐发展。

第三节速城乡融合发展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构建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以破除城乡要素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为重点,加快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建立城乡统一、主体平等、产权明晰、合理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切实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落实城乡统一就业政策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消除对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限制性、不平等性规定。

提升城镇承载能力。以小城市的理念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型城镇,科学确定城镇发展定位和规模,大力发展镇域特色经济,稳步推进村庄聚集提升。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加强镇驻地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强化城镇集聚功能。深化市与镇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镇级财政关系,加大对财政困难镇的支持力度。加强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努力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建设新型特色小城镇。烟店镇和潘庄镇在做大做强轴承相关产业的基础上建立轴承产业省级开发区,形成以轴承生产、加工、销售为特色的重点镇、轴承商贸特色小镇。唐园镇提升轴承配件产业,与烟店镇和潘庄镇的轴承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同时,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康庄镇以发展纺织、农机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以打造国学特色小镇为依托,加快实施彰显国学特色的城镇开发建设,形成国学文化+产业发展布局。魏湾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种植的同时发展林果业和甲鱼水产养殖业等高效生态农业,做好运河文化文章,大力发展文旅产业。金郝庄镇继续巩固和发展纺织加工产业特色,引导纺织业向高端转型,将金郝庄镇建设成为以粮棉生产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老赵庄镇发挥优质农业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松林镇利用本地农业发展优势,发展农业服务及木制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刘垓子镇发挥农业大镇的优势,挖掘畜牧业发展潜力,发展刘垓子白仁、有机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做强乡村旅游。戴湾镇以农机件加工和特钢精铸产业为主导产业。八岔路镇定位养生教育福地,挖掘好彭祖等历史文化遗产,重点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推动木材加工业提档升级,引进知名教育品牌资源,打造以教育为主干,以生态、文化、养生、旅游为枝干的生态教育产业新城,解决西南片区人民群众高端教育需求,借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八岔路产业新城。尚店镇做大做强畜牧业、设施农业,着力延长农业加工产业链,加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专栏5 城市建设重点项目

1.重大基础设施项目。(1)德上高速公路连接线、S323改线、新建漳卫河大桥项目;(2)大唐临清电厂铁路专用线项目;(3)京雄商高铁临清东站项目;(4)规划研究航空A1类机场及其附属设施建设项目。

2.公共服务和生态绿化项目。(1)文化体育公园及地下人防工程项目;(2)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3)临清市古运河文化活动中心项目;(4)临清运河老街项目;(5)临清市智慧停车场项目;(6)临清市黄河故道观光旅游、颐养健康田园综合体配套设施建设项目;(7)更道街美食文化街项目;(8)临清明清文化旅游景区;(9)临清京剧演艺综合体项目;(10)临清南部新区医养健康工程项目;(11)桑树园智慧农贸市场项目。

3.城市更新改造项目。(1)临清市老旧小区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改造项目;(2)临清市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烟店镇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4)临清启航热力有限公司热电联产物联网集中供热项目;(5)邱屯居棚户区改造项目;(6)临清市柳景佳苑项目;(7)临清市济津华庭项目;(8)安鑫置业有限公司书香大院项目;(9)万人置业有限公司山河甲第项目;10)齐氏置业有限公司温泉酒店项目;(11)阳光财富城项目;(12)天宸一品住宅小区项目。

4.新型特色小城镇打造工程。(1)季羡林国学文化建设项目;(2)赛石花朝园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3)临清贡砖运河文化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烟店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烟店镇供水管网改扩建项目。


第九章推进文化强市建设打造文明临清

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建设现代化富美临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第一节建设文明临清

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宣传普及、研究阐释。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开拓创新的伟大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深入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完善生育支持、儿童教育、老人赡养等福利政策,加强对困难家庭、失独家庭、单亲特困等特殊家庭的政策支持、救助和服务。

第二节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全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工作为抓手,合理安排公益惠民培训内容和方式,带动全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市级融媒体中心。继续做精、做强悦动城乡文艺汇演、消夏文化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等标志性品牌活动,打造一批富有临清特色、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价值的品牌。以国学文化+产业为基调,抓好以康庄镇国学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建设,推动以官庄为中心的国学小镇建设,打造临清东部的商贸中心、文化中心、物流中心。提升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水平,规划建设临清市图书馆新馆、山东快书博物馆,全面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升文化馆数字化服务能力,高质量改善镇综合文化站16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00个、农家书屋100个;加强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做到建用并举、用管并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第三节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增加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强化重要文化、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依托我市省级运河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面贯彻《运河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实施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工程,加强对临清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加大重点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申报力度,着重推进具有临清运河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及运河美食非遗项目的申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的数量,扩大临清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依托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条,发展运河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黄河故道文化生态游、体育健身旅游等旅游新业态,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一核两带的空间格局。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段)项目为载体,打造具有浓厚的运河文化、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为全国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城市。有序做好中洲古城保护开发,推动部分河段游船通航,重点打造运河钞关文化体验旅游融合区、运河文化展示区等,抓好鳌头矶、汪家大院等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进一步打响中国运河名城品牌。依托魏湾李圈村中共原清平县党史纪念馆、中共临清特别支部旧址、戴湾陈官营抗战纪念馆等,挖掘红色精神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文化旅游点。深入实施讲述临清记忆系列保护传承工程,举办系列文化论坛,用好用活一文一武等名人资源,讲好临清故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农耕文化体验、生态度假、购物消费、农业教育、绿色运动等乡村游乐休闲产品,全面展示乡村生活、艺术、文化和传统,打造乡村旅游点、旅游村、旅游镇。统筹各类优质资源要素布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产业集群、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集群。支持宛园创建为4A级景区。


第十章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临清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全过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一节优化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加强对湿地、水源保护地、主次干河流和堤围、水库等区域生态系统保护,构建绿色、宜居的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快构建主体功能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均衡和谐可持续的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实施《临清市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科学安排各类建设用地项目预留空间,优化开发区域布局。构建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开展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和批而未供土地处置工作,全面提升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限制开发区域保障食物和生态安全的主体功能,严格保护禁止开发区域。

积极打造生态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建设由生态林带、绿地、水系、郊野公园和农田、果园等构成的生态绿色屏障。强力推进城区增绿补绿、增花添彩绿化提升行动,引入市场主体参与,全面抓好道路绿化、水系绿化、公园广场、绿廊绿道建设。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巩固提升创森工作成效。巩固提升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到2025年,新增绿化面积48.5万平方米。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开展净土行动,集中围绕重点污染土壤,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推进城市和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河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增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改善城乡水环境。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细化分类分区管控措施,做到红线区域性质不转换、功能不降低、质量不下降、面积不减少、责任不改变。强化河湖长制,加强河流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扎实推进运河文化旅游带、德王河生态景观林带、卫运河水生态治理等项目,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稳步推进三干渠临清段水系生态修复,提升三干渠临清段水系绿化水平,打造三干渠临清段沿岸水利风景区。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标准,打造水清河畅、鱼翔浅底的临清水环境空间新格局。

第二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树立集约节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万元GDP能耗和万元GDP用水量逐年降低。

严格落实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能耗双控制度。严格落实高耗能行业差别化政策,严格控制新增耗煤项目,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发展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落实能耗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制度,加大考核和监督力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培育高技术、高效益、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两高两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节能低碳环保为方向,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转型,推进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依法对重点污染企业以及使用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100%。坚持市场化方向,健全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实施清洁能源倍增行动。加快天然气供气设施建设,加快村镇燃气管网敷设。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车,加大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工具中的运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交通运输装备。加快太阳能光热利用,积极鼓励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液体燃料、发电、气化等多种形式的生物质能梯级综合利用。发展绿色金融,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建立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工业经济向低投入、低排放、低消耗和高效益转型。依托尚店镇现代农业(奶牛)产业园、戴湾镇现代农业(湖羊)产业园,促进农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生态、循环方向发展。推进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利用,2025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广垃圾分类处置,加强固废、危废综合利用,加快临清市国家大宗固废基地、聊城市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处理等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争取与全省、聊城市同步达到碳排放峰值。

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树立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理念,强化水资源管控,完善全市供水网络,提升蓄水灌溉和防洪减灾能力,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推进卫运河、马颊河及支流水资源利用工作,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彭楼灌区改扩建工程。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推进临清区域内水系连通工程建设,构建水网体系。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制度,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提高用水效率,纺织、造纸、电力、钢铁、食品发酵等高耗水行业力争达到先进定额标准。将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用水、串联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推广应用蒸汽冷凝水回用、外排废(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技术。改造城镇自来水供水管网,全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统筹区域再生水生产、需求和湿地接纳能力,建设再生水调节库塘,进一步拦蓄和净化再生水。发展微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4以上。十四五期间,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第三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力抓好大气、水体、土壤等方面的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造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环境。以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坚持目标导向、质量导向、问题导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治理和联防联控,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强城市扬尘综合整治,严禁露天燃烧、鞭炮燃放、禁燃区内燃煤,严查工程机械、运输车辆、加油站点、市城区出入口、平交道口、企业货运出入口,严治施工工地、裸露土地、拆迁场地,提升城市保洁水平、餐饮油烟污染治理水平、城区降尘水平。实施秸秆禁烧工程,禁止露天焚烧沥青、橡胶、塑料、皮革等。

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严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水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重要生态红线,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设置和隔离防护设施等规范化建设,实施管网延伸工程,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完成生活饮用水水质基线调查,确定水质指标。加快饮用水源地生态屏障建设,积极实施饮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保障饮用水水质安全。开展饮用水源生态安全评估,强化饮用水源地水质预警监控,完善突发污染事件应急预案。

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明确各类水体水质保护目标和要求,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构建水污染防治大格局。推进裕民渠河流水质提升改造工程及胡姚河人工湿地项目。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推进马颊河、卫运河等河流生态流量(水位)试点工作,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恢复原有区域河道的结构形态与自然特征,重建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加快实施碧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新建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大中冶银河纸业、三和纺织集团等重点排水企业污染治理,鼓励企业间相互协作、循环使用水资源,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减少地下水开采,持续加强在”“基础上,提高水资源保护力度。抓好黑臭水体治理,抓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氟化物治理。

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日常监督管理,建设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网络,充分发挥临清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严格实施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准入制度,加强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推行增施有机肥、农膜回收利用、秸秆还田等措施,严控农药化肥使用量,完善生物农药、有机肥、引诱剂管理制度。到2025年,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5%,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垃圾产业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原则,大力倡导垃圾分类收集,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到2025年,基本完成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工作。强化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以三清一改为重点打赢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到2025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着力健全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机制,加强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巩固禁养区划定搬迁成果,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部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

第四节完善生态环保体制机制

严格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制度,基本完成重点区域内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利用卫星遥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升环境污染防治科学化、精准化水平。实施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生态资源管护。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处置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督察常态化制度,开展联合执法,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专栏6 生态环境重点项目

1.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临清市全域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临清市南部新区污水处理厂项目;(3)临清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4)临清市河湖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和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5)临清市水利局卫运河(临清段)水生态治理工程;(6)临清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固体废物综合处置项目。(1)聊城市蓝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固废处置项目;(2)中盛(山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新型轻质建筑材料生产项目。



第十一章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开放临清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推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全面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第一节积极对接区域发展

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省区域战略布局,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区、中原经济区和省会经济圈,发挥自身优势,分享区域协同发展红利,提升临清综合竞争力。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助力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示范段建设。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拓展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加大人工湿地改造力度,开展湿地公园生态补水。以生物措施为主进行综合治理,以种植经济林和用材林为主对大运河、黄河故道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统筹自然保护地、农田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完善由行道林、适生林、护堤林构成的生物防护工程体系,为聊城市打造凸显特色的生态廊道示范段贡献临清力量。

——全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聚焦临清特色产业优势,建设鲁西冀南智能制造产业新高地、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西部改革开放先行区。推动与沿黄地区建立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双向飞地”“共管园区等跨区域产业合作新模式,携手打造沿黄现代产业合作示范区。

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将加强文化遗存保护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首选,创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示范区,打造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省标杆。

——打造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临清样板。深化临清市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加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段)建设,实施好中洲古城片区、舍利塔片区、济津河带状公园片区、魏湾片区开发,构建集文化廊道、景观廊道、游憩廊道、生态廊道等多廊合一的运河文化旅游休憩长廊,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组团、特色产业组团、创意设计和数字内容服务组团、时尚文化组团、品牌体育赛事组团等特色组团,形成运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产业集群。

——加强沿运城市经济带区域合作。以运河文化交流、遗址保护等领域合作为突破口,加强产业、文化、旅游、生态合作,实现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串联大运河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组建大运河山东段文化保护传承联盟,定期召开年会,开展业务培训,加强交流,做好遗产宣传推广,促使山东境内遗产地常态化交流与合作。

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抢抓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机遇,按照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精准对接、立足服务、借势借力、协作共赢的思路,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

——产业深度对接。依托优势产业,优化营商环境,集聚优势要素资源,抓住北京一般制造业外迁的功能疏解机遇,引导临清市企业与京津高端产业对接协作,开展京津专项招商,积极承接转移产业,推动临清市产业转型升级。立足京津农产品市场需求利用临清市精品粮油、绿色蔬菜、生态林果、健康畜牧等农产品优势,打造京津冀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放心农场”“安心厨房

——科技人才深度对接。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人才流动渠道,引进重大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团队,引进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端创意人才,推动临清市发展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针对京津冀地区人才需求特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品牌化、高端化发展,努力形成公共服务充分保障、市场经营性服务持续壮大、专业服务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市场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的新态势,基本形成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融入中原经济区,加强与中原经济区城市间交通、产业、生态和文化合作,打造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桥头堡。发挥我市联结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入中西部能源资源,推动我市优势产品抢占中西部市场。积极探索与安阳、濮阳、鹤壁、长治、邯郸等中原经济区城市的合作交流,促进与中原经济区省际毗邻城市协同联动发展。

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把握省会经济圈加快建设的契机,准确定位、全面对接,打破行政壁垒,积极融入济聊一体化发展,参与济聊在交通、农业、工业、卫生健康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强化与省属高校、科研院所、省属国企在技术、项目、平台、人才等方面的有效对接和深层合作。实现生态共治,加强与省会经济圈其他市的合作发展,促进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协调联动。加强基础设施联通、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治、文化交流融合、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合作,推动我市更好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商选资、招大引强,努力把临清建成聊城市对外开放优势发展区和投资首选地。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国外以欧美及东盟等国家为重点,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驻外招商、网络招商、以会招商,提高招商实效。加大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对接力度,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突破。利用重点平台,充分发挥各地流动党支部、驻外工作站、商会协会等平台作用,加强沟通联络,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除设立新企业外,创新采取增资、并购、境外上市等多种方式积极利用外资。发挥政策吸引外资作用,协助满足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申请各级奖励资金。落实外商投资企业(项目)服务大使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利用外资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强化利用外资产业导向,鼓励科教领域、农业农村、文化旅游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引进外资。深入研究世界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在华战略布局,主动对接、引进新的利用外资项目,借助外资促进企业跨越发展。建立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和外商投诉机制,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十四五期间,全市招商引资引进域外到位资金实现稳步增长,新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民营企业5005家以上,引进过亿元项目100个,过30亿元项目5

第三节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以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为依托,充分利用中韩、中非、中国东盟等自贸协定谈判成果,加快融入省会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快省级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县建设。支持三和集团延长产业链条,实现纺织产业全链条发展。鼓励玉源乳胶手套、同兴轴承锻造等企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出口结构,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营销外移,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工业展览会、中东(迪拜)国际五金工具展览会等国外重点展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指导山东新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南非博茨瓦纳)充分发挥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外贸新业态主体优势,壮大9810模式海外仓出口规模,带动更多企业通过海外仓出口,推动我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导新腾威海外仓创建国家级国际营销服务公共平台。积极培育成信迪拜海外仓、团盟孟加拉、沙特海外仓建设,到2025年再打造2省级跨境电商公共海外仓

强力推进临清内陆港建设。结合聊城内陆港“1+3”总体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内陆港推进工作专班作用,加快海关监管场站基础设施和保税仓库建设步伐,全力推动铁临物流顺利开行班列,与临清内陆港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将临清内陆港升级打造为聊城内陆港。在集装箱运输需求和我市多式联运运力双提升的基础上,推进临清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步伐。围绕临清及周边地区产业特色,利用齐鲁号欧亚班列的优势,发挥培育期产业扶持资金激励效应,争取增加特色班列车次,力争齐鲁号欧亚班列年开行不低于20列。抢抓机遇,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深度合作,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京津冀鲁区域物流枢纽中心。

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轴承)建设。依托轴承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在境外商标注册、专利认证、外贸新业态发展、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培育以品牌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新优势,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引导轴承产业强链”“补链”“造链,向产业链两端延展,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从短链向全链循环发展,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轴承)建设步伐。

第四节推进高水平走出去

健全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依托轴承、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加工等优势产业,引导山东新腾威进出口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生产基地,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培育跨国公司,鼓励引导三和纺织、鸿基集团等重点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并购境外优质资产、股权、技术、品牌、研发中心等,提升临清市企业在国际产业链、品牌链和价值链中的位置。鼓励山东团盟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沿线国家建立境外商品展示中心、营销中心和海外仓等,带动产品出口。

鼓励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全力推进新腾威、成信木业等境外投资重点项目。根据企业需求,争取政策扶持。跟踪服务境外投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服务涉外企业走出去联席机制,积极沟通协调,鼓励我市涉外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持续强化日常业务指导和服务,加大培训信息活动组织推送力度,维护企业海外利益。加强对外投资公共信息服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市场、项目和风险提示。


第十二章繁荣社会事业打造幸福临清

树牢人民至上理念,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办好各项民生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完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和欠薪追缴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鼓励民间投资和创业致富。着力推进低收入群体持续增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加大低收入困难农户、低收入残疾人帮扶力度,加大转移支付、政策兜底工作力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长效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第二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千方百计扩大和稳定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服务的均等化、智慧化、精准化和多元化。推动落实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实行动态管理、分类帮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创业创新,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健全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着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加强残疾人培训机构建设,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十四五期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4000人左右,实现失业职工培训及职工在岗技能提升培训1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于聊城市平均水平。

第三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保障教育公平,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幼儿园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中毛入学率在聊城市继续保持领先位次。青年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好保障,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程度明显提升。

全面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持续加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配备力度,提高全市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建设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乡村小学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探索与省内外著名中学建立合作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方式、育人方式、综合评价以及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大幅提升普通高中办学质量,避免同质化发展,实现一校一案、一校一特色。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从学有所育学有优育。实施名师名校名校长建设工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打响临清教育品牌。培养3-5名齐鲁名师,1-2名齐鲁名校长,5-7名水城名师,3-5名水城名校长。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和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引进计划,落实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住房、周转宿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加速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以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推进职业教育双高建设,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投资1.2亿元,建设年招生规模1500人的临清市职业教育发展基地。建设符合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大力培养智能人才、技能人才,为产业强市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围绕临清市优势产业集群需求,深入推进职业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构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形成对接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体系。支持建设聊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校内外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建设。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将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成为信息化校园,实现学校教学活动现代化和重要场所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利用同步课堂、名师讲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多种方式,推进并健全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第四节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发展

加快实施全民健身工作。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组织和健身指导体系,激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营造重视全民健身、支持全民健身、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倡导科学健身促进消费需求,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运动促进健康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加强社会体育组织建设,积极发展体育社团,完善各级各类体育协会、单项协会,发展各类体育活动站点,使组织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继续开展临清市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积极发挥其作用,为群众科学健身提供保障。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认真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积极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创新体育设施共建共享机制,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提高各类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加快新建社区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提升已建社区体育设施,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完善新小区体育场地建设,老小区健身场地改造。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快我市乡镇两个一工程建设进度。新建一处集训练、比赛、健身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战略思想,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科学文明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主题活动,推进全民健身走进群众日常生活。继续举办好每年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精心设置竞赛项目,优化组织程序。促进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职工等重点人群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推广发展足球、篮球、排球、游泳、冰雪等运动。加快发展校园足球、传统武术、棋类等项目,促进体教融合。

第五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把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基,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行电子社保卡,联合多部门征缴力量集中发力,拓宽征缴思路,深挖征缴资源,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突出抓好对电商、灵活就业、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的参保工作。健全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加大职工养老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力度,深入开展养老保险基数等数据稽核,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数据核查机制。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大力优化社保经办数字化环境,强化数据安全管理,推动数据安全与协同共享可控发展,构建高效与安全可靠的社保数据管理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进社会救助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机会均等化、力度梯次化原则,以相对贫困为重点,构建多层次救助帮扶圈,分类实施不同的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以信息化为支撑,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和农村两癌患病低收入妇女救助体系。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全面实行最低生活保障渐退期政策,有效防止困难群众返贫。健全主动发现机制,依托网格员、驻村干部、结对帮扶干部和志愿者及时发现并救助辖区内困难群众;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全面实现社会救助信息查询服务;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构建三级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统筹各方救助资源,对困难群众实施全方位的救助,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能力。

加强退役军人工作。依法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严格落实退役金、抚恤金、优待金、退休费动态调整政策,推动基本优待目录清单落地生效。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优抚医院服务保障功能,加强光荣院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移交安置制度,落实安置属地责任,拓展安置渠道,提高安置质量。落实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促进退役军人更充分就业、更广泛创新创业。广泛开展烈士褒扬纪念活动,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大力宣传弘扬英烈精神。

促进妇女儿童健康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先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制度体系,保障资源配置对儿童基本需求的高度优先,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积极落实孤儿、重点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待遇,扎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政策,做到应帮尽帮

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重点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强化残疾预防,实施康教融合,提升康复服务水平。构建多元化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立辅助器具补贴制度。持续推进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依托乡镇、社区建立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扩大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代缴范围,提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缴费标准。

第六节实施健康临清行动

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临清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加强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完善监测、预警、决策、处置全链条响应机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日常重大疾病防控和重大风险会商研判,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建立健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协同顺畅、保障有力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健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探索建立医防合作新型疾控模式。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市、县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之间数据共享,对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和动态分析,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能力。以传染病为重点,优化哨点监测布局,扩展疾病监测种类。全面推行电子健康卡,并整合对接到我的聊城”APP,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线上服务。优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与职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占比,加强预防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对区域重大疾病防控的应用性技术研究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管理的组织实施、指导评估,全面建成专业化、现代化的两级疾病预防控制网络。推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检验综合楼项目建设,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开展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等能力。强化学校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等公共卫生职能,提高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能力。

着力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升级。以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为目标,统筹规划辖区机构布局,完善服务体系,缩小服务半径,让群众就近获得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市人民医院为依托,加快推进县域三级医养结合体系建设,做优做强市级医疗机构,全面提升市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市级医院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实现医院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推进设施、设备、装备等传统硬件升级优化专业设置和服务流程支持创建国家、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中医药、肿瘤、心脑血管、儿科、康复、护理等薄弱环节能力建设。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科室以及紧缺专业临床专科建设进一步降低县域外就诊率,力争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以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特色专科联盟。做好医共体建设提升工程,积极探索医共体建设多向共赢的医疗联合模式,加强临清市直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推动临清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机构与省级以上大型医院的医联体共建行动。支持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以建设省内先进、区域领先为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对外合作,打造技术开放型医院。

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同时,综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市、镇、村三级之间医疗卫生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和合作共享的新机制,形成市乡联动、乡村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新模式。围绕基层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疗及中医科室建设发展康复、口腔、妇科、儿科、精神等专业科室。鼓励乡镇卫生院延伸举办和领办村卫生室,推进村卫生室服务升级。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度和分工协作制度逐级带动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二级以上医院现有检查检验、消毒供应中心及区域内独立医学检验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等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加快落实《关于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意见》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债支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人才和设备建设,打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基础。乡镇(街道)要依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支持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立公共卫生委员,落实网格化管理职责。推进实现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和建设具备隔离条件的发热诊室。设立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通过县管乡用等方式,为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1-2个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基金使用,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提升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医医院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其中医医疗保健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教育、科研水平,加快中医院综合楼建设。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标准化的中医药科室。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强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设备配置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非药物疗法的特色和优势。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切实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加强中医药重点专科内涵建设,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中医诊治水平。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强化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做好疑难复杂疾病的向上转诊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中医馆)内涵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达到30%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治。增强综合医院救治能力,加快市人民医院传染病楼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设立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的床位,加强ICU能力建设,承担重症救治任务。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树立全员、全程、全院防护理念,补齐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能力建设短板,全部具备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能力。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儿童、妇产、心理危机干预等专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血液应急保障能力,健全120急救体系,配备配齐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移动车载CT等必要设施设备。加强中西医协同,总结中医药诊疗在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队伍引进机制。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打造全市中医药专科集群。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优势,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西医协作机制。加强艾滋病检测网络建设,加大艾滋病患者随访管理力度。加强结核病可疑症状和接触者筛查,报告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患者全部转诊到位。加大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发现管理力度,加强肺结核患者健康服务规范管理。落实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结核病防控措施,防止聚集性疫情发生。有效应对新冠肺炎、流感、手足口病、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加强狂犬病、布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综合治理。切实防控疟疾和麻风病危害。

完善公共卫生人才保障机制。健全公共卫生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疾控机构编制标准,实现空编率不超过5%,保障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加快引进一批具有高等学位的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疾控人员岗位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开展现场流行病学人才培养,完善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充实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健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符合疾控机构特点的薪酬机制,对各级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绩效管理。基层机构人员收入逐步达到县级医院同职级人员水平。建立健全关心爱护医务人员的保障机制。

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坚持预防为主、全域创卫,依托各级疾控机构、健康教育机构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加强爱国卫生专业技术支撑。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第七节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

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抓实国家生育政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大力提高人口素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增加普惠养老服务床位。多渠道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更好满足老年人差异化、个性化养老需求。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工作。引进全省十佳养老服务专业团队山东盛世千岛山庄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进入临清,开展多样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搭建全市统一开放的社会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大力发展老年教育、老年体育、老年旅游等多元服务业态,办好老年大学。加快基础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建设老年友好社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扩大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力有效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法治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形成老年人、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八节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

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全面提升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发挥档案馆的城市窗口作用,促进馆藏档案数字化。挖掘整合利用党史史志资源,做好做优史志编研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统筹推进司法行政、红十字、宗教、外事、侨务、台港澳、仲裁、人防、对口支援等社会事业。

专栏7 社会民生重点项目

1.医疗养老。(1)临清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项目;(2)洛奥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生物科技项目;(3)临清市盛林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生态旅游康养项目;(4)中城投(临清)医养健康有限公司临清南部新区医养健康工程项目;(5)临清市人民医院临清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项目。

2.文化旅游。(1)临清市黄河故道观光旅游、颐养健康田园综合体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更道街美食文化街项目;(3)赛石花朝园生态文旅综合体项目;(4)临清明清文化旅游景区;(5)临清京剧演艺综合体项目;(6)原清平县委旧址党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展馆;(7)季羡林国学文化建设项目。

3.教育培训。(1)烟店教育产业园;(2)聊城幼儿师范学校扩建项目;(3)聊城市文启实验高中建设项目;(4)临清市职业培训基地建设项目;(5)清华园运河文化研学地及高中部、幼儿园建设项目;(6)深圳金安控股公司烟店教育项目;(7)临清市第一中学南新校区建设项目。

第十三章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平安临清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增强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转变社会治理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充满活力、包容和谐的社会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排查和联防联治,加强经济、网络等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强化源头防控、综合防控、依法防控,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为现代化强市建设筑牢安全发展底线。

防范化解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推进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抓好小微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理清应急管理与日常监管职责,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能力。依托全省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大数据平台,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早期干预、高效处置,稳妥有序防控金融风险。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恶意逃废债务等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全力打造金安工程。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序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分类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

深化信息网络安全防控。加强对属地网络平台引导和管理,加大网络巡查、行政检查和执法力度,做好网络安全保障。深化以雪亮工程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公共安全数据资源的智能应用,加大无人机警务政务应用、人像识别前端感知等智能化技防设备推广力度,提高运用大数据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每年对信息系统进行集中安全测评和风险评估,有效排除网络安全隐患。健全有关部门依法监管、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市域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安全监管,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提升网络安全攻防能力。开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第二节扎实推进法治临清建设

全面深化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加快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陆、海、空、网一体统筹,人、力、物、信息全要素掌控,把各类组织和人员的行为有效规范在法治轨道上。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营造良好法治营商环境,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和管理监督约束机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有效衔接。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涉外法律服务,推进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法治临清新媒体平台作用,增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推进法律六进,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推进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事前监管,实行信用承诺制,开展经营者准入前诚信教育,强化市场主体诚信守法意识。加强事中监管,逐步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构建行业信用监管主体,发挥公共信用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实现协同联动监管。完善事后监管,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规范信用红黑名单制度。开展重点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整治,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和行业禁入措施,加强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推进自动履行正向激励和信用修复。

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培育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市场化信用服务与公共性信用服务互为补充、商业信用信息与公共信用信息相互交融、信用信息基础服务与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信用服务体系。鼓励信用服务企业整合各类信用信息资源,开展联合征信和增值服务,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支持组建信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第三节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围绕构建六治融合、一网联动社会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完善权责明晰、上下贯通的纵向治理架构,推行扁平化管理,构建市级统筹主导、乡镇(街道)级组织实施、村(社区)级抓好基层基础的工作格局。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健全应急综合指挥平台,完善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社会治理功能,构建贯通市镇村、联通相关领域的市域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强化专兼职网格员管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对全市社会治安可视化、动态化掌控,为社会治安分析研判、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在基层协商中的领导作用,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组织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大力培育发展与社会治理事务相关的社会组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推动社会组织有效承接社会治理具体事务。

第四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提升市域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密切跟踪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治安问题,健全经常性专项打击整治机制,强化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严格落实公共安全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保持良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治理机制,提升儿童网络素养,严厉打击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严防宗教犯罪活动,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食安临清建设,进一步提升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升儿童营养及食品用品质量安全水平,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到2025年,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合规率达到98%以上,食品生产环节监督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

强化安全生产。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兴安、依法治安发展水平。强化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水平。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实施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提升工程,着重加强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机制,全面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安全生产新格局,全面提升全民安全生产素质水平。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安全各领域和重大活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健全全市各级各类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形成多层次、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综合监测预警机制,加强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研究推进城乡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统筹推进村村响、人员密集的城市广场与重点街区广播、社区预警信息发布工程建设,强化基层预警信息传播能力,不断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快捷有效。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综合性应急队伍、专业救援队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应急专家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应急物资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物资储备设施和资源,优化和完善生活救助、抢险救灾、公共卫生等各类物资储备,形成全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减灾救灾,增强自然灾害风险防治能力。

第五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全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维护国家安全。严格落实党委(党组)国家安全责任制,提升预警预防、风险研判、危机管控、应对处置、综合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强化全民国防教育。

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能。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狠抓信访积案化解,坚决防止系统性、规模性矛盾风险。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完善婚姻家庭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落实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加快智慧调解系统推广应用,健全诉调、检调、警调对接机制,建立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的实体平台和在线平台。扎实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完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预防调处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听证+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推动落实信访积案化解任务,推行联合接访、访调对接工作模式,完善初次信访首办责任制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面提升信访工作水平。

完善正确处理人民矛盾有效机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社会矛盾。发挥微信等自媒体作用,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原则,积极与利益相关市场主体、群众协商,确保各项工作顺乎民意,赢得民心。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健全社会心理危机疏导干预机制。健全社会心理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心理调节疏导工作,深度关心困难家庭和个人,将不良情绪控制在源头。引导居民依法理性维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援助,防范极端事件发生。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好智慧警务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第十四章加强规划保障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富美临清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行动指南,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更好履行政府职责,更大程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第一节提升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扎紧扎实制度笼子,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成立市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完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对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并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深化细化十四五规划,明确年度推进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指标落到实处。

第二节广泛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深入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加强民营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深化双拥共建,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第三节加大人才支撑力度

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倡树讲党性、重品行、看实绩的用人导向,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落实正向激励、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教育挽救等政策措施,形成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发挥好三级党校作用,开展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党校新校区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高标准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配齐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延揽各方英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坚持以用为本、创新机制,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吸引、留住人才和人才创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实施主导产业聚才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人才链,推行柔性引进、借智合作等模式,为人才提供更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四节强化项目和资金支撑

强化项目支撑。抓好经济开发区和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构筑项目集聚平台。明确项目发展目标,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省级及以上项目的引进力度。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建立健全重点项目咨询评估制度、专家评议制度、社会公示制度,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关注国内外轴承、纺织和有色金属等产业发展动态,积极与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济南市和聊城市对接,密切与协会、商会等行业组织的联系,加强技术、人才交流合作,支持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形式、新手段、新办法,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不断做大产业集群。

强化资金支撑。用足用活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加大对上争取力度,最大限度地扩大政策空间,增加资金供给,增强临清市财政保障能力。发挥投资调节作用,集中财力重点用于农业水利、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支柱产业等领域建设。加大发行专项债券融资力度,用好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定期开展项目推介,提高金融机构对临清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推进临清本地有实力企业上市进程,开拓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第五节健全规划落实机制

加强规划衔接。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市委关于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部署落实到实处。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为制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本市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以本规划为依据,切实贯彻本规划的战略意图和主要任务,加强约束性指标的衔接,确保各类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十四五时期,要以多规合一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为依托,将未来五年空间布局、建设项目落在统一的空间布局图上,构成全市未来五年发展的蓝图,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建立完善评估机制。加强对规划主要目标、约束性指标和重大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向市人大汇报时序进度、接受人大监督检查,并向市政协通报情况。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加强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客观公正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和实施后评估,及时发现规划执行中突出问题并整改,评估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现代化富美临清而不懈奋斗!



扫码在手机打开当前页